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餅,沒有老婆,但依然被叫老婆餅。
有一種人,他不是魚,但依然被稱魚先生。
這樣一想,海豚不屬魚類,但依然被神話為大魚,似乎也就不足為奇。
昨天我家魚先生問我周六有何計劃,我說見面送禮告別。他問然后呢?
——然后?
——嗯,然后,比如看場電影。
——什么電影?不要跟我說寒戰……
——比如大魚.海棠?
——大魚?海棠?
淡極始知花更艷。突然想起朱自清的那一句:最戀的是那西府的海棠。海棠的花繁得好,也淡得好,艷極了。再加上我和魚先生戀愛之初,便愛對他以大魚稱之,便篤定了要看它的決心。雖然在看之前對它的故事梗概以及導演到配音等等我都一無所知。但海棠與魚的搭配會鋪墊出一部怎樣的劇情卻讓我相當好奇。
由于過早到影院,為了消磨等待的過程,我點了一下影評,卻發現評分出奇的低。而且大以一星,乃至無星黑之為三觀不正,狗血劇情,海豚不是魚,甚至12年換來一部綠茶圣母婊云云。這樣一片倒的爛片惡評外加最后進場時看到觀影人數的寥寥無幾讓我自然而然地降低了對影片劇情本身的期待度。
也許是原抱期待過低,所以之后帶給我的感染卻讓我找到了不一樣的出彩。我沒有網傳的所謂12年情懷,因為在影片開始之前我可以說一無所知。但整部影片帶給我的淚點卻不止一處。我不能說它多好,但我認為它值得這個票價。太多細節值得你一再推敲。比如網傳的那一句所謂的幼稚怒吼“你以為你得到的是誰的愛?是天神的愛!”咆哮中,海水倒灌,波濤洶涌。但上下聯系一下他對椿關于天神的發問,還有椿媽的那一句,“雨水是咸的”等等,湫便是天神的伏筆變得如此有跡可循。你現在所犧牲所守護所奮不顧身的正是我曾并且正為你所犧牲守護所奮不顧身的。
哦,不。你以為這是一個關于三角戀的故事,可在我眼里卻是認知、信任、成長、守護、救贖與輪回的另一種神話模式。偏見之間、親人之間、友人之間、愛情之間,甚至生與死之間。比如族人對人類的偏見,人類對椿的信任,椿的內疚、報恩、守護、成長與對自己過失的救贖。
同樣把守護演繹得淋漓盡致的非湫莫屬,當然讓人同樣為之動容的還有奶奶與爺爺的相依相守。他們明事理、輕生死、更重情義。奶奶掌百鳥,即使死了也化為鳳凰守護爺爺。爺爺管百草。即便死后也化為海棠供奶奶棲息相伴。爺爺奶奶即便知道自己的孫女正做一件所有族人都會反對的危險之事,亦愿用最后的海棠之力竭力支援。
我為你化為海棠,你為我重號百鳥,她為他傾之半壽,他為他傾之以命。我們為你們傾之一世再一世。
你看——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大魚,你使勁游,那沖天之上,是你我向往的自由。
影片結束時,我聽到旁邊的女生說挺不錯的。然后有個小孩的聲音從后面傳來,“真好看”。
記得有一次在外面吃飯,媽媽指著一道菜問我好吃么?我使勁搖頭,我魚卻點頭,然后我媽媽猶豫了一下吃了起來。吃完第一口什么也沒說繼續吃第二口第三口。我問她好吃?她說還行吧。沒有什么好不好吃。同一道菜,有人覺得不好吃,有人覺得好吃,有人覺得沒有好吃也沒有不好吃。所以好不好,推不推薦,都是非常主觀的事。我沒有說它有多好多好,但也沒覺得它有網傳的那般差。不足當然還是有的,而且不少。不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以上主觀感覺,僅此而已。
至于抄襲千與千尋之說的,倒不如說日本人太懂取其精華早早就為他們的日本文化參考與注入了太多的中國文化。而那跟風式的圣母婊、白蓮花與綠茶婊之說更讓我無言。我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所有與善良、執著、醒悟、純潔、救贖、守護、勇往直前這些純粹掛鉤的女人為什么都被鍵盤客統稱為了圣母婊與白蓮花。而綠茶婊,更是讓我百思不得其解。世人對女人本身的偏見,女人對女人本身的自嘲、國人對真善美的嗤之以鼻無疑早已到了癌癥晚期。
最后用一句爺爺的話來作結束語吧:
如果你足夠心善,那么對錯都是別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