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一)
前幾天在一個沙龍里分享時,談到“如何去聽”的話題。
而我們,當然包括我,大多時候是以自己為中心看待世界的。當我們“聽”別人說話時,我們的目的是“想說”,想讓對方知道“我說的才是重要的”。
這,就是我們現在用的簡體字“聽”,用嘴去聽。
“聽”的繁體字是“聽”。怎么來拆解這個字呢?有種說法叫“十目一心耳為王”,還有種說法,是“十目一心用耳將對方視為王”。兩個說法,都指向一種意思:聽,是用心,用眼,用耳的全身心投入,是專注。
古人已經弄清的智慧。
(二)
曾經有位年輕人跋涉去深山的長者門下拜師。長者問他:告訴我你聽到了什么?年輕人說:我聽到水流聲,鳥叫聲,還有我們談話的聲音。長者說:你過段時間再來。第二次,年輕人又來了:我聽到了風聲,昆蟲飛來飛去的聲音。長者說:過段時間再來。第三次,年輕人來時,說:我聽見了花開的聲音。于是,他留了下來。
只有全身心投入,并且無我地感受當下,才能聽到最深層的生命的聲音。
(三)
那么,怎樣去聆聽呢?我們通常的模式是,“我聽到你說信息”,然后就是思索如何回應,如何讓自己立于不敗之地,甚至對方還在說的時候,我們就已經在想怎么回應了。于是,各自說各自的,別說深層溝通了,連信息層面上都不一定能理解到位。
真正的聆聽,是我不僅聽到你說的,我也聽到你說的時候的感受,我還感受到了你的感受里的信息和能量。
所以,放下自己的想法和回應,只是單純地聽,感受到對方深處的聲音。相互理解、寬容的聯接就此開始。
就像,靜靜地,去聽到花開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