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不過一碗人間煙火》

圖片發自簡書App

點評:三星

排版差,大多是生活中的瑣事,部分并不接地氣。美食來源部分是國外,部分是臺灣,作者老家潮州,作者現居地廣州,作者先生的老家四川(成都)。

閑得無聊可以解解乏的書,也可以說這是一本充滿食物與人的回憶的書吧。


再好吃的蒜,我也不想吃。

嫌棄它,但又喜歡用它調味。ㄟ( ▔, ▔ )ㄏ但從來不吃。

中國人吃上大蒜,得感謝西漢漢武帝時期出使西域的張騫。估摸張先生也是我等烤肉幫同好,回國前覺得自己毫無舍棄西域美食的勇氣,于是干脆把調料都配齊帶了回來,不僅有大蒜,還把芝麻、蠶豆、黃瓜和胡蘿卜一起打包了。有了好吃的張先生的探索,才有了絲綢之路,真的,吃的欲望是改變世界極重要的原動力。
蒜味很沖,沖到吸血鬼都怕這玩意兒。但就算把自己搞得滿身味道,大蒜控們也渾然不知,還會有點惡作劇的沾沾自喜。哪知道身邊的人早已忍了又忍,只敢屏住呼吸,大氣不出地勉強保持笑顏。喜歡大蒜,自然也會鐘情上它的三姑六婆:
一個小貼士:吃了蒜之后吃幾顆花生米,可以迅速減少擾民的氣味。

記得有段時間厭煩了外出吃飯,在超市逛了一圈后,下定決心把超市所有味道,各種牌子的泡面都分批次買回去。每次特別餓的時候,泡上一杯,簡直人間美味。[呲牙]

日本人發明方便面的時候,大概只想到它是一種懶人福音。我懂這個好朋友,雖然現在很少會在家吃,但只要出國,我總會在行李里給它留出小小位置。故鄉的味道,里面會有一個方便面的戲份。

就我目前的所見來看,大概云南是最愛土豆的地方了,各種土豆的小吃……

我這一輩子都是土豆的最忠實的fan 。

好男人也像是土豆,你以為這輩子把這個土老怪吃得死死的,有時候還真不一定。不要忽略每一個看似樸實的后盾,那是對自己最危險的事情。

所有的酒里(雖然我也沒怎么喝酒),大概最難喝的,便是啤酒,然后是紅葡萄酒,然后是高濃度的白酒。可以說這是一個完全不懂酒的人的一個關于酒的排名。

除了甜酸味的酒,其他的,對于我來說,都是“讓我快點死吧,一口悶了算了”,讓我每回一到酒桌,就有種開席就把所有的酒都喝完吧,然后我們就可以開開心心的品嘗美食了。

酒之所以好喝,正是因為它難喝

這個時候,腦子反應超級遲鈍,遲鈍到,聽不懂人話。但是思考還是可以進行的,很容易進入長久的發呆進程。

酒后那種暈乎乎、昏沉沉的迷失感,敏銳與遲鈍并重又叫人膽大包天,酒的功能難以復制。

記得有次朋友婚禮結束后,攀攀喝酒了,一直在回客棧的士,互相撒嬌,當著車內其他的朋友在大肆地比較誰更不關心誰,誰更無情。當時說著說著,就偷偷哭了起來。

我們都很在意彼此,可惜……

要說我最喜歡的,就是三五個知心好友在一起,深陷軟綿綿的大沙發之中,開支女生最愛的貴腐,上些精致小點心,大家八卦一下最近的熱門事件,中國式的局也可以是1664白啤加北京哈哈鏡空運而來的麻辣鴨舌,沒買成的時候,美麗田螺的一盤炒螺也湊合。昏黃的燈光要曖昧,在六成微醺的時候不設心防,回歸自我,彼此達到思想上的裸奔。

對于一個正宗的農村人,從飯菜就可以看出人的追求在不斷變化。

比如以前燉湯,60-70%都是肥肉,去市場挑的也是肥肉多,做菜放的大部分是豬油,蔬菜什么壓根就沒什么市場。

而現在,湯里盡量保持98%以上都是瘦肉或者直接是排骨之類,食用油也是80%是自家菜籽油或者是橄欖油,只有下面條什么的是豬油,每年的年夜飯,蔬菜的比例在逐年增加,蔬菜也是所有菜品中最先光盤的那份。

