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相見——讀《倉央嘉措畫傳》

文。依依云靜

  喜歡倉央嘉措緣于六年前聆聽桑吉平措演唱專輯《禪韻 禪境》中的一曲——相見。他那聲聲梵音演唱,直抵我的心靈,給予我“空山梵唄靜,水月影俱沉”的感覺。由于喜歡在靜靜的夜里聆聽他的聲音,喜歡這種來自云端的天籟,喜歡讓他的聲音撫平我這顆浮燥的心,讓我可以跟隨著梵音觸摸自己靈魂深處的神經末梢,給我思考的能力。于是,我開始在網上搜索這位歌手的資料,開始因他閱讀倉央嘉措的詩集。

《十誡詩》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

第五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

第六最好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

第七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

第八最好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是誰,讓這位讓人仰慕的布達拉宮佛陀寫下如此動人的詩?是誰,讓這六世達賴如此深深依戀?又是誰,讓這位活佛——人們希望的諦造者用自己的方式訴說著內心的獨白?我帶著這樣的疑問,走進了訴說倉央嘉措平生故事——《倉央嘉措畫傳》?!秱}央嘉措畫傳》的作者是傾藍紫,一個充滿詩意的名字,文筆美得像云端般清雅,像極了一朵蓮花。我就在她的筆下,慢慢走進倉央嘉措的人生,我看見了人生的喜與樂,我看見了一個追逐自由,追逐愛情的他。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離別、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我知道天下的一切眾生都有這般的經歷,不管是佛陀、活佛還是六世達賴。倉央嘉措是為愛而生的情僧,他看見了普天下平民百姓向他訴求而獲得愛情與幸福,卻無法為自己爭取獲得愛情的權利。只因他是“住在布達拉宮的王,一個被喻為拯救世人,給人希望的王?!?/p>

  他的一生自被認定為六世達賴開始,便注定不能順從自己的心,也是他無奈人生的開端。他是佛的使者,他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但他也是一個七情六欲的人。從我在查看的資料中,為什么倉央嘉措活佛形象能植入人們的心里?那是因為“西藏”,是一個神勝的地方;那里的人純樸,善良,感情真摯,那里的人擁有著一顆寬敞而包容的心。他們都相信佛亦可以擁有愛情,只要佛不拋棄他們,他們依舊會熱愛佛。因為佛會給他們指引,包括“愛情與幸福”。

  回首倉央嘉措的一生,他在青澀年華時愛著他的竹馬——仁增旺姆。他們愛得投入,愛得自然,本以為今生相伴的只有她。然而,在他被認定是轉世的佛陀時,他入了空門,只能用佛法去普渡眾生,最終竹馬的離開,讓站在神壇上的他得不到渴望的愛情,最終嘗到了失戀的滋味,寫下“生小從來識彼姝,問渠家世是狼無。成堆血肉留難住,奔去荒山何所圖“的情詩作為結束十來年時間去陪伴一個人,去愛一個人的時光。

  “住在布達拉宮時,我是僧人倉央嘉措;游蕩在拉薩的街頭,我是蕩子宕桑旺波?!庇鲆姳臼且粓雒篮玫穆贸獭}央嘉措與達娃卓瑪的邂逅只為了還前世五世達賴羅桑嘉措的一場宿愿,輕嘗甜絲,知道相愛的滋味便被終止。他讓前生的一次暗戀便成就了今生的一次傷痛——只因達娃卓瑪不是他的宿命,她只是“那一世我轉山轉水轉佛塔啊, 不為修來生,只為途中與你相見”的人兒。

  也許一切自有天意,流落在人間的佛,也要將諸苦嘗盡,才能換取最后的一絲甘甜。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倉央嘉措也了悟此中道理,只是他未遇到自己的真愛。正如人間所說:要來的,一定會來,避不開,化不去。

  傾藍紫在書中寫道:“一輩子那么長,一天沒走到終點,你就一天不知道哪一個才是陪你走到最后的人。有時你遇到了一個人,以為就是她了,可是,回頭看,她只不過是一場狹路相逢,終究會付與流年?!痹诒娚f萬中,你愛的人不一定愛你,你不愛的人可能愛著你,然后真命天子便是你遇到的那個人,正好彼此相愛?!栋⒑s經》中寫道: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滅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世上,緣起緣滅自有定數,緣起之時要珍惜,緣去之時要隨緣。世間的任何現象界的生起、散滅都是有因有緣的。倉央嘉措卻在拉薩八角街一家小酒館里與心心念念的“白度母”一見鐘情。

  她踏月而來,她容顏如月光般清凈,她似無垢的光明照耀世間,縱使千萬星宿俱時聚集,在她面前也變得黯然失色。她的是法王前生向度母祈求的一段情。于是他在“弱水三千“中,只取她這一瓢。她就是他心心念念想要遇見的人,想要尋找的人——瑪吉阿米。

