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梭---自由者的燈塔

最近常常想到盧梭。

他這一生最重要的標志,就是三個:熱愛大自然,熱愛自由,熱愛知識。

說起來這三樣似乎每個人都熱愛,但這里所說的熱愛,卻又有所不同,這是一種宗教般虔誠的熱愛,在各種價值比較中,不惜犧牲掉其它價值。

盧梭熱愛大自然,不惜辭掉自己前景光明的工作。

盧梭曾經謀到一份很好的工作,在一個地位顯赫的人家做仆人,這家的主人很重視盧梭的才華,想重點培養(yǎng)他,讓他接受了系統(tǒng)的學習。但是有一天,盧梭的一個同鄉(xiāng)來看他,并邀請他一起旅行,對大自然的向往使盧梭很快就做出決定,辭掉這份前途大好的工作,一頭扎入充滿未知而衣食無著的流浪生活。

盧梭熱愛自由,寧愿拒絕國王提供的年金。

盧梭非常在乎精神和寫作的自由,在他看來,一個人一旦想靠寫作來謀生,那他必然會為了迎合大眾而寫出庸俗的作品來,他寧愿靠抄樂譜和書稿來維持生計,而讓他的作品僅僅變成深度思考和靈感迸發(fā)時的產物。在他聲名日盛的時候,法蘭西國王意圖給他一份優(yōu)渥的年金,雖然他非常需要這筆錢,但還是拒絕了,他不愿因此而失去獨立思考的自由。

有一段時間,盧梭生了一場非常嚴重的病,那時他和華倫夫人生活在一起,醫(yī)生預言他最多只能活半年了,盧梭并沒有像一般人一樣,在等死前享受一番,而是為自己制定了非常嚴格的學習計劃,除掉中午的小憩和傍晚的散步,他把一整天時間都用來學習。

他同時學習好幾種知識,交叉進行,他在植物學、數(shù)學、文學、音樂等方面都達到了相當高的造詣,獲得了學者的美名。

他不問學這些有什么用,因為很明顯,最有可能的歸宿是直接帶進墳墓,但是, 在他看來,活著一天就應該學習一天,學習本身就是價值。也幸虧老天有眼,他后來竟然慢慢恢復了健康,如同他得病之初一樣的莫名其妙。

用今天勢利的眼光看來,盧梭簡直是個扶不起的阿斗,一次次錯過世俗意義上的成功和安穩(wěn),一次次把自己推入貧窮的絕境,實際上,他一生都可謂窮困潦倒。

但盧梭本人卻很少為錢而發(fā)愁,他總是能做到貧而不哀,有一次,他落魄得流落街頭,還是能平靜地坐在公園的躺椅上,安然等待著命運的轉機。誠如盧梭的朋友所說,盧梭是一個幸運的人,不在于他腰纏萬貫,而在于他安貧樂道。

實際上,盧梭確實幸運,每一次他都聽從了自己內心的聲音,勇往直前,不將就,不虛耗能量,活得純粹而深邃,硬是從一個流落街頭的孤兒,活成了永垂史冊的偉人。

盧梭在人類思想史上的巨大貢獻姑且不論,單就其對自然、自由和知識的執(zhí)著而徹底的追求,就足以為知識分子樹立起“高山仰止”的標桿。

我由衷佩服盧梭的這種純粹性,在今天日益復雜的社會,保持純粹是越發(fā)難了,我們面臨的身外誘惑成倍增多,寫作者要做到獨立思考、不媚俗、不忌憚、講真話,殊為不易。

因為不易,對那些致力于獨立思考的寫作者來說,更需要盧梭這樣一座精神的燈塔,他靜靜透過歷史的硝煙,散發(fā)著溫暖的光芒,踽踽獨行的路上,后繼者并不孤冷。

-----------------------------------------------

作者: 楊春艷,在清冷中升華,在孤獨中沉思,我手寫我心,哪管世間繁華。個人原創(chuàng)公眾號:楊春艷的番茄園(ID: cara990201)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