平時也只是每半個月一次的超級清爽的排骨玉米湯,而排骨經常無人問津,好可憐。桌上的必是當季最佳的農家蔬菜。

再說每年過年,村里范圍內都會流行一種東西,從硬糖,軟糖,巧克力,方便面,干脆面,來一桶,香飄飄,冬棗,紅棗,到去年的奶制品。

像他這樣我就沒辦法了,但有真心在考慮,要不要再入手一個冰柜,專門儲存這些凝聚著情義的骨頭和肉,盡量和沒菜味、沒肉味的批量產品保持距離。

在一位老師家吃過正宗的川味臘腸,麻辣味,確實比臺式香腸好吃多了。不過熏制的,我還是放棄吧,特別是川味的熏制臘肉,讓我有種置身于柴火灶房里煙熏的感覺。

江西的香腸是咸味。臺式是甜口,川味是麻辣。

而臘肉估計也是對應的。

四川是熏制居多,江西湖北云南都是曬干,不過云南一年四季都是可以制作,而風干的居多,就如同云南的氣候一樣,再炎熱也能從不知什么地方里吹來一陣涼風。其他地方大多是深冬里制作。

記得,我還在麗江的小店里,跟老板娘討論誰家的臘肉更好吃。老板娘說她小時候沒有菜吃,都是把臘肉切片,放在米飯里蒸熟,然后帶到學校里作午飯吃。貌似我從沒試過這種吃法。不過,想當然,還是自家的臘味好吃呀,如果能配上小米辣椒就更好了。[可愛]

麻辣鮮香、肉感十足的川味香腸

第一次見石榴,實在是外貌不大好看,有些坑洼,有些類似劃痕,實在是遜斃了。

令我喜歡上的,雖然我很嫌棄它為什么還要吐子呢,但還是被剝開的一瞬間驚艷到,鮮紅晶透的小粒,實在是太漂亮,漂亮到好想把它們串成珠鏈,戴起來會很美。

它還有很多個小房子,這也是樂趣之一。怎樣用最有效的方法,撕開一整面的“小隔斷”,一次吃到一整間的小可愛。

有一年秋天在北京,每天早上都在三里屯附近喝上一杯鮮榨的石榴汁,沒有任何添加的瑪瑙色液體一下子喝進去,感覺五臟六腑都清爽起來,秋燥消逝不少。這才明白,痛快地享用石榴的精華是如此舒暢和美味,心頭浮現起童年時閱讀過的《一千零一個故事》,里面寫到的公主和駙馬就是愛喝石榴汁,原來這一杯汁液包含了如此多尊貴和美味的含義,頓時覺得身上的H&M也變成高級定制。
和蘋果、香蕉這些常規水果比起來,石榴是需要呵護的水果,它價格不貴,但卻比草莓、櫻桃這些嬌貴的水果更加任性,或許只有本著“為自己”的一顆紅心,才能用毅力和耐心剝完一個又一個的多子石榴,把那宛如水晶的石榴果實溫柔地從那黃土高坡一樣的外皮上捏走,只留下一碗眼波流轉的紅色石榴果實。

被茶包坑過的我,如今是愛不上了。

有段時間,自我興起,一股茶包熱,從綠茶開始,試用各種牌子,立頓和憶江南都還好,而后接觸紅茶,第一次買的是立頓,還是打著什么國外的名茶的,喝了一次,把干凈白潔的陶瓷杯染成了紅色。后來嘗試把不記得什么縣里的紅茶(不是茶包)做比對,同時沖泡一段時間,再同時倒掉,然后比對杯內情況:立頓紅茶慘不忍睹,染色缸呀,而另一杯杯內還是一如當初的潔凈。我還撕開了一個茶包,可能是為了適合茶包的大小吧,茶葉都是渣渣。從此我便舍棄了所有的茶包。

其實只要喝過真正的茶的人,我想應該是不會愛上茶包。

如此,推薦一款,至今,我還是認為顏值最高,茶香色清淡的一種茶:竹葉青。不是酒,是茶。最好用中等的玻璃杯沖泡,茶葉會隨著水上下浮動,時間最好是夕陽西下,有一片夕陽剛巧落在杯身,它會熠熠生光(夸張點),一會,茶葉會在水里靜靜地直立起來,輕輕搖晃杯身,它又會隨著水波轉圈,超美的。

