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厭學,那是源于內心的一種特別抗拒的心理,這種來自內心深處的不情愿,具有很強的抵抗性,外力一般情況下是很難去扭轉和改變,過多的干預會適得其反。
? ? ? ? 改變厭學的心態必須從內心開始,從一個人的靈魂深處開始,才能徹底。
? ? ? ? 很多時候,不是你想要的你得不到,而是你沒有付出行動,往往只是想想就結束了,這也是你軟弱的原因。只有行動才能給人帶來真實的體驗感,在挫折面前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無知,也才會不斷地去學習和提高。
你之所以厭學,那是源于:
一是你對自己沒有信心,看不到的未來讓你焦慮。
二是你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所以你沒有學習的動力,于是學習在你那里變成了包袱。
三是你沒有行動的勇氣和堅定的執行力。很多時候你的夢想只僅僅存在于想象的搖籃之中,還沒開始成形就已經被你的懶惰和軟弱給扼殺了,所以你沒體驗過實現一個小小的目標所帶來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四是你不知道自己最好的那一面是什么。很多時候你總是拿自己的不足去和別人擅長的或感興趣的一面進行比較,于是你總感覺自己事事不如人,久而久之你就會對身邊的一切失去了信心。
最后是你沒有發現自己的天賦和潛能。你總是看到別人的長處之后盡可能的去彌補自己這方面的不足,并在補短的過程中痛苦不堪,結果你還是無法達到像別人那樣的高度。因為那不是你的天賦所在,所以不要再自欺欺人了,找到自己的天賦和潛能才是你應該堅持的!
? ? ? 對于成長,我們可以慢慢的去經歷和嘗試,待時機成熟,便會悄然改變。
? ? ? ? 成長不可替代,轉變源于自我。行動,是將理想變為現實的唯一途徑。
首先,你要找到自己最好的那一面,然后用時間和精力去把它做到極致(而不是拿自己的短處去和別人的長處比較,這樣你永遠找不到自信)。
其次,你要多去嘗試,如果有機會,多多地去體驗和感知,接觸的事物多了,你的見識就會越來越廣。有一天,你一定會發現自己在某一方面(或某一領域)中特別有天賦,有潛力,這時候就恭喜你了,你終于找到了自己的天命。接下來你要做的就是專注的,耐心的,執著的用未來五年,十年或二十年的時間去把它發揮到極致。
最后,相信自己。把你變得更好的從來都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
? ? ? ? 你擁有的,別人不一定有,別讓不對稱的比較成為你前行的包袱。
? ? ? ? 如果我們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那就有了動力,當我們知道了自己為什么要學的時候,學習的需要就會自然而然的產生,這個時候關于自主學習,那還是個問題嗎?顯然,人們不想學習的原因之一就是他們不了解自己,找不到明確的目標,沒有發自內心的強烈的愿望和需求。
? ? ? ? 厭學,也是你漫無目的,不思進取的一種赤裸裸的外在表現。從一個人的學習態度中可以看出他對自己的現狀和對未來的期待的一種縮影。
? ? ? ? 厭學真正的根源在于———你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無知———你不了解自己。
? ? ? ? 無知———是迷茫、痛苦和恐懼的根源!
? ? ? ? 其實,你可以很優秀,只是你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不知道自己的天賦和潛能是什么,所以沒有前進的方向。當你發現了自己隱藏在靈魂深處的天賦,表現出了驚人的潛力之后,你會驚嘆于自身獨特的能力———原來我可以變得這么優秀。
? ? ? ? 此時的你,已經在時間的年輪里悄然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