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母親節就這么悄無聲息的流行了起來,當下煞有愈演愈烈的架勢。隨著今年母親節的臨近,各個社交軟件上,不論是明星大咖還是無名小輩,都忙著傾訴自己對媽媽懷胎十月,生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各大廠商,電商也不甘示弱,此起彼伏的推送廣告,生怕錯過趁著這個節日大賺一筆的機會。
一社交軟件上關注的某個擅長寫美食測評,近來已小有名氣的PO主,發了條廣播,“每年都送鮮花,今年買了這種花作為母親節禮物送給她”。配圖是某家網店一看就價格不菲的永生花。誰知道是不是植入廣告。
“幸虧有你去排隊,才給媽媽買到了這種一套難求的高級護膚品。相信媽媽會喜歡的?!比豪锏暮L源彆癯隽速I家跟自己的對話截圖。那位買家,假期回家時你難道沒發現你媽對這些瓶瓶罐罐的東西過敏,所以平時只用嬰兒霜嗎?
朋友發在自己好友圈的照片里,包包LOGO在陽光下刺的人眼疼。“這款限量的包包我都看中好久了,趁著母親節買給媽媽?!边@位朋友,對不起,等你媽知道這包的價格頂她仨月工資后,估計得把這包供起來。因為她不但沒有合適的場合可以背,而且會因為覺著這包是閨女辛苦錢換的,要好好愛護而無形增加了她的心理負擔。
也許你會說,我媽養了我這么多年,現在我有了這個經濟能力。一年只有一次的母親節,我當然要給我媽買我覺著又貴又好的東西,以表我對媽媽的愛了。不好意思,這種表達愛的方式,可能已經把你媽給嚇壞了。畢竟這些閃亮亮的牌子東西都貴的離譜,你這么務實的媽真心招架不住。你只是自己一味的順著自己的心意買買買,可用心想過媽媽她更需要些什么。
記得高一時,當時也快母親節了。學校組織我們每人寫封給媽媽的信,之后由學校負責寄給各自的媽媽。那張紙空間很小,寫了沒幾句就把一張紙占滿了。寫到情深處,我還掉了幾滴眼淚。最后還在上面貼了一張自己的大頭貼。當時我一人在外地讀書,本來以為學校也就是瞎搞搞,連貼郵票的地方都沒有,信應該沒到我媽手里就會丟。沒想到幾天后接到了我媽電話,說我的照片丑炸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跟我媽的關系漸漸就變得微妙了起來。高中畢業后,每次放假回家,兩個人總會隔三差五就鬧得不可開交。有次我媽直接就把我高一給她的這封信摔到我桌上,我一氣之下就把信給撕成了兩半。那之后我媽一直挺難過。每次說起來都忍不住埋怨,那信她保存了好些年,結果被我給撕了。而我也只能低眉順耳的由著她說。
我們這一代應該也不止我一個跟媽媽有過各種各樣的沖突。經常會被媽媽說的煩不勝煩,恨不得把自己裝到一個真空世界。面對媽媽苦口婆心的說教,你總嫌媽媽嘮叨。還經常擺出一副“懶得跟你多說”的態度避之。在你轉身的時,當然也沒能看到媽媽望著你背影的暗淡眼神。
有時指不定媽媽的哪句話就會讓你暴跳如雷,再跟她來鬧得場雞飛狗跳的家庭戰爭。每每怒氣過后,也總會后悔。其實靜心一想,都能豁然開朗:“雖然媽媽的很多話都讓你氣的牙癢癢,但又有什么可計較的。換種表達方式,也許結果就不一樣了呀。何必跟她硬碰硬,讓她難過你自己也難過”。
多言往往始于厚愛。除了媽媽,有誰能不厭其煩叮囑你那么多。
也許六七十年代的媽媽已經被時間甩遠,跟九十年代才出生的你中間隔了巨大的鴻溝。但你為什么寧可跟媽媽歇斯底里的鬧,也不肯用委婉一些的方式去巧妙的化解這些本可避開的爭執呢。
曾有個電視臺做過一期內容是兩個人對視,看看究竟能堅持多長時間的節目。其中有好幾對參與者是母子或母女。所有人都沒能堅持到最后。母子母女的組合中,都因為子女哭的太兇致使挑戰失敗。那如果換作是你,可有勇氣跟自己媽媽一言不發的對視幾分鐘?你又有多久沒有坐下來看看她最近的變化,聽聽她那些一直想說給你聽的話。
母親節的買給媽媽當作禮物的東西媽媽從不缺。媽媽需要的一直都是你的理解跟關懷。
幾年前我在母親節時給我媽發信息,說是等以后領了工資給我媽買花當節日禮物。而今年已經參加工作的我,只想跟我媽說,“今天母親節,您有啥想跟我說的話,趁著今天就對我說個痛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