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
許多在校大學生都經歷過找實習的過程,除去少量的內推渠道,大多數學生找實習的主要方式仍是互聯網招聘平臺。目前國內市場上的招聘平臺雖多,垂直于實習領域的卻只有“實習僧”一個代表性產品。且各個招聘網站各有利弊,企業和學生為了規避某一平臺的缺點(缺點可能是信息不夠全面、體驗不好、沒有反饋等等)而不得不同時使用多個產品,并花費大量的時間在這些產品中斡旋。
為了分析市場上現有的互聯網實習招聘產品的優缺點,本文選取市場上較有代表性、較受歡迎的兩款產品——拉勾網和大街網——作為競品和實習僧作對比分析,以期提出一定的改進建議。
由于招聘流程所涉及到的信息量大,多數互聯網招聘操作仍發生在PC端,因此本文暫不討論三款競品的移動端APP,只對比它們的Web端網站。
2.行業分析
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招聘網站就已經出現。經過20年的互聯網技術革新及經濟發展,如今的互聯網招聘行業已進入成熟期。根據Analysys易觀發布的《中國互聯網招聘市場季度監測報告2016年第1季度》數據顯示,2016年第1季度,中國互聯網招聘市場規模達12.17億元。
在巨大的企業用人需求下,以智聯招聘、前程無憂等為首的傳統型招聘網站漸漸不能滿足用戶需求,催生出大街網、Boss直聘、拉勾網等創新型招聘網站。目前市場上的招聘網站眾多,大致可以分為五大模式:
1)綜合招聘:較早發展起來的招聘模式,通常是面向全行業的,代表性產品有前程無憂、智聯招聘等,市場份額約占40%[1]。
2)分類信息招聘:以58同城和趕集網為代表的分類信息網站,主要發布藍領職位信息,市場份額約占20%[2]。
3)垂直招聘:不同于綜合招聘,是專注于某一行業、特定人群或特定區域的招聘服務,代表性產品有專注于互聯網行業招聘的拉勾網,和專注于實習生招聘的實習僧網。
4)社交招聘:指基于社交或職業人脈的招聘方式,代表產品有大街網,LinkedIn網等。
5)移動招聘:指利用移動端提供招聘服務的模式,代表性移動端招聘產品有Boss直聘和大街網等。
[1]數據來源:http://www.analysys.cn/view/report/detail.html?columnId=22&articleId=18685
[2]數據來源:同上。
根據國家數據網的數據,中國2015年9月之前的在校本科生數量約為2610萬人,在校研究生人數約193萬人。本科生找實習的高峰是第三學年,研究生找實習高峰期是研一至研二。因此不妨假設找實習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用戶比例分別為25%和40%,于是得出實習求職用戶規模為:
在校本科生數量*本科生實習比例+在校研究生數量*研究生實習比例≈730萬人。
3.競品選擇
雖然實習求職用戶規模高達700萬,但市場上優質的實習生招聘平臺卻不多。
共占據60%市場份額的傳統招聘平臺(如智聯招聘、前程無憂)與分類信息網站(如58同城、趕集網)也有提供實習版塊,其主要的優勢在于入駐企業多、職位多,同時缺點也很明顯:信息質量良莠不齊,網站界面過于簡陋,用戶體驗普遍很差。
創新型招聘平臺則更注重用戶體驗,除去實習僧外,提供實習職位信息較多的有大街網和拉勾網。因此本文選取大街網和拉勾網這兩款較具代表性的創新型互聯網招聘產品作為競品,和實習僧進行對比分析。
4.盈利模式
對于互聯網招聘網站,常見的盈利模式有以下幾種:廣告位收費、企業會員收費、增值服務費、外包費、咨詢費等。
實習僧、拉勾網和大街網作為重用戶體驗的創新型招聘產品,主要采取的盈利方式是向企業收取會員費或增值服務費,伴隨少量的廣告位費,而為求職的學生用戶提供免費服務。
三款競品具體的盈利模式對比如下:
5.戰略層
5.1 產品定位
5.2 目標用戶
