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看過一條春運新聞,感慨中國人真是用繩命在過年。一個在上海上學的網友,感覺直通車票難買,只好轉車買票,結果買了8張票,要轉7次車才能到家。
具體路線是:上海虹橋-南京南-麻城北-漢口-荊州-宜昌東-達州-成都東-德陽。其實,他早在兩年前就開始通過換乘方式曲線回家了,全因為這樣買票容易一點。
不怕折騰,順利到家,這也算是有福分。不過,不是人人如此幸運,真有人為了過年回家搭上了性命。
2009年,杭州城站火車站,一位大伯通宵排隊買票,猝死在售票大廳。2006年春運,沈陽北站,一名男子起大早站排等候4個多小時后,在售票處突然猝死。
猝死的是少數,擁擠的是多數。
2001年春運,從上海開往西南的一趟列車超員3倍,有的乘客被擠在廁所旁邊,幾乎50小時沒有動彈。因為擁擠,其他乘客要上廁所需要等待兩個多小時。
1999年春運,株州火車站,一個老者從火車上跳下來向警察求救,因為實在擠得受不了。這趟列車從河南始發,他的兒子沒跳下來,結果被運往廣東。
媒體曾形容春運為“全球罕見的人口流動現象”。春節前,務工者要返鄉,學生放假要回家,還有一些旅行者要外出,他們構成了春運主力。
春運擁擠不堪,人多是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運力不足。十年前,中國鐵路里程就已經世界第三了,可惜人均鐵路只有5.8厘米,還沒有一根煙長,所以被戲稱為“香煙鐵路”。
中國人為了團圓,用繩命來過年。可是頂著擁擠的人流回家了,卻并不是所有人都感覺一團和氣,尤其是年輕人。
這幾天,一段7分鐘的合唱視頻火爆朋友圈,名字叫《春節自救指南》,由上海彩虹室內合唱團出品。歌詞主要吐槽年輕人回家過年,遭遇七大姑八大姨催婚催生,詢問工資工作。
這個短視頻引起年輕人的共鳴并不意外,近幾年,類似的吐槽段子也很常見。這種現象折射了兩代人之間的觀念差異:長輩覺得我在關心你,晚輩覺得你在干涉我。
有人甚至出主意和長輩們唱反調:問你工資,你就問他退休金漲了多少。問你戀情,你就問他孩子的對象處的咋樣了。問你房子,你就問他給孩子的婚房準備了沒。
然并卵,這招說白了也只是自己騙自己解解氣,放在飯桌上誰都覺得沒禮貌。可是,長輩們以愛之名施加壓力,卻一點都不覺得沒禮貌啊,要是被頂嘴還會生氣呢。
這就像有的大媽跳廣場舞擾民,并不覺得自己過分,反而朝抗議者身上潑糞。口口聲聲說愛你,卻不問你的感受,這種愛真是繩命不能承受之愛呀。
恐年族,應運而生。
說到底,年輕人壓力太大了,一年下來肯定不是事事如意的。可是礙于傳統觀念一定要團圓,好不容易買張火車票,隨著洶涌的人潮回到家,卻被親戚長輩們百般“拷問”。這個年,誰還愿意過呢?
最有意思的是,自己的爹媽都心疼自己的孩子,想想姑娘兒子不容易,念叨幾句就停了。但是啊,放過自家孩子,可不能放過侄子外甥們!當姑當舅的可疼他們啦。
所以你看,過年最愛詢問年輕人工作婚戀的,不是親爹親媽,而是大舅二叔三姨和四姑。當然,也有爹媽和親戚們一起上陣“拷問”的,那時換了誰都會懷疑自己是不是親生的。
說一千道一萬,這個年的意義是團圓。團圓是要一團和氣的,而不是不歡而散。時代觀念越來越多元了,過年的方式也可以多一些選擇,家里人完全可以商量著來。
恐年族的年輕人,完全不必和擁擠的春運攪在一起,可以錯開春節回家看望父母,至于和其他親戚相聚,也要看自己的意愿。你就是你,要敢于堅持自己。當然,最根本的還是多一點努力,不怕被“拷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