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丨《筆桿子是怎樣煉成的:公文寫作實戰》四個方法,快速學會公文寫作

你可能覺得公文寫作好像是機關單位才需要學習的內容,但是如果你日常也經常需要進行一些撰寫文檔的工作,肯定也離不開要寫一些政策背景、材料中需要提煉一些亮點、總結一些朗朗上口的標題,運用一些跟時政貼合的詞句讓文字更加高大上等等,常常到這個時候,就會詞窮,不知道為什么別人就可以寫得出來這些內容,就可以熟練地運用各種素材。


相信你肯定也有這些困惑。特別想知道怎么可以把文章寫得更好,可以寫出一些高度概括又特別有力量的文字,為匯報材料增添色彩。到底別人是怎么做到的呢?


在李永新老師的新書《筆桿子是怎樣煉成的:公文寫作實戰》中,通過磨刀子、定盤子、搭架子、敲鍵子四個方法,教會我們如何進行公文寫作。




01 磨刀子,日常積累很重要


作者說材料的深度、廣度、厚度,這些都取決于平常閱讀、調研、實踐及思考的程度。如果我們想寫好材料,日常的積累非常重要。



要做到多調度現成的材料,多查看不同的報刊、好的范文進行素材儲備,還要大量地有效閱讀,通過海量泛讀、分類精讀,充分占有信息。對儲存的資料進行分類,例如業務分類、方法分類、功能分類等。


從具體看哪些報刊到各種分類方法,在書中都進行了詳細的說明。



02定盤子,下筆前想好具體意圖


俗話說“干活不由東,累死也無功。”接到寫作任務的時候,不是要馬上就下筆去寫,而是要先想明白這項任務的來龍去脈。這是材料能否對路的關鍵所在。




如果沒有徹底搞清楚具體意圖,就無法把文章寫出彩。也可以說,文章好不好,關鍵看領導。

只有站在領導的角度,體會到領導的思維習慣,才能寫出讓領導滿意的文章。


清楚了領導的具體意圖之后,就可以對所寫工作內容進入深入的研究,可以是領導提、大家談、自己悟等多種方式,采取務虛與務實相結合的方式,同時還需要使用到大量的資料,除了平時積累,還需要即時惡補,不斷醞釀思考。直到把材料的總體思路捋清,將重要的素材支撐兜好,把精彩的套路提前準備好,才正式動筆。



03搭架子,提前列大綱

蘇軾曾說“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意思是要想竹子畫得快和好,必須首先做到成竹在胸,在胸中就有竹子的總體輪廓及關鍵環節的構思。從這里我們可以知道,正式下筆時,我們還需要先搭架子,把整個材料的框架和提綱定好才行。


提綱要怎么定呢?首先還是要先深度研究工作。通過梳理上情、內情、下情、外情四個方面匯聚區方方面面的素材,徹底搞清搞透各方面情況。并把要寫的體例研究清楚。知道工作報告、匯報和總結在體例上的異同,按照不同體例進行列提綱,以后遇到相同的文體,都可以套用相似的框架。


同時,作者還把自己的實戰技巧告訴了我們,例如領導反復說的內容放到提綱中,還有多用“需要”搭配的詞語等等法則。


04敲鍵子,打磨成稿

我們列好提綱,成竹在胸之后,還需要“執筆熟視,耐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寫材料,在搭完架子之后,就要對每個小標題后面的具體內容進行完善。



就是說,我們正式寫稿的時候,不要一個一個字地敲,而是把查閱到的文章、摘錄到的段落內容都先填到小標題下面,要把所有的每級小標題都填滿,然后再按順序調整,把最匹配的、信息量最大的摞在前面,再去粗取精,由表及里,摞出亮點和精華。這樣就把材料寫好了。



05豐富素材解決詞窮問題

除了以上的方法之外,其實我們很多時候寫材料,常常遇到的大問題就是遣詞造句,可能思路都有,內容都有,就是寫得沒有別人那么有高度,就是詞語表達沒有別人那么精辟,這些當然離不開我們日常自己的多閱讀多積累,但是有時就一下子找不到感覺,不知道怎么辦。



而這本書里的下篇就是素材篇,把機關公文常用詞語做了梳理總結,就很好地幫助我們解決了這些問題。它提供了常用的四字詞語、三字詞語、五字短語、六字短語、七字短語、常用動詞、名詞、形容詞、副詞。有了這些,以后遣詞造句就不用再費腦筋啦。


06 寫在最后

《筆桿子是怎樣煉成的:公文寫作實戰》這本書通過作者自己的實戰經驗,從各個方面把公文寫作的方法都一一分享給我們。


無論你是機關、企事業單位等從事文字工作的人員,高校等科研院所從事公文研究的專家學者或者備考機關公務員、事業單位、國企筆(面)試的考生,還是時不時需要寫寫工作材料的非專業文字工作人員,《筆桿子是怎樣煉成》這本書都非常適合放在案頭,沒有靈感的時候,隨手翻翻都可以帶給我們啟發。


希望《筆桿子是怎樣煉成》這本書,可以幫助你寫得像、寫的是,又能夠寫得好。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