百度指數的用戶統計結果如圖2所示,實習僧的用戶年齡高度集中,95%的用戶處于20-29歲之間,符合其“大學生找實習”的產品定位;拉勾網的用戶年齡則均勻分布在20-39歲之間;大街網用戶的年輕程度僅次于實習僧網。地域角度,三款競品的用戶主要分布在北上廣等一二線城市,其中值得注意的城市是深圳和杭州,已成為僅次于北京上海的招聘熱點區域。
不難發現,實習僧、拉勾和大街的主要用戶群體都來自于一二線城市,拉勾網吸引了一批30-39歲的工作經驗較為豐富的用戶,而實習僧和大街網則更傾向于20-29歲的年輕群體。
6.范圍層
由于招聘場景涉及到求職者和招聘企業兩種角色,且兩類用戶的核心需求差別較大,因此下面將從學生和企業兩個角度分析競品的功能范圍。
6.1 學生角度
對于獲取崗位信息、投遞簡歷、投遞反饋等核心功能,實習僧、拉勾網和大街網都做了良好的支持,并根據各自不同的產品定位,發展出一些特色功能,例如:
實習僧的多份簡歷:
用戶可以在實習僧網保存兩份簡歷。可能是因為考慮到學生尋找實習時并不會像正式求職時那樣目標明確,這樣的設置方便用戶投遞多個職位方向而不必頻繁修改簡歷。
此外,競品拉勾網的兩個特色功能很值得實習招聘平臺參考:
拉勾網的產品介紹:
拉勾網的公司主頁會列出該公司的產品介紹。這一點比較符合互聯網垂直領域的求職需求,用戶有可能通過一家互聯網企業的旗下產品判斷對該企業的感興趣程度。
拉勾網的面試評價:
在拉勾網瀏覽職位信息時,可以查看該職位其他應聘者留下的面試評價,讓用戶獲得比職位介紹更具參考價值的信息。
大街網的“直接對話HR”的功能看似美好,實際上該功能的效果極大地依賴于HR的反饋率。同樣是降低信息不對稱,拉勾網的“面試評價”方式更為高效、直接。
而大街網的“公司點評”功能對于普通的互聯網招聘網站是一個亮點,卻并不適用于實習生招聘網站,原因有以下兩點:首先,實習生未必能在短時間內對就職企業產生全面的認識;其次,由企業內部員工留下的評價對實習求職意義不大,不如過往求職者的面試評價幫助大。
6.2 企業角度
由于沒有拉勾網企業賬號,拉勾網的企業端功能有部分未能得到驗證,因此在表中標記為“未知”。
企業在進行實習招聘時的核心需求是發布職位、查看簡歷、處理簡歷。
實習僧的企業端功能較為精簡,除以上核心功能外,還有一個特色功能:
實習僧的簡歷過濾:
這個功能在實習僧還不完善,但實際上招聘網站是非常需要此功能的。比如過濾信息不夠完善的簡歷,關鍵詞不相關的簡歷,或者讓HR自定義過濾條件等,這可以提高簡歷篩選工作效率。
大街網的特色功能更為實用,值得實習招聘平臺,甚至是所有招聘平臺參考:
大街網的導入職位:
大街網提供兩種快速導入職位方式,從傳統招聘網站(智聯招聘等)導入,以及用發布過的職位為模板導入。導入職位信息可以減少發布職位的重復工作,同時也是變相鼓勵企業用戶脫離傳統招聘網站轉向大街網。
6.3 小結
從功能范圍來看,實習僧是“小而簡”,大街網是“大而全”,拉勾網則處于一個較好的平衡點上,核心功能完備,也有恰到好處的特色功能。
實習僧在用戶互動和降低信息不對稱方面仍待加強,用戶使用實習僧尋找職位時可參考的有效信息并不多,因此可增加類似于拉勾網的“企業產品介紹”、“面試評價”功能。此外,三款競品都可考慮加強建設“簡歷智能篩選/簡歷過濾”相關功能,盡可能減少企業人力篩選簡歷的工作量。
7.結構層
7.1 實習僧
實習僧網站整體的功能結構如圖3所示,可以看出實習僧網結構較為簡單,未經登錄的用戶也可查看職位信息,當需要投遞簡歷或發布職位時會彈出登錄提示框,登錄后學生和企業兩種角色分別進入各自的功能區,對簡歷或職位進行管理。
整個結構一目了然,即使是第一次使用也可以迅速上手。
7.2 拉勾網
拉勾網的功能結構和實習僧高度相似,同樣是利用登錄角色的不同進入各自的功能界面,整體結構清晰明了,易于使用。
7.3 大街網
與實習僧、拉勾網相比,大街網的網站功能結構要復雜得多。
用戶必須登錄才能使用大街網,且會根據登錄角色不同進入不同首界面:學生登錄后進入首頁,企業登錄后直接進入“我的招聘”進行招聘管理。
大街網功能繁雜,伴隨大量的多級頁面,某些功能還會根據版本的切換產生變化,進一步增加使用復雜度。以下是大街網首頁較為顯著的兩個功能結構問題:
校園版 vs 職場版?