我記得有部電影,電影名字也不記得了,好像是趙薇吧,坐在一圓桌邊,桌上有一杯茶,不知是什么茶,但她輕輕晃動杯身后,鏡頭給了茶杯一個特寫,慢動作地播放茶葉回旋,靜止的過程,極為漂亮。這個場景令我愛上了那杯茶,而我從竹葉青里找到了它的感覺。

茶包界還有兩個著名品牌,都是五星級酒店常用的品牌。一個是川寧,是以紅茶為茶基、用佛手柑外皮的提取油調味而成的一種具有特殊香氣和口味的調味茶。它是今天世界上最流行的紅茶,名字來源是曾擔任過英國外交大臣和首相的格雷伯爵二世。另外一個品牌是德國名茶羅納菲特,在歐洲有將近180年的歷史,茶葉采特殊的手工烘培技術,所以不添加防腐劑。
我最喜歡的茶包口味首先是英式紅茶,因它口味香醇,能中和午餐的油膩感,讓人感覺腸胃健康。上好的英式早餐茶帶有淡淡的黑焦糖、麥芽味以及微妙的煙熏味,可與牛奶完美搭配,而且搭配甜點也十分相宜。伯爵茶則茶味略澀,但勝在有淡淡的香料味,搭配司康有愜意的心情。薄荷茶清新可人,留在口腔里淡淡的涼氣溫柔撫慰咽喉炎。

餛飩大多都是小店吃的,吃起來還不錯。

對于面條一類的食品(除了拉面里的刀削面),請讓我原地爆炸吧。即使你再跟我鼓吹面條多好吃,頂多吃完一半,就已經要謝天謝地了。

家里煮面,絕對是跟其他的不同,特別是我也要吃的時候。首先面條要掰成小段,然后加入三五樣(可以更多樣,最多一回加了六樣)配菜,可以是蔬菜,瘦肉,豆腐等各類,同面一起煮食,面條占比低于50%,最好是30%。加入蘑菇的是最香的[調皮]

過去廣州大街小巷里、騎樓下都會有個面店,一來二往,小街坊吃成了老街坊,云吞面也就成為了成長的記憶。
早年間,云吞面是消遣的小食,不是每家每戶都吃得起,有中年的朋友曾回憶,有一次拿著剛發的薪水去吃云吞面,一下用掉人家半瓶浙醋,老板的臉黑得快要行雷閃電。當年云吞包著的是直接從豬骨頭上刮下來的豬肉,刀背剁成肉糜,滑而不散。每個云吞只有指頭大小,行云流紗一樣順滑的云吞皮包著,精致得很。后來,云吞面逐漸被茶餐廳發展成主食正餐,餡兒越來越豐富,體積越來越臃腫,一口咬下,豬肉、蝦仁、瑤柱、蟹子混到一起,味道越來越多元了,但分不出東西南北,失了原本的淳樸和清爽。至于竹升壓制出來的堿水面也逐漸變成機器大生產的產物,質樸與手工的味道也不復從前。

只看半集的我,不評論這部劇,只能說我與它的美食沒有共鳴感,所以我也看不下去。

對于各種拌飯也沒有什么特別好感,就我個人來說,我是不會吃的。炒飯的最低要求是用豬油炒,點少許醬油調色,不必非深色,于我合理的是70%的飯粒著上淡色就好。而最高檔的類似于揚州炒飯。

炒飯是不必再有任何的菜品搭配吃食,單單其中的各味都盡其間,就足以攪動食心。

這讓我想起一部很紅的日劇《深夜食堂》,低成本制作的溫情短劇,人物是一個個下了班卻不想回家的都市夜歸人,每集都用一個小故事帶出一種最普通常見的日本菜式。菜式簡單得令人發指,比如黃油白飯,在白米飯上放一小塊牛油,再滴上一點點的醬油,這就完成,可以奉上桌認真地享用之。做慣大龍鳳的大廚們聽聞都會疑惑地揚起眉毛吧,但卻是這集把我看得號啕大哭,這碗飯里蘊藏著幾十年的愛的守候,讓黃油飯一再被回味。

實在是不喜歡這種坊間傳聞,嚇到一批不懂天蝎的人。

人分很多種,隨時間閱歷等增長,都會不同程度的變化。而如此一般地統稱天蝎座的人,實在是令我哭笑不得。

在大理客棧的第一天晚上,因為小伙伴要玩“天黑請閉眼”,所以我們七八個人圍坐在一起,現是輪流自我介紹,然后輪到我了,說完天蝎座,這個詞,然后大家就一種怕怕的面容,說著什么千萬不能惹我,天蝎愛記仇什么。可以這么理解為一種“逢場作戲”,但心里實在不舒服。

何苦為難我大天蝎!

