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之道(4)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中庸第三章原文: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鮮能久矣。



有人說中庸是一種最高的道德標準,我看未必。

中庸其至矣乎!

至,有前往、極致、到達之意,那我也可以理解為雖然德行的標準與要求很高,但卻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中,"當為矢著正也",就是射箭中靶,達成正確的結果。

庸,用也;常也。故中庸所崇尚的就是中正之道。

堅持一輩子都持中正之道,真的好難好難。我們注意觀察,會發現再好的人,也有干壞事的時候;再壞的人,也可能會偶爾做點好事。

古人云:"善如登,惡如崩"。說明做壞人容易,做好人難。

從人性的角度看,做壞人恣意放縱,多舒服呀。做好人必須自我約束,自我反省,不斷糾正偏差,痛苦得很。

不過,行惡如山崩,雖然爽但毀滅的速度很快,行善有如登山之苦,但有人生的高度和廣闊的風景,讓人敬仰。

"民鮮能久矣",說明普通人很難長期堅持。

為什么難持久呢?

因為窮,不“饑寒起盜心“就不錯了,還要堅守道德的高點當然不易。再就是受教育的程度,大字不識幾個,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都沒學明白,怎么可能會上升到一個較高的道德層次。還有就是環境的影響,周圍的人和交往的朋友對人的影響是很大的,所謂有樣學樣。

很多發財的"土豪"文化并不高,最大的特點是敢想敢干。發財的時候沒想太多,違不違法、符不符合社會道德先不管,反正干成了過好日子,干不成拉倒。

如果按社會道德的要求,許多人是不可能發財的。古人造字,老板的板(闆)門里一品,是有德行、有品格、有口碑的人才可當老板。現在是反背一木,不管德行如何都可當老板。

很多規則都是被所謂上流社會的人破壞的,包括一些規則的制定者同時又是規則的破壞者,所謂的"特權思想“就如是。

有權有錢的人不走中正之道,成為壞風氣的引領者,對社會的不良影響有多大,可想而知。

達到中庸的要求,需要持久的修養功功夫,一般人難以持久。所以,能持之以恒者,才是這個社會真正的典范。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