在個人賬號設置下面有一個切換校園版或職場版的功能,切換版本的結果是網站上方的標題欄處,下拉菜單在“校園招聘”和“職位”之間切換。然而“校園招聘”和“職位”的下拉菜單項存在較多重合,版本切換意義并不大。如下圖:
職業檔案 vs 我的簡歷?
大街網將個人簡歷功能分為“職業檔案”和“我的簡歷”兩類,實際申請職位的時候,默認投遞的則是“職業檔案”而非“我的簡歷”。這兩個功能分處在兩個入口,如下圖所示:
針對以上兩個問題,建議做出如下改進:
1)取消校園版和職場版的版本切換功能,首頁菜單欄的“校園招聘”和“職位”合并為“求職”;普通用戶和企業用戶的“求職”下拉菜單項不同;
2)取消“我的簡歷”功能,避免對“職業檔案”的理解歧義。
改進后的個人賬戶功能如下圖,去掉了切換版本:
企業用戶登錄后的首頁菜單欄改進后如下圖:
普通用戶登錄后的首頁菜單欄改進后如下圖:
以上功能結構改進只是一個簡單的例子,大街網功能種類在三款競品中是最為豐富的,結構也最為復雜,除了以上問題外還有很多需要推敲改進的地方。
目前看來,使用大街網需要一定的學習成本,對于初次使用的用戶來說,實習僧和拉勾網更加友好。
8.框架層
實習僧網的頁面框架同樣遵循整體的“小而簡”原則,框架非常簡潔,分為網頁頂端的功能標題欄和下方的內容區兩部分。標題欄固定不變,內容區的內容根據功能標題的選擇而變化。網站總體遵循這個分區原則,必要的時候會出現如圖11所示的右側輔助信息區。
拉勾網和實習僧的網頁布局高度相似,頁面上最多不超過三個分區,只留下必要的功能標題欄、主要信息區域、和小面積的輔助信息區域放在主要信息的右側,如圖12所示。
而大街網的頁面布局則相對復雜,因為其功能結構也是最復雜的。例如圖13中所示,網頁上方除了有首頁標題欄(功能還挺多)之外,還有一層標簽欄,頁面上部的信息量很大。
改進建議:可以考慮將位置②的標簽欄移到左側③的位置,以降低上半部分的信息密度。
9.表現層
9.1 視覺表現
在視覺設計方面,實習僧和拉勾網風格相似,配色清爽,前者以藍色為主,后者以綠色為主。和這兩款扁平化風格的競品相比,大街網的界面略顯簡陋,并且配色不夠統一,深灰色、橙色、藍色交替出現,有令人抓不住重點之嫌。
下面以三款競品的職位分類欄為例,簡單對比一下三者的視覺設計。
實習僧的職位分類欄如圖15,以重點色藍色表示大的行業類別,每個行業下的小分類使用加粗的字體強調,分類和分類之間未做斷行處理,直接羅列在一起。
大街網的職位分類欄同樣反映出前文所提到的配色不統一、視覺體驗簡陋的缺點。
而拉勾網的職位分類欄里,每個分類下還會做職能細分,不同職能之間斷行分隔,熱門職位使用重點色綠色標注。顯然拉勾網的這種信息展現方式更有邏輯性、表達得更清晰。
9.2 交互設計
交互設計方面,本文選取投遞簡歷和處理簡歷兩個簡單的場景,從學生和企業兩個用戶角度對比三款產品的交互設計。
場景一:學生投遞簡歷
實習僧和拉勾網的簡歷投遞交互流程相似,點擊投遞按鈕后,彈出框提示選擇要投遞的簡歷,此時還可以預覽或編輯簡歷。
這里實習僧的彈框交互存在一個問題,如果用戶未選擇簡歷直接點擊“確認投遞”會再次彈出一個彈出框提示選擇簡歷。實際上,第二個彈框實屬多余,實習僧完全可以處理為:未選擇簡歷時“確認投遞”按鈕置灰無法點擊。
