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盆子漢高祖劉邦之孫,城陽景王劉章的后代,初始元年(公兒8年),王
莽篡位。劉盆子家族被貶為庶民。盡管外界戰事頻仍,但劉盆子擁一田 ,攜一牛,
生活大體還算愜意。不過命運有時就是愛和人開玩笑,即便劉盆子自己想繼續過著田園牧歌般的生活,也無奈造化弄人。有些事不是他想,就能順其心意的;同樣道理,有些事,也不是他不想,就一定如愿。比如說皇帝,不是誰想當就能當得了的;而有些人,無論他多么地不情愿,該他當皇帝的時候,他就得當:而劉盆子偏巧就是這么一位命途多并、被歷史推著走的悲劇皇帝。
王莽篡漢奪權后,企圖通過改革以緩解社會危機,然而由于其改革措施嚴重脫離際,既觸動了豪強地主、商賈和一部分官僚貴族的既得利益,也給廣大下層百姓帶來了極大苦難,所以舉國不滿。加之王莽濫用刑罰,妄興兵戈,至新朝末年,社會危機已嚴重惡化。朝不保夕的貧苦百姓掙扎在死亡線上,正所謂“‘官逼民反”,綠林、赤眉農民起義一觸即發,最終將王莽所立的新朝推人了深淵。一朝亡滅,便有一朝興起,而起義軍領袖樊崇并不傻,他知道老百姓心向漢室,而此時任何一個異姓人來稱帝,都非明智之舉,所以,他決定立一個劉氏宗室來做皇帝,繼而打出“匡扶漢室”的旗號出戰,就會達到“師出有名,號令天下的目的”
方案既定樊崇便展開了積極搜羅活動。而劉茂、劉孝、劉盆子三名劉姓皇族后人最終成為了帝位決選的候選人。不過漢室后裔經過數代以后,已經落魄不堪,比如說劉盆子,其身份在當時已淪落成了名一普通的老百姓,每天所做之事無非就是在山野間放牛罷了。樊崇的想法是只要潔親帶故就行。
那么,此三人中,究竟該挑誰來做皇帝呢?樊崇沒有更好的辦法,只能通過組織一次抓鬮,來決定,既然一切都是天意,那么索勝就交給老天吧,誰摸到皇帝誰就做,反正都是樊崇手中的一枚棋子,只要乖乖聽話,積極配合即可。
通過“抓閹”決定帝位歸屬,這種事聽起來簡直是匪夷所思,令人難以置信,但這件荒誕離奇之事,就這樣確確實實地發生了。
最后的結果是,15歲的放牛娃劉盆子摸到了帝札。昨天還是在山溝里放牛的牧童,時隔一日竟成了皇帝,這種角色的巨大轉換多少讓他有些不適。
據傳,當時劉盆子手里還拿著放牛的鞭子,而突如其來的命運轉折令其失腦混沌不堪。然而,歷史的車輪不會靜止在那一刻,臺下眾人高聲齊呼“萬歲”,將山溝里走出來的劉盆子嚇哭了,他哭著喊著要去放牛。不過,這哪能由得了他?
縱覽上下五千年中國歷史,傀儡皇帝并非劉盆子一人,而等待他的命運就是跟著起義軍南征北戰,不停奔波……
一年內,起義軍攻人長安,滅了劉玄政權。不過后來,起義軍因饑荒向東撤退時,遭到了劉秀的圍困。結果赤眉軍大敗,死傷十幾萬,被迫投降。而由放牛娃晉升為皇帝的劉盆子,只能跟著樊崇一起,成了劉秀的階下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