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校門后,老師們就會要求花一樣的青少年學習要努力要勤奮。一年又一年的學習生活中,書籍里也反復出現人生苦短,歲月如梭,要珍惜時間的告誡。
然而對青春飛揚的年輕人來說,這一切似乎顯得那么古板老套。許多人只愿聽從心靈的召喚,聽不進也看不見,少數保持堅定的毅力的,時間證明他們都將自己修煉成了優秀的人才。
探究造成兩種不同人生趨向的原因,我們會發現:有些人是因為懶惰,心里明白勤奮才能通往成功,無奈在實際行動時大打折扣。在人生的賽道上,早早被淘汰;有些人則是因為思想的不成熟,發現不了自身的潛力,迷失了方向。當其遇到挫折、矛盾時不能及時排解困惑,終對渺茫的前路喪失了信念,一步步走向平庸無華的邊緣。
一株小樹苗長成參天大樹離不開園丁的澆灌,一個青少年長成理想的樣子,也一定要有一位心靈導師給他正確的人生引領。而這一角色,能做得盡職盡責又出色的首先是父母。
這也是我今天閱讀《傅雷家書》更在心中肯定的一種認識。換句話說,一個孩子的成功也賴爹媽的實力。
傅雷談得最多的就是兒子的藝術,兒子怎樣能達到藝術的最高境界。
盡管傅雷已經察覺出了兒子傅聰對自己告誡的敷衍,卻堅持在幾乎每一封信中叮囑兒子怎樣做,叮囑他怎樣處世為人,怎樣達到學習的最佳境界。
他時刻提醒兒子要心思純凈,要勇敢的拒絕不必要的社交,留出學習的時間。
藝術家特別需要冥思默想。老在人堆里(你自己已經心煩了),會缺少反省的機會;思想、感覺、感情,也不能好好的整理、歸納。
兒子情緒低落,他耐心開導,指出情緒的起伏乃人之常情。唯恐兒子陷入低谷,苦悶彷徨。殷殷舐犢情可見一斑。
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一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的解脫。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太陽太強烈,會把五谷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我們只求心理相當平衡,不至于受傷而已。
當遠在波蘭的傅聰要參加“第五屆肖邦鋼琴國際比賽”,每天練琴八小時,長達七八月的準備。比賽前期精神高度緊張時,傅雷的信中關切地提醒他要注意放松,拳拳慈父心令人動容。
緊張對什么事都有弊無利。從現在起,到比賽,還有三個多月,只要憑“愚公移山”的意志,存著“我盡我心”的觀念;一緊張就馬上叫自己寬弛,對付你的精神要像對付你的手與指一樣,時時刻刻注意放松,我保證你明年有成功。
兒子傅聰最終不負國家的培養,不負父母的期望,在來自世界各地的74名選手中脫穎而出,榮獲那屆比賽第三名和《瑪祖卡》演奏最優獎,創造了東方人首次在肖邦比賽中取得突出成績的佳話。
任何一個人的成功都是有跡可循的,傅聰的優秀固然有他勤奮和天賦的成分,他背后傅雷這位偉大的父親也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態度決定一切。假如當初傅聰人生失落時,沒有思想睿智的父親傅雷為他剝開迷霧,指引他尋找到正確的精進方法,鼓勵他充滿希望的走下去,那么傅聰是否會取得上述的優異成績還很難說。
讀書,使人明智。讀《傅雷家書》,讓我心頭一亮。原來,人還可以這樣清心寡欲;原來,學者都是這樣深居簡出;原來,父親還可以這樣影響孩子。
內心迷茫的時候,讀一讀這些信,讓舐犢情,慈父心不光溫暖當年的嬌子,也指引現在的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