坊間傳說又記仇又腹黑的“天蝎座”

絕對不吃內臟器官的我,大概很多人都不喜歡我這類的人吧。

最近網絡流傳一個問題:吃火鍋你必點的三道菜是什么?

對于一個稍有嚴重的暈車族,火車上吃飯實在是一種擔憂,擔心什么時候就想吐。

暈車到底是前庭問題,還是嗅覺心理問題?

敞開的車一般是沒有問題。

火車又簡單分為高鐵與綠皮火車,高鐵環境好些,干凈衛生,也有極少量的站票,但視覺上是給人舒適之感,除了少量的事物氣息大多是沒有其他味道,行駛中也較為平穩,相對性可以忍受,甚至于無事。

綠皮火車,又稱慢車,最老式的火車,如今也并未完全淘汰;因為低價,站票超多(春運期間,大概每節車廂站票是座位的一半之多),乘坐的人巨多,十分擁擠,沒有溫度調節,沒有通風系統,相對性更密封,雖然車窗是可以打開,也有風扇;問題是白天還是熱,晚上變冷,任何時間都有人吃飯,隨時都有一股股泡面香摻雜各種體味,還有似乎一刻也不想停止休息的餐車來回走動,精神萬分疲憊,也要打起十二分的神采去應對餐車,尤其是那些站票的人。最舒服的大概是臥鋪吧,只要睡上一覺,甭管火車怎樣吵鬧,似乎都可以稍稍睡上一覺,也甭管床榻是否干凈了。

小車,最好的體驗是蹭了一回奔馳,型號不知道。我只記得司機大叔一直在講什么可以設定勻速行駛,估摸跟車技也有很大關系。這種情況一般都可以不用開窗也可以正常在車內了。不過有些司機變速行駛實在是令人招架不住,前庭系統直接崩潰,全靠一個字“忍”。還有一些車內本身氣味不好,而且又不通風,實在是直接掩鼻再加自我暗示:什么味也沒有了。

公交車也是一樣,隨時靠站,隨時接客,走走停停,氣味繁雜,也是令人受之不起。也有部分老舊的公車上透著一股汽油味也是不能忍受。

地鐵除了擁擠,其他體驗性偏好。

飛機大概是目前最好的乘坐體驗了,個人覺得有部分原因是好奇興奮心理巨多,時間也比較短些。最愛有飯吃[大哭]。

對于各種暈車,最便捷的抵抗方式便是戴個耳機聽著歌,睡著稍淺的覺。但是對于長途而言,睡覺帶來的后果是越睡頭越痛,反而也越想睡,反正心理抱著:下車就好了,很快就可以了。[流淚]

便當最要緊是米靚菜均衡。因為體積有限,便當盒的空間里要裝下一頓飯的所需,一點點腌菜就很重要,顏色偏黑的雪菜或者黃澄澄的腌蘿卜都不錯,既可以解膩,又能增加一點兒顏色上的層次感,營造“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氣氛。一個油光閃閃的鹵蛋、一片閃著誘人光芒的排骨或一塊雞腿截面的精華呈現,就是太平盛世的點睛之筆。
好吃的便當是一首流浪的詩,在飛逝的車廂里陪伴旅人。
這方面臺灣的便當做到極致。在高鐵站買的臺鐵便當,僅100元臺幣卻十分美味,里面一大片鹵排骨,菜多到米飯不夠配。
而且臺鐵便當的米飯非常好吃,黏稠而飽滿,像是日本大米,即使是空口來吃也不覺委屈。臺鐵便當用的是親和的木盒子,環保之余還有很好的透氣性,而且能吸掉飯菜中的一部分油和水分。

