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聰明的公式,你知道嗎?

圖片來源于網絡

最近特別想要討論一下關于“聰明”這個詞,因為現在它已經成為我們家的禁語。誰在家里用這個詞,就會得到我一個皮笑肉不笑的臉,笑臉下還隱含著一個巨大的白眼。所以我是怎么成為了一名反“聰明”衛士呢?

起因

自家的孩子咋看咋好。剛滿月就能抬頭了,好聰明;三個月會翻身了,好聰明;五個月就聽得懂我說話,還對我笑來著,好聰明;七個月會說話了,好聰明;十個月會蹦會跳,好聰明;一周歲就能識字三百,好聰明……等等。BTW,后面其實是我瞎編的。

其實拿到小區樓下一比,你才發現家里的娃不是神童,甚至好多階段還比別人慢上那么一拍?;氐郊谊P上門,還是不甘心地說:你看,我們家娃娃眼神好聰明。從此以后,聰明變成了夸獎娃娃的萬能詞,真的是信手拈來,不費腦筋。

經過

怎么才能說服他們不再用這個詞,或者換一種夸獎的方式呢?按照小思媽媽的說法,我是一個理論數據狂熱派。按照老常的說法,就是他說的每一句我不同意的話,我第一反應就是拿出手機搜索相關信息反駁。

這個時候,你一定以為,我已經寫下了如何夸獎孩子的一百種方法了吧。其實,并沒有。

我摸出了手機,下載了權威工具書《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和《康熙字典》,想看一看“聰明”這個詞,用了上萬次,我們究竟理解對了沒?

聰:聽力好;耳聞聲音而心能辨別其是真假;有才智。

明:亮;清楚;懂得;眼力好;睿智。

聰明:智力發達,記憶和理解能力強。

說文解字

01

聰明這個詞第一是和智力有關,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喜歡用它的關鍵原因。誰不希望自己孩子智商超180,碾壓個中凡人。好像一旦和聰明沾上了邊,腦袋靈光了,學習也就不費勁了。別人學習我休息,別人休息我休息,反正聰明人如我,時間不用花,精力不用花,靠著老天賞的智商,我想學一定學得會。事實是這樣的嗎?

說回古代,有神童方仲永。五歲的時候,從未看過書,突然有一天求爸媽給他看書??赐暌院螅ⅠR寫詩四句,還題上了自己的名字。由此,光宗耀祖,眾人奇之。后來他爸爸帶著他四處拜訪,再不讀書。七年后,仲永天賦消失,和普通人再無區別。

再說回近一些,有重回小時候選擇當神童的野比大雄。哆啦A夢給了他一個人生重來機,讓五年級的他回到了5歲,可想而知,那智商真是奶奶夸,媽媽贊,且讓5歲的靜香都自嘆不如。但想要重來一次的大雄卻無視了學習,依然讓他原有的惰性將智商拉成了負分。

由此可證:只有“聰明”,沒有學習,一切都是短暫的光輝。

02

聰明的第二個釋意,結合了“聰”字的聽力好,再加上“明”字的眼力好,搭配起來成就了記憶力好。記憶是學習好的一大得力助手。

說到這兒,我突然回想起一段往事。高中我選擇的文科,歷史地理政治這些科目在很多人的眼里那就是考的背功。小時候,懵懂不知,有親戚知道我成績不錯,很酸地(我現在這么認為……),表揚著我:“學文科確實有優勢,不像學理科,只要花時間多背幾遍,那考試分數也就上去啦。”

后來,我也一直告訴別人,我記憶力好。你看歷史年份在書上哪一頁,那頁上有什么圖片我都記得很清楚。我以為用功地背誦就是我學習還不錯的真相。

一直到后來我開始教書,發現很多孩子真的是記性超好,他們在課堂上可以一分鐘記住20個單詞;隔10分鐘,還能記住15個;但一下課,就全忘了。當我給家長反饋他們記不住單詞的時候,有家長就會說:“老師,我相信我孩子是可以的,他挺聰明的。只是有點懶,老師你多督促他。”督促后,未果……

后來查閱了很多資料,我才逐漸地了解到,記性好并不全靠的天生的腦力,更多依靠后天教育的支持。在記憶形成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的腦突觸來完成,而腦突觸的發展則是跟早期傳導性和啟蒙性的知識對大腦的刺激相關。

在記憶形成的步驟中,信息處理是分成三步的:譯碼,儲存,檢索。簡單來說就是,死記硬背是記憶力的死敵。不對信息進行分析就準備儲存,結果就是會忘得很快。老話說得好:記性好忘性大。

由此可證:只有“聰明”,忽視方法,讀過千遍也習不得。

03

孩子小的時候,夸獎他聰明,那絕對是褒義;可我們發現長大以后,再說:“某某某很聰明的!”好像就多出來一點什么其他的意味,仿佛下一句馬上要接一個“但是”。于是乎,隨著年齡的增加,我們發現夸獎一個人聰明的標準已經發生了本質的改變。

這時,我們來到了聰明的第三個含義:理解能力強。繼續抽絲剝繭,把理解力再分為三個等級:識別對象,揭露本質和內在,以及重新建立認知結構。在我看來,這就是聰明的最高標準,見多識廣,分辨是非真假,最終能融會貫通。

由此可證:想要攀登聰明的高峰,你需要走的路還長著呢。

結論

聰明的標準,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得越來越難達到。而我們在更替夸獎的標準時,也必須去想一想有沒有為這樣的變化做到充分的準備。因為做一個聰明人,背后需要付出的努力實在是太多了。

你必須非常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聰明是個好詞,可千萬別亂用了。


如果你有什么想和我分享的,可以在下方給我留言。

如果你喜歡我的分享,請給我點贊。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