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回鄉偶記——途經外婆家憶外婆和舅舅

[別樣生活,萬卷書萬里路]2018年2月13日,連續1000天閱讀日志第280篇。


由于各種原因,我們好幾年沒回老家過年了。今年,提前回家的雅貝貝堅持要在老家過年,我也不得已在陰歷二十九的時候踏上歸途。

沉悶的大巴車在路上緩行了五個多小時,早上八點多我從家里出發,下午四點才到縣城。一路上,坐我旁邊的小妹子在跟朋友聊天,嘻嘻哈哈著告訴朋友,她的媽媽已經做好了一桌美食在等她。而她最想吃的,卻只是血漿鴨。談到血漿鴨,我也難得的激動起來。作為一個地道的武岡人,血漿鴨就代表家鄉的味道,也是媽媽的廚房必備美食。母親尤其擅長這道菜。每年,老媽都會親自喂養幾十只,然后等我們每一個人回家時,她老人家便會以這等美食歡迎每一個歸家的孩子!

下得車來,坐上侄子的車回我出生的那個小山村去。由于要避開返鄉的高峰車流量,侄子選擇了一條非常僻靜的鄉村路回家。這條道,剛好經過我外婆家的那個山村。

還沒到達那個山村,我便開始從記憶里搜索著小時候外婆家的模樣。然而,畢竟外婆已經去世二十多年,外公也去世了六七年了。那個當初的小山村已經面貌不再。在三三兩兩的農村新建三層四層樓房中,我竟找不到外婆家那幾十年來一直未曾改變的低矮的磚瓦房:它已掩蓋在周圍的高樓中,顯得破敗凋零不堪入目,更顯得那般不合時宜。

圖片發自簡書App(這是行車途中匆匆拍到的外婆家的舊房子,幾乎看不見什么了)

然而,外婆家的那座房子,滿是兒時的味道啊!那是我人生記憶深處最不可磨滅的深刻場景之一:在七八十年代的鄉村,一個窮孩子,能去的地方,除了親戚家,還能有哪里呢?而其他親戚,只能過年走走。唯有外婆家,那是經常可以去的,永遠會熱納你鼎力歡迎你的地方。

記憶所及至此,我的心就更加熱切起來。一股溫熱的情愫在我心頭流淌。那個在我夢中出現了無數次的場景又再次出現:兒時的我,混在一大家子人里,歡天喜地走在去外婆家的路上。剛走到那個一拐角就可以看見外婆家房子的地方,我的慈祥的笑容滿面的外婆總是在他們家的那個坡上等著我們,那滿是皺紋的臉上,每一道皺褶里都是幸福的笑,外婆會大聲一一呼喚我們的名字,輪到我時,她總是會這樣說:“老三來了”(我在家中排行老三)。然后,我們便會一一跟外婆打招呼,跟隨外婆進家門去。這時候,總是在火爐邊的外公便也會走出來,手里無一例外的,是用雙手捧著一個火箱。然后,給我們拿糖果,瓜子花生等好吃的出來,每人分發一點。于是,外婆家便變得熱鬧非凡,大人們忙著打跑胡子、撲克牌,小孩們忙著吃好吃的,捉迷藏,嬉笑打鬧。

外婆一生,生了無數個孩子。然而,跟那個年代大部分的家庭一樣,能存活下來的孩子只有一部分:五個女孩,一個男孩。五個女孩里,屬我四姨(她的名字我還記得很清楚,叫銀香)最漂亮最有才氣。然而,她卻在八十年代初大約二十歲那一年因為嫁人的事情跟外公吵架,最后選擇喝農藥自殺。

四姨自殺時,我似乎已經上學了。只記得那時,父親母親都去外婆家處理這件事了,我們這些孩子留在家里。到天黑了,我害怕得要命,覺得到處都是鬼。以至于成年后,我還一直害怕獨處,害怕獨處時鬼魅迭出。而這件事,想必一定是善良勤勞至極的外婆一生最大的傷痛吧!