  他在紅塵路上,獨自行走;他用了十八年打坐,等來一場傾心之戀,他等她,已抵達人生的終點,愛她已成為他的終點。他不懼怕用此一生去追求這些美好的時光,他愿意花掉一整幅青春、花掉一生的時光找她,卻來不及好好地愛她。18年前塵往事,也敵不過內心的一個她。

  長明燈,夜未央,布達拉宮,德丹吉殿,拉薩城最大的法王。

  他在這里。

  但是他又不在這里。

  琉璃火,夜已央,八角街,小酒館,世間最美的情郎。

  他在這里。

  他確實在這里。

  此時,他是個英俊的藏族情郎。

  他要在此時此地遇見他心中的姑娘。

  對于倉央嘉措,最幸福的事不是有多大的權力,不是長生不老,不是那個高高在上受萬人敬仰的佛陀,他只要她,與她一起。然而,他是世人尊敬的達賴,雖然看過人間匆匆的離散,亦深知愛背后的因果,但他為她不問是劫是緣,只想持一顆禪心,隨心行走于紅塵之中,花開時見佛,為你自己想做的事而生。于是,他夜半出宮會情人,踏雪回宮做法王。

在那東方山頂升起皎潔月亮

年輕姑娘面容漸漸浮現心上

黃昏去會情人

黎明大雪飛揚

莫說瞞與不瞞

腳印已留雪上

守門的狗兒你比人還機靈

別說我黃昏出去

別說我拂曉才歸

人家說我的閑話自以說得不差

少年我輕勇腳步曾走過女店主家

常想活佛面孔從不顯現眼前

沒想情人容顏時時映在心中

住在布達拉宮我是持明倉央嘉措

住在山下拉薩我是浪子宕桑旺波

  他深知愛上了瑪吉阿米定會受到阻撓;他深知所謂的佛法不允許他與她相愛;他深知這一次的相遇也遲早要分離。但是,他甘愿為愛付出,只為有那片刻的相遇。他珍惜與她一起的分分秒秒。眾生皆苦。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是苦,為愛不得也是苦。倉央嘉措的內心是無奈的,也是痛苦的。如果選擇與心之所想背道而行,那么,他必須放棄瑪吉阿米,承受著與所愛之人的離別之苦;不得不失去屬于自己的自由,然后麻木地完成“佛”的使命??墒?,他不想這樣,他想自由,他想為愛付出。

  倉央嘉措選擇了背叛佛教。他竟然想到了自殺,只為愛而爭取最后的權利。然而,凡人可以選擇逃跑,離鄉別井,再組合新家庭;小喇嘛可以還俗,再結連理;他卻不能。因為他身上的光環,他是六世達賴,是法王。宗教的人只能想盡辦法讓他屈服,讓瑪吉阿米消失在他的面前,讓他對她死心,甚至傳說派人把她奸污,但這些又如何能讓污濁與圣潔的瑪吉阿米較量呢?

隨緣時,梵心靜如夜空

星光下,我準確無誤地匿名

愛我的人卻從我的掌紋上不停地失蹤

風塵中的俠女依然夜夜叫陣

人們去遠方只是為了緊緊地摟住自己

我只喜歡在笛聲中聞著野草的清香

沉默--苦不堪言

我喝水,替別人解渴

無力挽留閃電的浪子淪落為王

一粒青稞終于使眾生重獲寬恕

  倉央嘉措的愛最終扼殺在宗教統治的手上,瑪吉阿米的消失讓一切塵埃落定。宗教律例終究不可能容忍出軌的離經叛道。于是,年僅24歲的倉央嘉措最終以"耽于酒色,不守清規"為由,成為假達賴,被子康熙帝予以廢黜。在解送北上的路上,他來青海湖畔,下落不明。

  他的情愛種種幻滅,但西藏的人們卻一直愛戴著這位六世達賴。"我為佛來,了卻塵緣。我為佛去,無情而終。愿眾生隨我之去,世上再無倉央嘉措,離苦得樂,世間終將有愛傳承。"倉央嘉措的背叛,打破了世人對愛情追求的執著,他為愛付出,為自由而活,不畏強權的精神;他的求不得,愛離別,放不下的傷害,讓人們對倉央嘉措更敬仰。

  他的一生不能無情以過,最終他化作菩薩,手捧情如蓮花,與相愛之人攜至佛前,舍棄金身,以情為結。情棄身棄,在世間無路可走,無路可逃之際,唯有皈依佛前,你做度母,我做蓮花生,遙遙相望,前塵皆妄。

  倉央嘉措至今流傳是蓮花生的化身,是真真實實地把情愛種植在人們心里菩薩。他一生希望“不負如來不負卿”,然而,終卻兩難全。讀完此書,我的心情難已平復。

  佛門中說一個人悟道有三階段:"勘破、放下、自在?!钡拇_,一個人必須要放下,才能得到自在。紅塵滾滾,短短的人生,世事安能盡如人意?佛都無法為已抽離,便何況是我們的凡人?在人生的修行路上,冷暖自知,要守得一方凈土,就要學會放下,持一顆云水禪心,這樣,花開才能見佛。

? ? ? 心自在,必安然,未來,更可期。

(寫于2020.02.22)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