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爸爸剛剛打電話過來,問我在哪里?他欲言又止的樣子,似乎他有話和我說??次以谕饷?,他說外面不方便,那就周末再打電話給我。
我有些擔心的說:你現在說吧,反正我總耳機聽你說,也不會受影響。
他說:你媽媽老讓我住回老家,看不慣我。總罵我怎么還不死等等各種難聽的話。你媽以前還好,現在和你幺姨在一起多了,聽多了別人的話,現在對我像是仇人。我殘疾證領的錢,她也總找機會讓我花光了,天天看不慣我。
隨著爸爸的表達,我內心升起一股憤怒和不平。憑什么我媽對爸爸這樣?我爸被我媽罵了一輩子,嫌棄他沒用?,F在爸爸中風了,更是不招待見。在老家農村,都是見風使舵摸著石頭過河的人,村里人對爸爸也是各種冷嘲熱諷,不受尊重。
爸爸中風十年了,我不知道他得承受多么大的冷嘲熱諷,忍受多少一個人的孤獨。沒有人看見他的苦痛、無人可傾訴,想到他,我內心充滿了苦楚。
內心感受:憤怒、激動、窩囊、無力
身體感受:身體收緊
內心對話:媽媽怎么可以這樣?憑什么這樣踐踏爸爸?既然這么嫌棄爸爸,怎么就沒勇氣離婚走出去找個她認為的優秀男人呢?爸爸真夠可憐的,雖然爸爸沒有工作能力,但他活著,家就是完整的??墒?,我能怎么辦呢?我去把媽媽責問一番能解決問題么?我去和弟弟說,結果引發弟弟對媽媽更深的反感也不妥。我每個月打錢給爸爸么,這樣對他的尊嚴有幫助么?
限制性信念:沒用就會被欺壓沒有尊嚴。
勾起的傷痛:媽媽一貫以成敗論英雄,只喜歡表現好的人,沒有用就會被拋棄。小時候,媽媽動不動就離家出走,把我和弟弟扔在家里,她大多時候是吵架跑出去打工和別的男人生活,受了傷又再次回到家里來,我們家成了她進出自由之地。我恨透了她不負責任這樣不檢點,也恨爸爸這么窩囊,怎么就不敢直起腰來把她給甩了。既然爸爸不爭氣,那我就會直接來沖撞她,恨她不管我們姐弟,只顧自己享樂。
真相:是我內在弱小無助被欺負的傷痛被勾起來了,表面上我很想替爸爸掙回力量能體面生活,實際是自己內在小孩的傷痛。這么多年,我內心尋尋覓覓找尋的就是有能力體面的生活,不被人欺負和看不起。
可調整的行為:我看到自己內在小孩的傷痛,也看見爸爸的傷痛,我能做的就是陪伴和看見他的脆弱。我無法去指責媽媽,她也有她的痛,但我可以告訴她我需要一個怎樣的媽媽和爸爸,我需要她尊重家人尊重爸爸,盡管爸爸不能勞作分毫,但爸爸和媽媽都對我一樣重要,并不會因為爸爸的行動不便就看輕爸爸,無論如何,你們是我最有資格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