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秋來,花開花謝
美好的二零一六年
一眨眼
只剩下四個月時間
在過去的三分之二年里
你曾經立下的讀書“小目標”完成的如何了?
這八個月內,我不知不覺,囫圇吞棗地讀了五十本書,盤點書單,發現自己的閱讀范圍比較狹窄: 知識類9本,個人成長類11本,商業管理類6本,人文社科類10本,哲學歷史類7本,藝術類1本,小說類6本。
注意力是最大的財富,時間是最稀缺的資源
讀書最怕兩點,
一是選擇了“爛書”,讀了白白浪費了時間;
二是讀了“好書”,卻記不住或不會用,毫無價值。
復盤,現在,就把八個月內我看過的好書推薦給你,每個類別一本,共七本。
《智識分子》 (知識類)
披著“讓自己更加智慧”的外套,內心中卻暗暗希望在知識廣度占領“高地”,以增談資,于是,我對這類“冷知識”的書樂此不疲。不料往往深陷其中,發現自己知道的越多,卻懂得越少;作為一個“知道”分子,我對此深表慚愧。
本書作者萬維鋼,美國物理學家,近來頗受羅胖力捧。其文風非常理性與邏輯,極其符合我等理工男口味,讀起來十分過癮。
延續了之前他的另一本暢銷書《萬萬沒想到:用理工科思維理解世界》的風格,書中充滿大量“有趣的硬知識”,各成章節體系,旁征博引講述了經濟學、人工智能、大數據、宏觀歷史、進化心理學、企業管理等等諸多領域,“號召”人們在這個復雜的時代做一個“智”識分子。之前我寫過一篇《如何才能消滅恐怖分子》,就是從其中一篇轉化而得。
如果仔細研究,不難發現書中的許多“知識點”,其實并非作者原創,大多來源于各類書籍。而萬維鋼厲害的地方,就在于他可以通過對不同書籍進行提煉總結,并做類比批判重述,最后用自己的語言呈現出來,渾然天成,這正是我們所有讀書人應該學習的地方。
《幸福的方法》 (個人成長類)
個人成長類書籍一直是我持續關注的主題。不煲雞湯、不打雞血、不吃雞肋,有料有干貨,這既是我搜尋這類好書的核心標準,也是我自己在輸出文章時的主要來源和遵循的重要原則。
如果要推薦今年自己閱讀的“年度好書”,此書是必須上榜的。這是一本包含了“人生終極秘密”的書,建議每一位都應該去讀讀。本文就不做過多贅述,想要了解此書的,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鏈接,看我之前關于此書寫的一篇文章。
《商業的本質》 (商業管理類)
作為正在苦逼創業的人,不得不重拾商業管理類書籍苦讀。以前讀此類書是興趣,現在是為了“救命”。在讀了無數大神級別的經管類書籍后,我終于悟出了一個“真理”: 在商業運營和企業管理中并沒有“真理”。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如果期待僅從書本獲得解決商業問題的“答案”,那么獲得的只有“失望”。雖說如此,但一本優秀的好書卻絕對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看了《商業的本質》,哪怕只是其中幾個句子,就都能給自己一種“撥開云霧見天明”的恍然頓悟之感。
作者杰克?韋爾奇,不愧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CEO,書中很少有模棱兩可的語句,對商業及管理的見識,往往是“一針見血”、“見血封喉”。一兩句的點撥就可以讓我們少走幾年彎路,只要你在職場,不論是老板還是員工,都不可不讀。
《第三種黑猩猩》 (人文社科類)
這不是一本特別顯眼的書,悄悄躺在書店的角落里,卻是我今年“最意外”的收獲。看到一半,我才發現作者原來就是寫《槍炮、病菌與鋼鐵》的那位,賈雷德?戴蒙德,同樣是一本被書名“毀“了的好書。
本書結構宏大,內容精湛,描述了幾百萬年的人類演化史,討論了人類生命循環中的變化與發展,文化特征等等,其中又不乏很多有趣卻又深刻的話題,也反思了人類發展中出現的問題。絕對是一本人文好書,強烈推薦。
《全球通史》 (哲學歷史類)
近些時候,我對哲學歷史類書籍關注的比重開始增加。大概因為隨著年齡的增加,發現對這個世界太多事情搞不清楚,所以要開始“惡補”。
此書第一版作于1970年,被譽為影響世界歷史的10本書之一,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經典著作。作者斯塔夫里阿諾斯采用了全新的史學觀點和方法,將整個世界看做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的統一體,從全球的角度來考察世界各地區人類文明的產生和發展,把研究的重點放在對人類歷史事件和它們之間的相互關聯和相互影響上,反映局部與整體的對抗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
全書材料新、范圍廣,除了政治、經濟外,還涉及軍事、文化、教育、宗教、科學技術等各個方面,并吸收了20年來世界歷史學研究諸領域的新成就,讀來頗覺新穎,有強烈的現實感。
《小顧聊繪畫2》 (藝術類)
好尷尬啊~~~藝術類的書我只看了這一本,還是屬于入門消遣級別的。不過話說回來,《小顧聊繪畫》系列書的暢銷,也正是迎合了像我這樣對藝術“不求甚解”卻想要“隔門一窺”的人的需求。
輕松的筆調,有趣的故事,優美的圖畫,專業的解讀,只花上一兩小時的專心閱讀,就能開始一段“藝術之旅”,或許能收獲一兩個畫家的流派畫法,或零星點的繪畫知識,這何嘗不是一筆性價比挺高的“投資”呢?
《島上書店》 (小說類)
我原本很少讀小說,國外小說更少,即便讀,也是為了消遣,如同“正餐”之后“甜食”。然而,小說給人的收獲與啟發是另一層面的,就好像看電影一樣,且不同的人獲得的是不同的。當一個人沉浸在故事情景之中,那種感覺是妙不可言的,而且還可以反復回味。
這是一部把我看哭的小說,久居暢銷榜的《島上書店》不愧為美國獨立書商選書第一名的稱號。最妙的是,本書是關于書店的,書里每章節都是以一本書名為標題,可謂“書中套書”,對于一個做書店的人就有特別的意義了。
有不少讀者看完這部的作品,不禁唏噓不已,我看到的是“愛與生命”,無比感動。看小說就是見仁見智,這也正是文學作品的魅力所在。所以,去看看吧,歡迎跟我聊聊你看到了什么?
最后,用本書的一句話來做個小結,也恰是此時我最想表達的:
沒有誰是一座孤島,每本書都是一個世界。
****
寫到此處,本應收尾了,可還覺得還不過癮,其實今年讀過的好書遠不止這些,比如《故事》、《必然》、《創業教會我的50件事》、《關鍵時刻MOT》、《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精進》、《公正》、《祖先》、《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等等,都是非常不錯的經典之作,先列在這里,等以后有機會再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