學會提問第四問——什么是價值觀假設和描述性假設。

今天在復述這一章知識之前的先吐個槽,我覺得我的知識含量不夠了。上一張找歧義的時候就已經覺得腦袋不夠用了,我今天發現在這些假設的價值觀面前,我徹底崩潰了。好書歸正傳,我盡量做好知識的搬運工。

首先書里說了批判性思維對你而言非常有好處。批判性思考的人都相信自己做主,好奇心。通情達理等價值觀是人類最重要的一些目標。批判性思維的最終結果是要求一個人虛懷若谷的接納各種觀點,理性評判這些觀點,然后再理性判斷的基礎上決定接受哪些思想和采取哪些行動。我們相信你喜歡這種人生經歷,因此你也會想做一名會P反應思考的人。

接下來說了一下,假設的定義。

我們把一些沒有明說出來的想法稱為假設。他就是一個看法,通常是沒有明說出來的,但作者認為理所當然兵用來證明其表面的推理論證。

假設有以下這些特征:

(1)隱藏和沒有明說出來(大多數情況下如此)

(2)作者認為是理所當然的。

(3)對判斷其結論有較大影響。

(4)可能有一定的欺騙性。

一般情況下,先檢查理由,然后檢查結論,尋找假設。

假設有兩種,一種是價值觀假設一種是描述性假設。

所謂的價值觀假設,再定情形下,沒有明說出來的,喜歡一種價值觀超過另一種價值觀的偏向。我們把價值傾向和價值取向當近義詞使用。

只有把這些價值觀假設添加到推理中,他們的理由才能從邏輯上證實其結論。

找出價值觀假設有這樣幾條線索:

調查作者的背景

問一下“為什么坐著的立場產生的結果對他而言顯得那樣重要?”

尋找類似的社會辯論,看看同類的價值觀假設。

使用反串的方法,采取作者相反的立場看看哪些價值觀對這一相反立場顯得非常重要。

找一找常見的價值觀沖突,例如個體責任和集體責任之間的沖突。

通過以上幾種方法就可以找到價值觀假設。找到之后怎么辦嘞?回想每一個關鍵問題的目的是——為了使你最終能客觀的評價推移的過程。所以,作為一個批判性思維的人就要指出任何一個想要進行論證的人都有必要提供一些解釋說明為什么你應該接受那個論證中暗含的特定的價值觀假設。而且要記住,涉及規定性論題的完整推理離不開理由和價值觀假設。

同時還強調了一點,價值觀及其相對性,價值觀也不是絕對的,選擇,價值取向,也需要一個推理的過程。

下面說一說描述性假設。描述性假設就是沒有說出來的關于世界過去,現在和未來是怎么樣的一種看法。

找到描述性假設的一些線索。

第一,不斷思考結論和理由之間存在的鴻溝。(不斷追問“你怎么從這個理由,得出這個結論。”,“如果理由成立,要得出這個結論還需要哪些東西成立才行。”, “假設這些理由都成立,有沒有可能這個結論仍是錯誤的呢?”)

第二,尋找沒有明說出來的支撐其理由的那些想法。

第三,將自己至于作者和演說者的立場。

第四,將自己置于反對的立場。

第五,認識到有可能存在其他方法來獲知理由中提到的好處。

第六,避免表述不完全成立的理由來當做假設。

通過以上六點就可以找到描述性假設啦。

強調一點,避免浪費時間分析無意義的假設。第一種無意義的情況是一個不言自明的描述性假設,想證其偽就不用刻意的指出成立的理由。第二種類型的無意義假設涉及理論結構。存在邏輯聯系是不用證明的,重要的是他們之間怎樣產生邏輯聯系的。

在自己寫的時候要明白,如果沒有價值觀和描述性想法影響你的論證,根本就不可能寫作。所以在寫作的時候,盡最大努力揭示那些引導思緒的假設,給那些試著接受你的交流者一個公平的機會來全面理解你的推理論證,和他們分享一下為什么你確信不疑,這些假設就是正確的。

在這一章里,真的是燒腦特輯呀。我平時一個不太思考的人上哪去知道那么多價值觀,我連自己的價值觀都搞不定,我還能看出別人文章里的那些價值觀假設和描述性假設?這章看起來真的特別費勁。俺現在好歹知道了這個概念在以后讀類似這樣的文章。起碼知道大概從哪里去想,但是要做到書中的那種情況,還得經過不斷不斷不斷的練習。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