然而,不僅于此。聽母親講起,外婆一生,經歷了多次的喪子之痛。舅舅是家里的老大,母親是老二,而在舅舅和母親之間,就出生了兩個男孩,母親和二姨之間,也有孩子出生,這些孩子,都是生病加上饑餓而死亡的。有些,都已經七八歲了。卻總是突然死亡。

父親說,這些孩子的死亡,外公是負有責任的。因為外公年輕時,是一個不管事的人,家里的大小事情,基本是外婆在管。作為一個女人,外婆實在是非常不容易。

每當父親說起,我便總能理解外婆何以那么善良慈悲。她一生經歷了那么多銘心刻骨的傷痛,能看著她的其他孩子長大,結婚成家,想必已是她老人家心中最重要的成就最有意義的大事了。雖然,我們家五個孩子,窮得一塌糊涂,個個衣衫襤褸,然而,只要健健康康活著,外婆看著已是開懷不已了。更何況,我們家的孩子,遺傳了父親家系記憶力好讀書成績優異的特點,尤其是大姐,作為外婆的第一個孫子,那時成績可是整個鄉里數一數二的,想必外婆就更覺得驕傲了。二姨三姨小姨家的幾個孩子,又繼承了外婆皮膚好的特點,個個漂亮可愛。現在,三姨家的孩子個個大學畢業,都混得很不錯。二姨家的兩個娃,也建起了大房子,經濟能力非常強。而我們家,大姐小妹和我都讀了大學,走出了出生的那個小山村,在城市成家立業,承擔教書育人的工作。而當初毫不起眼的那個“老三”,終于能執筆把她的故事寫下來講給她的子孫后代來聽。要是外婆泉下有知,該多么欣慰!

當然,還有些傷心的事情讓我不敢講給外婆聽。比如,繼外婆九七年(那時我讀大一)去世后,外婆唯一幸存的兒子,我的舅舅也在2000年追隨外婆而去。舅舅去世時,年僅56歲。在農村,不滿六十歲就離世的人,都屬于“短命”。我的舅舅就不幸屬于此列。

說到舅舅,父親總是說,舅舅太可憐了。舅舅的一生比外婆更可憐。父親五十歲生日時,穿上了姐姐姐夫給他買的皮鞋,那時舅舅在場。他無限羨慕無限感慨地說:“訓(舅舅對父親的稱呼),你幸福,孩子有出息,孝順你。我這輩子,怕是穿不上皮鞋了。”

按父親的說法,果真如此,舅舅到死都未能穿上皮鞋,實現他的心愿。因為外婆家居住在一個山嶺上,那里經常面臨可怕的干旱,人都經常沒水喝。在靠天吃飯的農村,缺乏水資源,是致命的缺陷。所以,外婆那個地方的人,普遍都窮困。比我們那里更要窮上數倍。實在不是舅舅的孩子們不孝,而是經濟條件所限,舅舅的孩子們也很不容易。

其實更慘的,不是舅舅至死都沒穿上皮鞋。而是,舅舅死前的悲慘凄愴。舅舅的病,似乎由來已久。他有糖尿病,又好像有尿毒癥。腳總是腫起老高。這個病,按道理是屬于要特別注意特別休養的。可是在農村,這似乎不算什么。臨去世前不久,舅舅艱難地走到我家,跟我父親說,他的病很嚴重了,想去看看,然而,沒有人陪他去縣城醫院。父親一聽,立即要舅舅先去村里的赤腳醫生那里吊水,并且說,等舅舅吊完水,第二天就陪他去縣城醫院看病。舅舅艱難的卻也聽話的去村里吊了水后,父親陪舅舅回家。那時,外公、舅媽和舅舅的兒子兒媳都在家。父親說了這個情況,表示要陪舅舅第二天去縣城看病。可是,舅媽不同意父親陪同去看病。根據父親的說法,舅媽是愛財如命的人,她是害怕父親陪同去需要多出一個人的車費。