而拉勾網的彈框里面,“確認投遞”按鈕居左,應該是考慮到點擊簡歷的單選框后可以直接下移確認投遞,縮短鼠標移動距離。
而在大街網點擊申請職位后,并不彈框提示,而是會直接跳轉到個人的職業檔案頁面,讓用戶再次瀏覽確認,最后點擊確認投遞。
這種交互方式去掉了在彈框中點擊“預覽”然后再跳轉的動作,并可以強迫用戶檢查簡歷,以及時更正修改。對于有根據不同職位調整簡歷的習慣的用戶,大街網的交互方式更為合理。
場景二:HR處理簡歷
實習僧的企業用戶在處理簡歷時,只能依次對列表里的簡歷一個個打開、瀏覽、關閉,當簡歷數量很大時,這樣無意義的操作是對HR的折磨。
而大街網處理簡歷的交互方式則便捷得多,打開一份簡歷后,可以點擊向左向右的按鈕,無需退出直接查看上一份或下一份簡歷,如圖22所示:
9.3 小結
視覺體驗上,三款競品中表現最好的是拉勾網,實習僧次之,大街網的視覺設計還需加強。而交互設計方面,實習僧和兩款競品比起來顯得欠缺考慮,有許多細節需要打磨改善。大街網雖然UI不夠精美,但在交互設計上還算表現良好,例如簡歷的左右翻頁的交互方式就非常值得實習僧參考。
10.總結
通過前文的分析,可以將三款產品的特點歸納為:“小而簡”的實習僧,“大而全”的大街網,“平衡美”的拉勾網。三個網站各有亮點和不足,單純從產品角度來看,三者各自的可改進之處如下:
l習僧:功能稍顯單薄,可考慮加入類似拉勾網的“面試評價”功能;交互設計需打磨,盡量減少不合理的操作。
拉勾網:沒有明顯缺陷,各方面表現比較均衡;未來可考慮結合大數據或人工智能,引入智能人才篩選的技術。
大街網:簡化功能結構,適當砍掉一些重復或相似的功能;改善頁面布局,美化UI設計,以提升用戶體驗。
最后看下實習僧和競品目前的市場表現:根據速途研究院2015年Q3的數據[1],互聯網招聘市場份額的巨頭是智聯招聘和前程無憂,兩者加起來占據40%以上的份額;拉勾8.0%,大街2.7%,實習僧未能上榜。拉勾網2015年營業額6000多萬,大街網不明,實習僧尚處于免費擴張階段。
[1]數據來源:http://www.sootoo.com/content/658620.shtml
本文開頭分析道,每年有找實習需求的大學生數量約730萬,而實習僧又是專門做大學生實習的招聘網站,看起來針對性很強,為什么表現成績并不出色?
關鍵在于信息量,具體來說就是招聘平臺入駐的企業數量,提供的職位數量。歸根結底,學生使用招聘網站的核心需求是“找實習職位”,只有當兩個網站的職位信息量相當時,用戶才會考慮到體驗好不好的問題;企業也是同樣,“招人”是他們的核心需求,哪一個平臺能夠為企業吸收更多的優質候選人,企業就會青睞哪一個平臺。
拉勾網入駐企業超過20000家,大街網聲稱自己有140w家入駐企業,而實習僧的入駐企業僅有3000多家。實習僧創始人曾在采訪中表示目前的策略是免費擴張,從前面的分析看來,這確實是實習僧目前最好的選擇。只有當積累起足夠的信息量之后,才足以談論盈利模式的探索。
實習僧的“大學生找實習”定位足夠精準,也已經沉淀了不少優質大學生用戶。在這樣良好的基礎上,如何吸引更多企業入駐和提供更多優質實習職位,應該成為實習僧未來的主要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