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不要認為這是一篇講職業能力和方法的文章,其實我是在吐槽。
1. 產品的CEO
產品團隊,不管設計、開發、測試、運營、市場……最怕的是什么?沒有目標!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活在大公司里的螺絲釘是很幸福的,因為可以被動的工作,永遠有人為自己指明方向,只要完成了KPI、取悅了上級,就能收獲滿滿的成就感。
小公司里,尤其是在老板是個資本家的小公司里。作為某個產品的負責人,是沒有人給你具體目標的。老板只會告訴你,我們要成為什么什么,3年以后什么樣,5年以后什么樣,公司的戰略是什么什么。關鍵是,他還天天會變呀,會變!也就是說你無論給產品怎樣的規劃,都有可能瞬間被推翻,因為抽象的東西永遠有無數種解讀。
2. 兼職運營
有句話說的經典:“產品經理給了產品骨架和大腦,研發給了產品血肉,運營給了產品靈魂”。
這句話強調了互聯網時代,運營的重要性。也從反面提現了,缺少強有力的運營資源會遭遇到的尷尬和窘境。悲劇的是,好的運營人才對于小公司來說,就像大戶人家的千金一樣,很難迎娶。而且,對于初創型的產品,很大一部分,老板首先會選擇一個值得信任的產品經理來完成從0到1的過程,運營的介入通常會慢半拍。所有的初期的運營規劃、推廣策略,甚至是用戶運營的工作,都是產品經理來完成的。比如一個電商平臺上線的時候,后臺功能多半都是產品經理想象出來的,做出來以后再由運營來接手。甚至,初期的活動策劃也需要考慮,因為要考慮對產品架構的影響,和初期活動需要設置的功能。
3. 人力資源
在大公司里,產品經理雖然叫經理,但并不是純粹的管理崗。準確的來說,產品經理是管產品的,并不是管理員工的。產品經理需要善于溝通,善于跟人打交道,善于驅動跨職能的角色達成目標。但很少聽說大公司的產品經理需要自己招聘研發人員,自己設計考核和激勵辦法,自己考慮怎么保證團隊成員的“留存率”,控制“流失率”。有人會問,那HR呢?don't 天真了,小公司的HR不論從人員數量、質量,還是職位設定上,都很難達到你要的效果。從招聘開始說,你團隊缺人了,先搞定老板,老板給預算了,再去找HR,HR幫你發發招聘需求,收收簡歷,然后你就等吧。等上一個月,沒有合適的人員你一點辦法都沒有,然后就動用自己的人脈,求推薦。有推薦了再把簡歷給HR,求幫約。約來了主要也是你去談,各種畫餅,畫完了讓HR面,你還總得擔心HR會不會過于高冷,把馬上到嘴的小肥羊給嚇跑了。好不容易人招上來了,你以為就消停了,不會滴。小公司里是不會用KPI來驅動團隊工作的,尤其是90后的管理,他們很在意在你的團隊里是不是開心,是不是有成就感。這時候公司的某些制度甚至會給你的管理帶來負作用。老板在員工管理上把你當自己人,在福利待遇上把你當員工。所以,心態一定要調整好,自己要知道自己誰都不是,誰都不能得罪。
4. 任何人
有句話是,“產品經理需要具備的能力,是產品團隊能力的補集”。什么意思呢?就是你沒有什么是不需要干的,開發不行就去多研究技術,設計不行就多學學設計,測試缺人手就自己測。要不怎么都說,產品經理是具有綜合素質的復合型人才呢?因為你沒有一個節點是可以作為交付結果的,你的成果就是產品能做好,運營好。所以,好的產品經理應該善于爭取資源、運用資源、培養資源。但這在小公司往往很難理想化,資源永遠缺,人才質量永遠不夠高,永遠存在問題需要你親自解決。
說了這么多,那是不是在小公司做產品經理或產品總監就沒一點好處呢?一定不是,我們也得有點理由給自己進行自我催眠吧。
比如,小公司有更大的施展空間,沒有過多束縛,可以充分鍛煉自己想要加強的技能,沒人攔著你。小公司有更低的試錯成本,老板也更愿意讓你去嘗試,船小好掉頭,錯了就錯了唄,頂多挨罵遭鄙視,那值幾個錢,大不了換個平臺繼續霍霍。
小公司做產品,容易建立大局觀,更容易有ownership,有時候甚至會覺得這是你創業之前的一次模擬實驗。只要你想,你可以接觸到一切作為創始人需要思考的問題,和可能掉入的陷阱。這種寶貴經驗,和鍛煉出來的思維方式、思想層面,是做螺絲釘很難獲得的。
奉勸所有小公司的苦逼同僚們,一定要善于學習,善于自我批判,千萬不能因為自己是小群體里的南波萬,就沾沾自喜,一葉障目。阻礙你成長的已經沒有大山,只有自己的眼界和胸懷。
那些在從大公司出來的,頭上頂著光環的產品經理,如果去一家小公司,千萬要做好心理準備,你可能會遇到很多之前無法想象的困難,會發現現實是如此殘酷,會發現公司能提供的資源如此有限,會發現有如此多瑣碎的事是你從前不需要操心的。
每一個小公司里的產品總監上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