然而,我是深深理解舅媽的(后面我會再講到舅媽的悲慘故事)。不是她小氣,而是貧窮,萬惡的貧窮使然。畢竟,去縣城需要2.5元的車費,對于舅媽這樣在土堆里找食吃一輩子都沒有走出過家門二十公里遠的地方的人來說,來去五元錢的車費,也委實不是一個小的數目了。

于是,重病纏身的舅舅一個人艱難地去了縣城的人民醫院看病。看了病,醫生對舅舅說,他的病非常嚴重,需要舅舅的兒子來,他有事要囑咐。可是,舅舅是只身前來的,哪里有什么親人陪同呢?

于是,舅舅又一個人艱難的回家。一整天了,他又累又餓,實在走不動了。不得已,他在鎮上的包子鋪買了糖做的烤餅邊吃邊走在回家的路上。然而,他已精疲力竭,再也走不動了。幸虧在路上遇見了他同一個村子里的人。那人見舅舅實在走不動,還背著他走了一段。然而,舅舅真的不行了,生活那無邊無際的深重苦難,早已壓彎了他原本筆直如松的脊背(在我兒時的印象中,舅舅是很帥氣的)。他倒下去了,頭顱無力再昂起來。

這,嚇壞了背舅舅的人。他趕忙回家去,喊人用擔架抬舅舅回家。然而,舅舅漸漸衰竭,氣喘如牛。待父親母親姨媽姨夫等眾親人趕到,舅舅已經離去。他在五十六歲的年紀,匆匆離世,他的一生,永遠面朝黃土背朝天,辛勤勞作,未曾品嘗過人間的美味,未曾走出過離家三十公里的地方,未曾穿過一雙皮鞋,未曾舒心的開懷大笑過。我記憶中的舅舅,是在地里扯花生的舅舅,是在田間地頭弄水車的舅舅,也是笑瞇瞇的迎接我們這些外甥后輩的舅舅,也是那個在我們家感慨一輩子沒有皮鞋穿的舅舅。

行文至此,淚水滾滾而下。外婆、舅舅,他們是我的親人,也是我人到中年,夢中經常夢到的人物。我對他們,懷有深深的眷念!

外婆去世時,我剛好在讀大一。外婆久病離世,我們差不多做好了心理準備,所以雖然悲傷,但尚可接受。記憶中最深的場景,是在廣東打工的小姨在外婆出殯后從外面趕回來,一路跌跌撞撞,撲向外婆的棺材,扶棺痛哭。而舅舅去世時,我已大學畢業,在老家的中學教書。簡單的葬禮上,父親母親姨媽都淚如雨下。畢竟,舅舅是突然離世,又是差一點死在路上,這份凄慘,怎不讓人淚垂。我也跟著痛哭流涕。

鑒于篇幅所限,待會繼續舅媽和外公的故事。



附:最近過年回鄉,故人故事,引起諸多思慮。準備一一提筆,悉心記錄,算是我能為親人們做的一點小事。也以文字,表達我對他們的愛和思念。

畢竟,時光易逝,一生真的很短。而我堅信,唯有文字永存!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總在想寫這種沒文采,直白,又讓人讀完沒什么好心情的文章的時候想到簡書,這個安靜又安心的地方,但是這樣的文章掛在這里...
    嘻笑到日落閱讀 347評論 2 0
  • HTML head 頭部分的標簽、元素有很多,涉及到瀏覽器對網頁的渲染,SEO 等等,而各個瀏覽器內核以及各個國內...
    sandisen閱讀 1,802評論 0 13
  • 今天又更換了一種模式 每一次更新總是不適應的,不知道做些什么 每一次都是痛苦的開始,因為我不是一個快速熟絡的人 不...
    試不舍晝夜閱讀 280評論 0 0
  • 與雪有關的記憶 這是入冬以來的第二場雪。據說是人工增雪。提前兩天市政就發了大到暴雪黃色預警,要求市民嚴陣以待。結果...
    眸兒閱讀 382評論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