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接觸到這本書,是在中學時期,一個很偶然的機會在家跟大爸看電視劇,劇中的男主角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從書架上拿出了《富爸爸窮爸爸》這本書,并且摘讀了其中的一個段落,大爸是個知識分子,天然對這些東西比較敏感,他突然就對這本書感興趣了起來,說一定要找來看看。而我出于對知識分子的崇拜,也去書店買回了這本書。
起初我認為這應該是一本小說或者是心靈雞湯之類的書,對理財這件事并沒有什么了解,所以書本開頭的現金流游戲就讓我覺得很枯燥,再往后書中出現了作者對于資產和負債以及收入和支出的一些解說和圖表,現在看來這是多么圖文并茂的解釋方式啊,可是對于當時的我來說似乎完全無法理解,覺得這本書完全超出了我的認知能力了,所以就再也沒有看下去。
直到大學畢業后,工作這幾年,一直有想法要再讀讀看,卻又一直沒有拿起這本書來,到最近讀完之后才感慨,如果剛工作一年的時候來讀這本書,可能對我現在的改變會更多一些。不過總歸是不算晚,還趕在自己30歲之前讀完了這本薄薄的書,給我了一些啟發,也讓我思考了一些自己的經歷。
我的一個爸爸總是習慣說“我可付不起”,而另一個爸爸則禁止我們說這樣的話,他堅持讓我這樣說:“我怎樣才能付得起?”這兩句話,一句是陳述句,另一句是疑問句。一句讓你放棄,而另一句則促使你去想辦法。
我沒有這樣的2個爸爸,可是在我家,我的父親和我的母親關于金錢確實給我灌輸了很多完全不同的概念。我父親總會促使自己想辦法去解決問題,在家里最窮困的時候,他曾夜里出去兼職蹬個三輪車;大學時期我想創業開個淘寶小店,父親很爽快的給了我一小筆“啟動資金”,雖然最后我啥也沒搞起來。
而我母親則是完全相反的一面,沒錢就得省著過,她始終信奉者有多少錢辦多大事;永遠不要去找別人借錢,也不要把錢借給任何人,不要跟其他人有任何金錢的來往,即使是親戚;手里有一點點錢的時候立馬存銀行去,不許亂花,像買電腦買手機這種事情都別干,克制自己的欲望,只有存錢你才能致富,等等。
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互聯網金融的迅速發展使得他們倆也有了一些一致但是在我看來并不靠譜的建議。他們告訴我支付寶里不要放錢,更不要去嘗試余額寶這種東西,互聯網金融都是騙人的,錢放在銀行就好;不要去炒股,炒股100%是虧的。我卻是沒有聽從他們的這個建議,余額寶剛出來時收益之高,讓我幾乎把所有的存款全都放在里面了,然后又在15年股市最嗨的時候進入了股市,雖然虧得挺多吧,但是我的內心還是很平靜的,這是自己為自己未曾學習過的領域在買單。
貧窮和破產的區別是:破產是暫時的,而貧窮是永久的。
我父親曾經跟朋友合伙開過餐廳,那是一家我覺得非常美味的餃子館,具體過程作為孩子的我,父親完全沒有讓我知道,我只記得結果是倒閉了,后來還欠了一屁股的債,大概算是破產吧~雖然我們家從來沒覺得自己是富人,但父親也一直沒有給我灌輸過我們家是窮人的這一概念,這挺好的。后來父親還是靠著努力的工作,償還了債務,并且我們還貸款買了房。如果能再交給我破產的經驗的話,我想我一定會非常的感激。
在貸款買房這件事上,我受到的父親莫大的啟發。他告訴我,假設我們有100萬,而我們的房子也要100萬,那我會選擇貸款,首先這筆貸款我是有完全的償還能力的,我能夠隨時掏出剩下的錢把貸款給還上,而不至于給自己造成過重的經濟負擔;然后,我們只支付首付,剩下的錢假設是80w,我們拿來投資,只要你投資的回報高于銀行給你的貸款利息,那你就是用銀行借給你的錢在賺錢了。
當時的我聽得似懂非懂的,但這個概念一直在我腦海之中,甚至說貸款購房,貸款30年的話,這其中還得算上房價的上漲和人民幣的貶值,在了解了這些知識之后的我再回頭來看我家整個的買房過程,我打從心眼里佩服我父親對于經濟知識講解和實際的運用。
可是我家還有個“窮爸爸”,我母親是那種內心無法容忍自己欠銀行錢的人,我們家那時是沒有完全償還所有貸款的能力的,所以我母親沒有做出拿出所有的錢去把貸款還掉這件事,但在后來的幾年內,每當我父親拿回家一筆獎金或者工資,我母親總是會超過月供額度很多倍的把錢都還給銀行,她無法忍受欠錢,無法忍受房貸20年后近乎翻倍的利息。最終只用了3~4年,我們家的貸款已經全部還完了,我母親非常得意,覺得這是她人生中做得最成功的一件事。可我完全沒法這樣認同,因為就在這幾年,房價上漲的速度非常之快,貨幣貶值也特別快,但凡我們再投資一套房產,或者投資一些其他的理財項目,也絕不會是現在這個經濟水平了。
當然,父親沒有阻止母親的做法,一部分是出于愛,另一部分原因,可能也是自己并沒有特別強烈的意愿要讓自己成為一個富人吧。
大部分人都夢想發財,但卻害怕虧錢,所以他們永遠也進不了財富的天堂。
這可能又是我們家的另一個寫照了。
我父親有很多我覺得特別好的idea,比如在我們家附近的大學開一家打字復印的小店,請一個負責打字的小工,母親只管照看店面即可,可是母親覺得做生意會虧本,否決了父親的決定;在我家還沒有一家洗車店的時候,我父親說我們開一家洗車店吧,請幾個工人,這邊生意一定會火起來的,母親只用負責照看店面和數數錢就行,母親覺得做生意會虧錢,直到現在我家周圍開起了好幾家洗車店,父親后悔不已,母親還是堅持自己的看法;再比如當年我們家那邊地價便宜,只需要2萬塊就可以買到好幾十平米的宅基地,父親說買來可以蓋個小別墅或者過幾年再賣出去,現在便宜是因為那塊地正好在收費站外,每次來回都要交過路費,但他相信過幾年后收費站肯定會拆掉外移的,母親卻覺得這是在浪費錢,買了地再賣不出去,自己用的話又還要過收費站十分不方便,于是否決掉了,幾年后收費站就拆了,然后地價翻番,再后來土地也禁止私人交易了。
類似的事情還有好些,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時間不斷的在向我驗證著父親的那些想法是多么的正確,為什么最后都沒能好好的去執行呢?我認為很大原因還是父親自己內心也并不敢去接受虧錢這個挑戰,正好有母親的反對,這樣在以后的吹牛中,一方面可以把自己吹上天,一方面可以把沒有發財的原因推到母親身上,這又是多么雞賊的做法呀。
我希望使我自己的小家庭慢慢富裕起來,當然不是靠買彩票這樣的方式一夜暴富,因為那些不是靠財務知識掙來的錢也不會長久
的,所以在被罐了這么大一碗的雞湯,又從原生家庭的種種經歷總結來看,不斷的學習財務知識并大膽的去實踐,去接受挑戰擁抱變化,才有可能真正使一個家庭變得富有。
我很慶幸我還能算年輕,我還有大把的時間去實踐,至少能給我的下一代做個不錯的榜樣,讓他今后在遇到金錢問題時不再是一味的只認為工作才能帶給我們更好的生活,讓他能夠擺脫老鼠賽跑的游戲,真正去做自己喜歡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