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筆記)
1.《羅輯思維》:過往不戀。
我的轉述:即不要被過去所付出的成本、過去所獲得的經驗影響了當下的判斷,當下只需關注當下的概率。因為,一旦被過去的感情所束縛、錯誤認知所綁架,可能不利于己。
我的評論:正好本周一親身經歷一實例:我去市郊一偏僻地點辦完事,就在旁邊等公共汽車,大概半小時,還沒等到,此時,一輛出租車來了,我坐還是不坐?
從概率上講,隨著等公共汽車時間越長,它來的幾率越來越大,但具體多大我不知道,因為這是市郊,我也沒經驗。我當時就想,如果拋開等待所付出的成本,坐不坐?我坐了。這里其實是有問題的,即我既拋開了等待的時間成本,又參考了此地等車時間會很長這個經驗,是不是矛盾呢?不是,因為,就當下而言,我確切知道的是此地會等很久(至少半小時)以及公車離我越來越近了,不確切的是公車到底還需要多久我不知道,在確切與不確切之間,我選擇了確切的。
如今想來,我還可以從百度地圖里查看我所在公交站與上一站的距離,以及已知反方向兩個公車間隔時間等去計算并提高確切性,做出更合理的決策,但那一刻等得心煩意亂而沒想到這點時,我認為那個決策是正確的。
2.《硅谷來信》:起跑線和玻璃心。能否談談你對嫉妒的看法?
我的轉述:人生是場馬拉松,所以起跑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一顆堅韌、強大的內心,哪怕屢戰屢敗,只會愈挫愈勇,這樣的人才會成為人生的終極贏家。
我的評論:對于普通人來講,適度嫉妒并把嫉妒轉化為進步動力其實挺正能量的,很多嫉妒在超越之后就冰消雪融了。于是,有的人就會反思“嫉妒”本身,方明白那句印第安諺語的智慧——“真正的卓越并非超越他人,而是超越以前的自己”。
3.《北大經濟學課》:尋租——乞丐沒有白拿施舍。競爭無處不在,而只要有競爭,就必定有資源消耗。在政府規制下,人們為了爭取特殊優惠或經營權利,就會展開各種競爭,在這過程中總會產生社會資源的耗費。在經濟學界,尋租一詞特指這種向政府爭取特殊優惠或權利的行為。你認為,一個國家,怎樣才能減少尋租活動呢?
我的評論:按照《獨裁者手冊》的觀點,“勝利者同盟”的人數越多,也就是民主程度越高,有權決定資源流向的人更多,則尋租越難完成。
我理解尋租關鍵是非生產性,消耗社會財富,但如果一個企業尋租后反而增加了社會財富怎么處理呢?簡單化講,比如那個醫生,為了研發治療癌癥藥物經費,被迫采取一些不正當手段尋租,結果這個藥被證實可根治某型癌癥。我想,總體看,不能鼓勵尋租行為,哪怕可能有一些尋租后增加財富的,尋租氛圍一旦形成,后果不堪設想。
4.《伯凡日知錄》:發燒級的產品能夠真正讓用戶持續迷戀產品,往往都包含這樣一種成分,這種產品的實質就是時不時讓你遠離舒適區,給你制造某種適度的張力和焦慮,同時再通過你的努力來釋放、緩解和消除這種張力和焦慮,從而獲得了一種在普通的只是迎合你的產品里頭得不到的那樣一種深度的快感。不同的組織是否適應兩種不同的邏輯?
我的評論:真正使用戶產生黏性的就是增加一些焦慮,讓他們在克服焦慮中獲得極大的滿足感。我不由想到明天有兩款頂級手機發布,蘋果iphone7系列紅色限量版和華為p10系列,兩家企業無一例外地讓我們焦慮了一把,限購;不同的是,前者騙錢味道太濃,還給人一種當年諾基亞“科技以換殼為本”那種日暮西山的味道;后者則是新機型,在前代機與徠卡合作銷量過千萬后,進一步提升了照相功能,又有很多“機關”有待用戶去挖掘,說不定哪天還要來一個徠卡攝影大賽……而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游戲行業,那些經典之作的開發者,無一不是捉弄玩家的好手……
關于魏征,年初寫《哈佛中國史》書評,我去查了一下,發現他實際是李元吉一伙的,那他活著對于李世民來講,就還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好處——李世民最大的問題是合法性,畢竟自己排行老二,他干的事還是沒多少群眾基礎的,那要服眾就得把自己打造得極其賢明——比如既往不咎、欣然接納魏征,若能不時被他批評批評也無不可,那不正好顯得自己是真命天子嗎?說不定,魏征和李世民,一個愿打一個愿挨,是有深度默契的!
5.《何帆大局觀》:如何做一名獨裁者?從每個首都的市區到機場的駕駛距離和直線距離之比,可以看出這個國家的民主化程度。為什么會是這樣呢?
我的評論:為什么每個首都的市區到機場的駕駛距離和直線距離之比,可以看出這個國家的民主化程度?因為兩者越接近,則說明行政成本很低,國家強制力很強,想怎樣就可以怎樣,民主化程度則低。
為什么獨裁者剛上臺的時候,被推翻的概率更高,但一旦控制了局面,會比民主政權的領導人坐得更穩定、長久?因為一開始執政聯盟的其他人多有實際功勞,權力也較大,潛在執政聯盟還未有效形成,到底給核心支持者多少錢還未搞清楚,這都需要給獨裁者足夠的時間。
6.《精英日課》:心理治療師的刻意練習。
我的評論:由此得到,刻意練習也是分難度級別的,初級——個人單練即可,比如富蘭克林對照雜志學寫作、文中的舞蹈訓練;中級——隨時有變量,比如醫生每次要面對不同的病人,這些人是有差異的,獲得的反饋精確性會受影響;高級——有變量還封閉,比如心理治療師這種,有效反饋非常少。數據分析輔助倒是一個好方法,本來我對問卷調查之類的不太放心,因為先問什么后問什么、被問者是否知情這些對結果都有影響,但Fit準確率能達到85%倒是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