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居一年,我的生活有哪些改變?

攝影:大頭

時光飛逝,轉眼又到了必須離家、奔赴遠方、醉心工作的節骨眼上。此刻躺在家里溫暖的被窩中,回憶起剛剛過去的2016,心間頓生萬千感慨。

2016是真正獨立、不斷成長、笑淚并存的一年。獨居羊城,常一個人吃飯、讀書,一個人逛街、觀影,也一個人走走停停、對話談心。

然而,這僅有的一段獨居經歷,令我的生活狀態發生了諸多改變。下面就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幾點列舉出來:

1、“臉皮厚了不少”

在獨居之前,我是一個事事習慣于依賴的人。在家依賴父母,在外依賴朋友,能不伸手的絕不伸手,甚至在學生時代連上廁所都要約個伴兒。二十多年來我從未真正體驗過“孤獨”的滋味,更不知“一個人的生活”將是何種景狀。

2016年初,畢業后一直與我“同居”的好友嫁人了,由此我不得不開啟“獨居”模式。(也有同事提出合租,但都被我拒絕了。你應該知道,成年人對“室友”的要求很高,生活瑣碎、雞毛蒜皮,若非死黨,在同一屋檐下“吃穿用行”必定徒增煩惱。)

剛開始的時候,覺得“耳根清凈”,會有那么一丟丟不習慣。但畢竟家里有Wi-Fi,即使長時間呆著,也不至于太無聊。

在飲食上,偶爾自己動手煮個小米粥,炒倆小菜,但多半是在外面吃快餐。起先由于不習慣一個人吃飯,通常是叫外賣或者打包回家吃,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習慣了一個人的生活節奏,便開始在外面“堂食”。放眼望去,飯店里像我這樣一個人來吃飯的甚少,我常猜想:老板會不會覺得我這人孤僻沒朋友呢?

恩,我吃我的,管他怎么想。

如果說“能學會一個人泰然自若的去任何想去的地方吃飯”微不足道,那么經常“一個人看電影”應該足夠值得一提吧。尤其,對于我這樣一個曾經事事喜歡依賴的女生而言。

許是有一天,無聊到一定境界,而想約的朋友恰巧不得空,在自己即將“原地爆炸”的前一秒,購了一張電影票。

來到偌大的電影院,在排座率并不高的某個放映廳里,只身一人的我,格外顯眼。好在,我并沒有預想中的尷尬,哪怕是坐在一對對不斷撒著狗糧的小情侶旁邊。

顯然,一個人生活久了,臉皮也厚了。原先不敢、不想、不習慣一個人干的事,如今都能獨自在眾目睽睽之下完成了。比如上文提到的吃飯、觀影,比如還未提到的逛街、旅行,哪怕一個人shopping、哪怕抱著相機到處走走停停,也不再顧忌旁人的眼光,只管坦誠的、做努力綻放的自己。

2、不再一味從眾

由于天性隨和,自己此前一直是個缺乏主見的人,很多時候即便有獨到見解也會為了“不掃眾人興致”而跟隨主流。因此我有個典型的毛病———不會拒絕。

因為不會拒絕,常常犧牲了自己的寶貴時間而迎合他人;因為不會拒絕,也曾是自己嫌棄的“爛好人”;因為不會拒絕,亦有很多舉動變得相對“廉價”。畢竟,太容易得到的東西,人們往往不夠珍惜。而那些有棱角的、看起來不那么容易親近的,倒彌足珍貴。

以前每天與人相伴,一天到晚總有聊不完的話題,嘴上說得多了,腦筋自然動得少些。長此以往,自己慢慢變得不愛思考了。很多問題也是“只知其然 而不知其所以然”,別人說啥就是啥,很少去深究,從眾心理不在話下。

獨居的一年里,95%的閑暇時光都在獨處中度過。圍在身邊的人少了,內心自然變得寧靜起來。寧靜之后,就會慢慢聽到自己內心的聲音,個人的思想意識也會慢慢凸顯出來。當你再進一步感受到自己這種不同于大多數人的思想對自己的生活有所裨益的時候,你就會逐漸下意識的想要“特立獨行”一些。這時候,你再也不是曾經那個一味從眾的人兒了,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判斷作出“異于常人”的決定了。

當你變得不再“肆意附和”、不再“人云亦云”、不再“隨便跟風”,當你學會思考、學會分析、學會判斷、學會做決定,你必然又向“更好的自己”靠近了一大步。因為,任何“有質量的成長”都不是無腦從眾、隨波逐流的結果。

所以,不再一味從眾、不人云亦云、敢于做出不同選擇、能適當拒絕他人好意,也是獨居生活教會我的。

3、興趣愛好得以發展

一個人住,最大的好處是:自由。

在一個屬于自己的空間里,能不受約束的活動,大概是最令人開心的事吧。不被管制,無人嘮叨,想吃則吃、想喝便喝、想躺就躺,多么舒坦、多么愜意啊!

所以,當我想要讀書了,只管把書拿出來,廢寢忘食地看一整天也沒關系;當我想要朗誦了,戴上耳機讀個盡興也是常有的事;當我想要寫作了,披頭散發對著電腦不眠不休又有何妨?

讀書、朗誦、寫作,都是我多年的興趣。工作之余還能如此發展自己的愛好,實屬難得。在消磨時光的同時怡情養性,它們如老友一般給我陪伴,讓孤夜變得溫暖。

4、內心愈發獨立、堅毅、篤定

對女孩子而言,獨處,無疑是令其快速成長的途徑之一。遠離故鄉、漂泊在外,“長時間的獨處”就像強效催化劑一般,促使我從“一個無知的孩童”進化為“深諳世事的成人”。

獨自面對茫茫夜色,需要勇氣。曾經膽小怕黑,如今一個人即便在鄉下也敢走很長一段夜路。(說到這里,順便跟大家傳授一個戰勝恐懼的秘訣:高中的時候在郭敬明的書里看到這樣一句話,“所有你害怕的東西都是你想象出來嚇唬自己的”。記住它,當你感到害怕的時候,這么一想,內心會得到極大的安慰。)

并不是周邊環境變得安全了,而是自己在漫長的獨處中,內心一點點強大了。耐得住寂寞,不把自己的幸福寄予在他人的“恩賜”上;守得住內心,不因他人的“甜言”擾亂了自己的心緒。

遇到問題,第一反應是思考解決辦法,而不是鬧情緒或者逃避。抱怨少了,行動多了,坦然面對生活里的不如意,原先“擰巴”著看世界的心也逐漸與自己和解了。

而今,堅定地做著自己認為對的事,在經濟獨立的基礎上追求自己的小夢想,一步一個腳印;哪怕慢一點,至少在向目標靠近。至此,在紛雜的塵世,抱著最大的善意“只身行走”,無愧于心,亦無愧于周遭。

如此,甚好。

這段獨處的經歷,讓我在困難面前不輕易低頭,在瑣碎日常里學會珍惜,在風和日麗時未雨綢繆,在歲月靜好中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唯有感謝。感謝環境,感謝心態,感謝有你。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