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意義之我見

? ? ? ? 過端午,我聽到“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不朽忠言;過七夕,我聽到“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美好祝愿;過中秋,我聽到“畫好月圓人團圓”的殷切期盼……悠悠大國,千年歷史,沉積下的節日文化應烙印在我們每個中國人的心中。

? ? ? ? 也許很少有人能吟誦出《離騷》中的赤膽忠心,但年年的粽子,歲歲的龍舟,卻讓我們看到了純樸的勞動人民對忠誠與善良的追求……

? ? ? ? 也許很少有人會相信牛郎織女的神話,但年年都歌頌,哀轉千年的絕唱,卻讓我們看到了純樸的勞動人民對真愛的追求……

? ? ? 也許很少有人會在中秋夜對月吟詩,但年年都月餅,流傳千古的傳說,卻讓我們看到了純樸的勞動人民對自由與幸福的追求……

? ? ? ? 在價值觀念不斷發展的當代,這種對美的追求不該改變;在物質資源不斷進步的今天,這種純樸的風尚不該改變……

? ? ? ? 然而,習慣了日日張燈結彩的我們何曾體會到“云街燈火鬧兒童”的歡樂?習慣了機車旅行的我們又怎能了解重陽日登高的心情?習慣了城市生活的我們又如何親見“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場景?

? ? ? ? 我們的節日不是酒桌上的觥籌交錯,更不該變成閉目獨享的難得假期。幾塊月餅代表不了中秋,幾個粽子代表不了端午,幾頓餃子代表不了春節。沒有親人的陪伴,忽視了每個節日所體現的精神,過節與平日又有什么差別?

? ? ? ? 更有甚者,提起情人節就是2月14日,到了圣誕節竟比過年還要興奮,我們甚至不明白那些“洋氣”的內涵,就盲目跟風,摒棄了中國傳承千年的經典,喪失了原有的質樸之心。

? ? ? 可以和親人團聚,粗茶淡飯也有滋有味;可以留下團圓的記號,幾張相片又怎顯單薄?真正從心底里熱愛我們自己的節日文化,回歸最本真的愛與信仰,傳統又怎會被時代遺忘?讓我們懷揣本心,過好每個傳統節日,讓中國的節日文化永遠傳揚。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