提醒所有就醫的朋友,不要相信任何打廣告的醫院,是任何。

所有打廣告的,無論以任何方式都是不怎樣的。

大醫院,一般都是床位緊張的,一般疾病,住院一個星期(剛好是觀察期),他們會請你出院的,不會讓你白占床位的。

我為自己憑空遭受那幾個小時的心理折磨而生氣,也為那位醫生的“演技派”感到悲哀。但那天中午的咸蛋菜心粥,則會永遠提醒我活在當下、認真生活的滋味,以及一個信仰的重要性。

為什么我讀著,感覺作者不大看得起這姑娘家,嗯,是瞧不起。

小哥A說起話來會不斷扭動身子,眼神中不知為何帶著一絲惶恐,笑起來有種言不由衷的緊張,雙眼牢牢盯住小妹。小哥B燙菜之余,不忘大聲插入話題。小妹就像開屏的孔雀,恨不得在這幾分鐘把最頂峰的女性魅力釋放完畢,她的腎上腺素顯然是升高了,腳趾緊緊地抓著鞋底,大腳趾上的指甲油已經有點斑駁。
他們的一顰一笑就像是普通人的加強版,一個扭身,一個回頭,一個你來,一個我往,都像蓄力已久的水壩決堤。

太笨,腦子沒轉過來,還沒明白啥意思

反正最終所有前因都指向同一個后果,于是彼此覺得此番緣分真是天賜。
這也是無縫接駁。
有些人,包括我的很多朋友,患有一種病叫作“difficulttofallinlove(難以墜入愛河)”,明明人是極好的,卻一直孤家寡人這種人叫作“接駁無能人”;有些人則是誰都能愛一愛,拍一下散拖和吃頓飯一般尋常,他們是“接駁達人”;還有的人可以同時愛兩個人,或者和兩種性別的人接駁,那么就是“2in1接駁轉換器”;此外,也有的人是被傷太深或者自傷太深,就是“接駁功能已損害”。
所以呢,嫁不出和娶不到的朋友們,你們只是暫時沒有遇到無縫接駁的對象而已。這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如果因為很急就硬是要和別人有縫接駁的話,那就麻煩把縫填好一點兒,省得日后生事端。

如果元宵節不吃元宵/湯圓,三月三不吃薺菜水煮蛋,端午不吃粽子,七月半不吃大餐,中秋不吃月餅,過年不吃年夜飯,我會覺得這一年都好辛苦,什么節日都沒好好過。

我想作者大概只看過《深夜食堂》,不知道中華飲食習慣與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請讓節日是節日,食物是食物吧,想吃什么吃什么,隨心所欲就好。

以前我幾乎所有的調味品都不吃,比如小蔥,現在想想不可思議呀。

有個經常一起吃飯的同學,她非常喜歡吃蔥,喜歡到可以把碗鋪滿然后還要堆起來,一攪動就可以看到整碗都是小蔥的綠綠的身影。然后有一次我也嘗試一下,然后就愛上了。從此小店就遭殃了,我們兩個人可以把中碗大小的蔥的2/3全放到自己的碗內。[呲牙]

你們不需要了解彼此所有的飲食習慣,卻會因為對方的緣故,自己也開始吃某一種食物想到這點,連自己都嚇到。

我的“被被”大概就是看書和看動漫,一直陪伴我,從未遠離。

大概等我七老八十了,可以擁有一個像家庭圖書館的房子,也可以為了漫畫而熱血沸騰。

我又在思考,在飯桌上什么是我的“被被”呢?像我一個朋友,特別喜歡吃拍黃瓜,去到哪里吃飯只要有拍黃瓜都要點上一客,沒有也要創造它,多虧了他,我們試過在酒吧粉紅香檳配蒜蓉拍黃瓜,雅致又接地氣,那么他的“被被”就是拍黃瓜了。我對“被被”的堅持就不如他那么從一而終,純屬間歇性發作,之前試過“姜汁炒芥藍”的狂熱期,最近則是到處尋覓“海南雞飯”,但沒有也就算了,相比較而言還算是一個容易相處的人。
每個人這一生的不同階段都有不一樣的“被被”,或許因為現代的人容易罹患輕微孤獨癥,離了某一種陪伴慣的味道就魂不守舍,所以顯得一度專一。但人又是花心的,失去了一樣本以為很重要的東西,隔天太陽照樣升起,一日三餐如常大擺龍鳳,移情別戀只是早晚的分別。有時候連自己都搞不清楚,到底是喜歡這個“被被”本身,還是喜歡“被被”的味道和觸感帶給自己的安慰與歡愉。不過,人生時不時有一件讓自己沒有理由去愛或去恨的事件,正如左右手互搏的游戲一般,也是悠長日子里的一段愉快插曲。那些把“被被”堅持到最后的人,無論是戀人還是戀物,想必都能修成正果。

