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群居動物,天然的有被認同的需要,可多元而復(fù)雜的現(xiàn)實給我們更多的卻是不被認同。
不被認同的事,一些是我們本不在乎卻硬生生被綁架著承受不被認同的苦楚,例如我或許吃飽吃好有吃有穿就很開心,再有好書看那就是大享受,可因為主流的追求是出人頭地,是成功加身,所以我這樣就很不被認同。另外一種,無非我本心在乎,但卻不被認同的事情,例如我業(yè)余時間大都花來看好文章做筆記學(xué)習(xí),這在別人眼里徹徹底底的不務(wù)正業(yè)了。
人糾正自己難于上青天,改變別人以期改觀不被認同更是基本沒有可能。可我們有被認同的需求,在品嘗不被認同的苦楚時我們忘了最關(guān)鍵的一點,認同,第一應(yīng)該是來自于自己,第二才是他人。我們大多時候完全忽略了這份來自于自身的認同,更有甚者自身對自己的認同都不夠堅定。自我認同的意義不是自圓其說,而是選擇堅定的追求自己的意義,用自己的堅定去滿足自己被認同的需求,更不要在別人的目光里用自己的人生演著別人喝彩的戲。
我們還會有很多不被認同的時刻,甚至整個不被認同的季節(jié),但無論何時,我們都不能忘記,應(yīng)該時時地和自己的心靈對話,告訴自己,你有多堅定的認可且支持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