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日更到第30篇文章時,我真的想放棄。

圖片發自簡書App

今年6月8號那天,我把2年前注冊好的公號改了名字,鎖定好寫文章的范圍準備開始寫公號,說真的,以前寫的文章特別少,倒是想法很多,時常自己與自己對話。

當我的第一篇文章發到朋友圈的時候,我的閨蜜第一時間來問我,你為什么要寫文章啊,說真的,我當時也沒想清楚我為什么要寫,我就告訴她:我想寫點我這么多年來走過的彎路,希望給那些20歲左右不知道怎么做選擇或者會時常選擇錯誤的小女生。她說:好的,你是要開始過上靠筆吃飯的日子了嗎,過不久就成為作家了。

我真的汗顏,還有很多年的路需要我走,而且是充滿荊棘的。可能我寫文章還有一個想法是想看我到底能不能堅持一件事好幾年,除了按部就班的上班。

從0到1真的沒有很多平臺理論上講的那么容易。很難,非常難,公號粉絲,閱讀量感到無比焦慮。寫文章難的我才堅持到10多篇的時候,感覺已經找不到話說了。

從開始寫第一篇開始,我就給自己下載了很多電子書,到了10多篇的時候,我開始報網絡上的課程,GQ主筆何韜的:寫好一篇文章需要哪些要素。之后我就在網上找相關的寫文章的資料:比如怎么暴文,文章結構有哪些等等,我發現了簡書,發現了當初日更成為簡書一哥的彭小六老師,還有韓老師,彪悍一只貓等等。

我開始關注這些“大牛”,看他們怎么寫,寫什么,研究他們的成長歷程,結果發現他們最初并不是因為簡書才開始成長,開始腹中詩書和方法論的,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是一直都有很多積累,比如彭小六在簡書之前就利用下班時間做過很多線下分享,可想前些年他積累了多少。到了簡書只是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平臺,讓他們把肚子里有的輸出的平臺。但簡書不可否認是一個能讓我們這些想寫點什么的人一個持續成長的平臺。我想那些“大牛”就算沒有簡書,也會有“簡言”,“簡信”等等平臺讓我們知道他們吧。

看了他們的文章,簡書上很多人的成長歷程,我開始面對自己的問題,書讀得太少,但讀書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為要寫,我開始每天看很多文章,讀各位老師推薦的書籍,開始學習快速閱讀等等。

我開始參加彭小六課程,無戒的21天日更營,開始堅持之后,我好像找到了我現在寫文章的意義:我想記錄我對事物的看法,我想知道冷靜下來想問題還是不是以前我所想的那樣。并且我發現在寫的時候,真的可以認真思考很多問題,像是在和自己溝通,只是以前我是<心對心>,現在變成了<字對心>,都是與自己溝通。

21天日更到一半的時候,我又出現了個問題,我依然想要結果,想要看到簡書 公號上的點贊量,開始很在意閱讀量,我就研究簡書的人群,我想看看到底是哪些人在簡書上,研究了一圈之后,發現寫方法、技能、鼓勵正能量類、小說、故事類的文章閱讀量特別高,權衡1、2之后我決定寫一段時間的溝通技巧。

因為打記事以來,我就特別喜歡研究溝通這個技能,看了很多關于溝通類的書。于是我開始寫了好幾篇,倒是得心應手,發現溝通類的內容寫來寫去大概都是在圍繞:同理心、情緒溝通、理智之類的。

我覺得那些能用一個點寫出一本書的人真的很厲害,一個理論可以換80種方法來說,很多生動的例子。這個是以前看那么多溝通類的書,都沒想到的。寫了幾篇類似的文章之后倒是清晰了。

寫了幾篇溝通類文章之后,閱讀量確實相比之前有所提升了,但當我把溝通寫完之后,再開始寫日常觀點的文章時,發現寫不出來了。

連續幾天都是用的以前寫好的文章,我開始自己給自己打氣:困難,每個人都會遇到,挺過去就好了,挺過去就好了。我強迫自己不要在意閱讀量,暫時不去想寫文章的事,去和朋友吃飯,去看電影,和朋友聊天,慢慢的又可以寫出一二了。

日更意味著什么,就是持續不斷的寫,不斷的給自己找辦法,哪怕寫不出來的時候。只要認定了要日更這件事。就像無戒給我們上的一堂課,受益匪淺:不管怎么樣,先堅持再說,堅持一段時間之后你會看到奇跡。

就像荒島求生里面說的:當你遇到困難,不知道怎么辦時,不要停,一直往前走就可以了。

堅持寫文章會讓你持續不斷的主動去學習,有輸入才會有輸出,總會越來越好的,我相信。通過寫字我真的得到了很多。

越來越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看到問題也越來越能理智思考分析。更重要的是,最近看書居然發現,文字怎么可以用的這么美,要是不寫字,我可能這輩子都不會有這種體會吧。

當我寫下這些的時候,我知道我不會放棄,我會給自己想辦法,去閱讀,去感受生活,會越來越好,送給在寫字這條路上一直前行的我的同伴們。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