老媽做的菜是天下第一好吃[呲牙]

喂,老媽,我真愛你。

為什么不買個方便的紫砂鍋,這樣不是更方便了

后來逐漸摸索出來,用燜燒鍋做菜,一切都要慢下來。環保低碳從來都是情懷換速度,不容置疑。
比如說做紅豆糖水吧,首先要把紅豆浸泡半天,當你快忘記它的時候,它已經被泡發了。然后你把紅豆和適量水倒進內膽,放到爐子上明火加熱15分鐘左右,那就看你心情了。關火后馬上眼明手快把內膽放進外鍋,蓋子蓋好,扭緊實,開始等4個小時或者更長時間,等到你再次即將忘記它的時候,當你已經把想吃紅豆沙的雀躍心情拋在腦后的時刻,你會發現,一碗熱騰騰、軟綿綿的紅豆沙,終于出臺了。

聽我老媽講,老弟在高考前,他學校都會問一些成績突出的學生,寫一寫志愿什么的,有些人是清華北大,武大那些名校之類,而我老弟居然寫著“吃好,睡好,玩好”。當時老媽在學校告示欄看到,簡直是笑岔了。怎么也沒想到他的理想這么正大光明地公示著。[呲牙]

或許人們口頭說著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其實內心又有另外一番打算;也或許有人希冀著進入強勢而主流的行業,但事實上卻只能做人世間螻蟻類的工作。但是能把螻蟻工作干得帶感,也是一種真本事。
看到別人利落地做一些瑣碎工作總是我的淚點所在,比如午夜在路邊認真洗車的計程車司機、虔誠煮面的路邊攤主。吃飯,專注、誠懇的小店總是在我心目里分數特別高。有很多很好吃的小食店,沒什么野心,就是默默地開著,老板們將其視為自己忠誠的職業,很少有融資擴充的野心。
比起那些時尚敞亮、噱頭十足的新派餐廳,我還是深深愛著各種古早味的小館子。又不是每家餐廳都要賣豪華菜式,都要上攻略、被四方游客踏平門檻才是佳品,有更多的城市螻蟻飲食秘密,就在你我心中。就算是做螻蟻,做一只出色的螻蟻也不錯,反正把手上的事情干好,總有好事來找你不是嗎?

白嫩嫩的腸粉,澆上醬汁,還有火辣辣的辣椒醬,真的是百吃不厭呀[調皮]

潮州的腸粉之魂,便在于這家家戶戶都不同的自制腸粉醬料,有用花生醬、沙茶醬調出來的濃香,有用鹵水湯汁的鵝油味,也有用油蔥和肉末提升油葷氣的做法。
我所喜歡的那一家店,采用的是蠔油和鹵汁做出來的醬,看起來有琥珀色的透明質感,與其他店偶爾會出現的膩味和渾濁感不同,顯得比較清雅,味道鮮美超群。他們的這種做法,和馬來西亞的鹵面有點類似;而奇跡又出現在他們桌上貌似不經意放著的一罐自制辣椒,滾燙的油倒入辣椒粉和芝麻后帶出奇異香氣,這種做法又和四川的“海椒蘸碟”有互通之處。這不算最傳統的一家潮州腸粉,卻是我最愛去的地方之一。


總而言之,如果這一碗人間煙火能給你帶來哪怕一點點的幸福和開心,那會是我最大的榮幸。

以上是讀書筆記,感謝微信讀書可以導出來。

省了我也不知怎么去寫書評了。?(? ???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9,517評論 6 539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087評論 3 423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7,521評論 0 382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493評論 1 316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207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603評論 1 325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624評論 3 444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813評論 0 289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364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110評論 3 35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305評論 1 371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874評論 5 36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532評論 3 34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953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209評論 1 291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033評論 3 396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268評論 2 375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