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產品摘抄

小孩子才整天說體驗,大人們都關注利益。

別以為我是抖機靈,舉幾個栗子:

前兩年新浪微博火的時候,騰訊舉事業群之力,快速模仿出了一個騰訊微博,從功能上說,不管用戶體驗、還是交互設計、還是你們所說的簡潔大氣無騷擾等各方面,都全面的超越了新浪微博,可是騰訊微博卻還是失敗了。他們沒有運作媒體屬性的社交平臺的基因,運營跟不上,產品體驗好是沒有用的。

再來一個栗子,還是騰訊的:
騰訊微博掛掉之后,還是這個事業群,做了一個微視,好了,這次還是功能完美,濾鏡領先,體驗還是典型的騰訊完美體驗,大騰訊最不缺的就是產品經理和交互設計師啦。可是,微視走了原來新浪微博運作微博的路子去運作微視,請了一大堆明星每天發視頻,期望通過粉絲效應帶動,可是微視還是不溫不火。而此時,一個帶有濃厚的鄉土氣息的美圖秀秀出品的美拍火遍了朋友圈,為啥,美拍街地氣啊,微視的明星搔首弄姿關我屁事,美拍的人都是身邊的人、認識的人,這才是用戶關注的。身邊認識的同學朋友們都拍出了明星效果,那么,我也趕緊用美拍拍出來秀秀。美拍揣摩和誘導普通用戶秀出來,變革了新浪微博此前的缺點,而微視依然在走新浪微博此前“明星掌握了最大的發言權,屁民發聲沒人看”的老路上。這又是一個通過接地氣的運營逆襲高逼格的產品的例子。這,真不是一個簡單的將用戶體驗提升就能解決的。

模仿淘寶的騰訊拍拍,除了淘寶的先發優勢,未能打造完整的電商生態和未能摸索出適應電商發展的運營方式是拍拍失敗的根本原因電商平臺不只是把前端頁面的用戶體驗做好這么簡單,需要扶植賣家、需要打通賣家貨源生態、建立完整的售后政策、 物流體系、分銷體系、 服務于中小賣家的金融信貸體系、信譽管理體系、支付體系等上下游所有鏈條,這些拍拍沒能做到完美整合。

當然,騰訊也有做得非常成功的互聯網類目,阿里巴巴在社交網絡上被騰訊虐得不輕。

騰訊的微信崛起之后,看到微信進入支付、O2O、電商等市場,逐漸蠶食阿里巴巴的市場份額,阿里巴巴緊張了,推出了一個“來往”。實際上,在微信已經完成用戶沉淀之后,微信和來往的網絡價值、網絡效應并不是簡單的線性倍數關系。微信有1000萬用戶,來往有100萬用戶的時候,它們之間的價值不是10倍,而是相差100倍;微信有1億用戶,來往有1000萬用戶的時候,它們之間的價值更不是10倍,而是相差100000倍以上。這就是互聯網規模的指數效應。
這個時候,微信已完成移動社交的用戶圈地,任憑來往再怎么把用戶體驗做好、做極致、無騷擾,甚至不惜讓阿里巴巴員工強推,在移動互聯網大潮下,都很難泛起一絲漣漪。所以你們看到了,體驗優秀只是取勝的一個基本要素,并不是取勝的唯一砝碼,微信取勝取決于深厚的社交關系沉淀、先發優勢、公司戰略等各方面綜合發力。

大人們都更關注打通生態鏈條,維持快速增長。打通了后面的關系,用戶體驗并不難,你可以看到體驗一步步的變好。而如果后面的生態體系、運營思路不正確,輪不到前面的小產品經理們談用戶體驗,產品就已經掛掉了。
用戶體驗可以逐步優化,并且這也是一個非常主觀的用詞,體驗需要結合用戶群體構成客觀的去看待。
以瀏覽器為例,谷歌chrome瀏覽器的極簡設計被很多IT男、很多剛入門的產品經理奉為天下瀏覽器的體驗設計標桿。可是,在電腦小白、二三線城市等很多普通用戶眼里,chrome的極簡體驗正是被他們所唾棄的。這類普通用戶在大范圍的使用你們所認為的體驗糟糕、土的掉渣的360瀏覽器。谷歌的chrome在他們眼里,沒有網址導航、不知道該如何裝網銀插件、沒有撤銷按鍵、歷史記錄不知道在哪。
而相反,土得掉渣的360瀏覽器雖然臃腫,不美觀,但是卻給了他們完美的一切,不僅有完善的網址導航、網銀和支付寶的安全插件都設了專區指引你半自動的安裝,關閉了的網頁標簽會動態的告訴你進了一個垃圾桶、可以很便捷的換膚,傻瓜都會用。360瀏覽器在大陸的市場份額大的驚人,如果我沒記錯,超過了30%,是大陸第一大PC瀏覽器廠商。所以,千萬別簡單的認為阿里巴巴的體驗不好,你有考慮過它的用戶群構成么、他的用戶群特點是什么?

再說說大公司的app體驗不好的根本原因,這里說的體驗不好指的是所謂的臃腫、脅迫用戶、不符合所謂的產品設計法則,還是舉騰訊的例子來說:
手機QQ,為什么越來越臃腫,為什么每次發新版本都會被用戶噴體驗糟糕?最大的原因是“大公司病“,手機QQ在騰訊屬于SNG的某個部門,可是這個部門并沒有過多的決策權,手機QQ早已是騰訊用來變現的一個戰場,所以你可以看到應用寶、騰訊新聞、游戲、文學、甚至是剛入股的京東、大眾點評等等利益部門,都在上面搶了一塊寶地。
試想,如此之多的利益部門,能不臃腫么?十幾個利益部門,每個部門每個月即使只限制只能給用戶彈一次new、或者紅點,就已經足夠破壞你所說的”用戶體驗“了。整天給我紅點提示有新表情新游戲,這不是綁架我這種強迫癥的用戶隔三差五的點擊紅點么,像我一樣掙扎的用戶不少于百萬吧,呵呵。

實際上,體驗是一個涵蓋了整個產品形態中的所有鏈條的泛概念,需要將產品放在用戶群體構成、功能體系、以及整個生態形態中整體的看。
在公司利益面前,只能是盡可能的將體驗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體驗服從于利益。對于公司戰略層面,相比體驗,更重要的是打通產品策略、后面的整套體系、以及運營方向和模式。當然,這樣回答,并不是說體驗不重要。我只是想說,體驗沒那么簡單。

產品經理需要擁有很高的產品設計、用戶體驗感知能力,這里所說的產品設計和體驗感知都必須圍繞公司戰略和產品方向進行展開,初級產品經理最容易犯的錯誤是把太多的時間摳在產品的設計細節上。說具體些,就是把產品的交互設計和UI設計看的太重,幾乎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axure原型圖的設計上了,而忽視了理解鉆研公司戰略、產品方向、以及產品本身應該重點考慮的地方。
在很多產品相關的網站和博客,你會發現討論和分享的絕大多數都是圍繞體驗和交互設計相關的內容,這個怪像容易讓初級產品經理陷入泥潭,會造成產品整體感覺喪失。產品經理需要具備產品的整體嗅覺,需要具備站在高度對產品有全局的把握能力,任何不站在整體生態、產品方向和公司戰略下討論體驗設計都是耍流氓。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