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開始閱讀《硅谷最受歡迎的情商課》,還沒有讀完,但感覺真是一本迷人的書,作者把工作中的禪修體驗講的風趣幽默,不愧是谷歌的“開心一哥“。這本書的英文名是Search inside Yourself,可以翻譯為“探索內在的自己”。作者陳一鳴原本是谷歌的一名工程師,機緣巧合下成為了內部培訓師,他把卡巴金的”正念“理論落實到實際工作中,探討情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簡單的禪修培養高情商——他認為情商是可以訓練的,這本書就是他在谷歌的講義。
禪修看上去似乎非常神秘,但在作者看來其實非常簡單,而且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實踐,一開始也不必那么嚴格。其實,在西方禪修非常流行,就像學瑜伽、太極拳一樣,不過它與時俱進了,形式更加靈活多樣,表達方式更加通俗易懂,更加適合現代人的生活和工作,這真的非常好。相比起來,我們的禪宗是十分厲害的,但普及度卻非常不理想,無法令更多人受益。
像鍛煉身體那樣鍛煉心靈
陳一鳴認為,禪修并不神秘,它只是心靈的訓練。體育鍛煉是不斷增強肌肉,心靈訓練則是不斷的增強我們的注意力,讓你的心靈越來越強大,越來越能夠自主,不受外界的影響,內心變得平靜而清晰。他舉了一個例子,如果不斷攪動一杯含有雜質的水,水就很渾濁,但如果把水杯放在那里,很快雜質就會沉到水底,水變得清澈。禪修就是停止對心靈的擾動,放下不斷冒出來的想法,讓心靈變得平靜而清澈,此時快樂就會從心底自然升起。
快樂是心靈的原本狀態
陳也疑惑過,就是為什么心靈平靜而清晰時,人就會自發的變得快樂了?他最后得到的答案是,快樂是心靈的原本狀態,而當人的心靈變得清晰時,就回歸到了它的原本狀態,這種原本狀態就是快樂。這可以說是一條心靈訓練的公理,人天生就是快樂的,快樂不需要追尋,它是單純的存在,我們要做的就是回到那個自然的狀態。用陳風趣的比喻來理解,我們就像一臺電腦,快樂是我們的出廠設置,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恢復出廠設置。這個比喻真棒!
探索自己,照亮自己
禪修往往從訓練注意力入手,比如靜坐時觀察自己的呼吸,不斷強大自己的注意力,但陳強調注意力的訓練不是終極目的,真正的終極目標是獲得領悟。擁有強大的注意力就像擁有一個非常明亮的電筒,照亮我們內在未被照亮的部分,可以很好的探索內在的自己(自我是不是有點像迷宮),不斷的獲得領悟。這里面有一種探索精神,只是它是指向內在的,不斷的研究自我,這強調探究的精神與科學精神是并行不悖的,只是科學更多探索的是外在事物。
同時保持放松和警覺
禪修的目標就是讓心靈保持放松而警惕。注意力越來越強大時,心智就會越來越放松,同時變得專注和穩定,也就是很警覺。這就像騎車,足夠的練習以后,可以毫不費力的騎到你想去的地方,但同時又會注意避開危險。這還像一名警衛,他看著來來往往的人群,尋找異常情況,但心是放松的。心就像是一個旁觀者,時刻注意到自己的舉動,但放松而從容。
祖母之心與大山想象
最常見的禪修方式就是靜坐(其實行住坐臥都可以禪修,有所謂的”行禪“),最常見的方法是觀呼吸,不斷的數數目,但很可能一會就忘記了,陳提醒的是,這時你不要責怪自己,只是把注意力重新帶回來就好。要有一顆祖母之心,無條件的愛自己,有問題的時候及時糾正就可以了。至于靜坐的姿勢,陳說可以想象自己是一座喜愛的大山,比如乞力馬扎羅山,想象自己莊嚴、高貴、使人敬畏,這種想象容易讓你保持放松和警惕。隨著呼吸,肩膀會有起伏,但脊柱始終是筆挺的。
結語
快樂是每一個人都喜歡的狀態,但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們卻經常遇到不快,或者說我們的快樂是有條件的,更多的依賴外在的很多好事,如優秀的成績、領導的表揚和認可等,如果沒有這些好事發生,在默認下我們就是不快樂的,但一如陳一鳴說的那樣,快樂是生命本身自然流露的狀態,如果沒有什么壞事發生,默認狀態就是快樂的,也許這才是正常的情況。所以應當記住,當我們不快樂時,有時只需簡單的回到自己,靜候那些干擾因素的離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