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美] 羅洛·梅《焦慮的意義》(2010年版)。
(注:作者羅洛·梅,“美國存在心理學之父”,開創了美國的存在分析學和存在心理治療。)
在當今,焦慮已成為一個普遍的現象。
西方國家當年經歷過的對科學與經濟的迷茫以及由之而引發的焦慮如今也開始在我國蔓延并成為一個日益嚴重的社會現象。
“我好焦慮啊!”,也許每個人都曾發出過這樣的感慨,也許你也總能聽到周圍的人在跟你這樣傾訴,甚至還有人總是頻繁地在發出這種感嘆。
也許你會對此嗤之以鼻,認為“焦慮”只不過是一個被大家濫用了的詞匯,甚至會覺得“焦慮”是被互聯網過度販賣和擴散化的一種情緒。然而,現實的情況就是如此,我們今天生活在“焦慮時代”的證據可以說是俯拾皆是。
那么,焦慮到底是什么?身處焦慮的洪流之中,我們又能做些什么?
也許,羅洛·梅的這本《焦慮的意義》,可以讓你看到不同于以往想象中的“焦慮”的世界。
有關焦慮的社會心理學著作一直是現代都市文化中消費頻率最高的讀物,甚至按照下里巴人和陽春白雪之分,還各有相應的名詞對等入號,諸如面向大眾的常以“心靈雞湯”為名,而精英口吻則通常以“哲學的慰藉”自居。
但《焦慮的意義》很難在這兩大類中選擇居其一,因為這本書不僅極為詳細的闡述了關于焦慮是如何形成和解釋的諸多學科背景的具體介紹,還區分了多種不同形式的焦慮詮釋圖景,里面還包含了眾多饒有興趣的臨床實癥案例,而且更為積極地提出了如何“管理”焦慮的問題。
作者主要通過三個部分來揭示何為焦慮的意義:
第一部分,主要立足于哲學、生物學、心理學等角度,對焦慮的本質、功能進行全面的詮釋。
第二部分,以“未婚媽媽”為對象,解析了一些焦慮的個案研究實例。
第三部分,則關注焦慮的管理,分析了焦慮與自我發展間的關系以及處理焦慮的方法。
?01?焦慮的本質
原始人最初的焦慮體驗,是來自野生動物的尖牙利爪的威脅警示,這是一種威脅到人們生命存有的危險。
到了現代,我們似乎已經擺脫了野獸的鋒利爪牙,但是對我們生命存有的威脅仍然以不同的形式存在著。這些威脅實際上大多是來自心理或更廣義的靈性層面,主要是死亡、孤獨、自由、無意義的問題。
我們擔心被自己的族群孤立、或在競爭中受到失利的威脅,焦慮的形式千變萬化,但是體驗仍然大體相同。
那么,焦慮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羅洛·梅在綜合分析了來自不同領域內的證據后提出:焦慮是當個體感到自己某種重要的價值受到威脅時,所產生的一種擴散的、彌漫性的不安感,這種不安包含著不確定和無助感。
在焦慮的定義中,有兩個非常關鍵的因素:
首先,這種體驗是人們的價值受到威脅時,才會產生的。受威脅的價值可以是具體的,如針對肉體的生命這種死亡威脅,也可以是抽象的,如心理的存在(失去自由、無意義感等)或者是個人認定的其他的存在價值(愛國主義、對他人的愛、成功等)。
其次,焦慮體驗所蘊含的是一個非特定的、模糊的、無對象的感覺。
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感覺不同于恐懼。
恐懼是針對特定危險的反應。在恐懼中,人們會想要逃離恐懼的對象,會朝著“逃離”恐懼對象這一單一的方向運動;而在焦慮中,內在的沖突持續地運作著,我們沒有辦法將帶來焦慮的威脅具象化,無法遠離或者回避它。
焦慮中的威脅未必比恐懼來得強大,但是卻會在某個更深刻的層次攻擊我們。因為,它所威脅到價值,是被個人視為是他存在的根本,是我們作為“人”的本質,或者人格“核心”的某個部分,甚至全部。
所以,如果焦慮很嚴重,甚至令人窒息的話,我們會感到害怕,但是我們無從知曉自己究竟害怕的是什么。它似乎將我們完全攻陷,讓我們覺得自己被絆住了。
02??焦慮起源于何處??
在人們面臨威脅的時候,會存在一種初始的反射性防衛反應,這種反應之后,會對威脅浮現出一種處于擴散狀態和尚未分化的情緒性反應——也就是焦慮;最后在成熟期則會出現,針對具體明確危險做出已經分化過的情緒性反應——也就是恐懼。
舉個例子來說就是:面對突如其來的槍響,我們最初的反射性防衛反應是驚嚇。其次,當我們察覺到威脅的存在但是無法確認槍擊來源,或無法確定自己是否為槍擊目標時,便會處在一種焦慮的狀態。最后,當我們能夠確定槍擊來源,并采取相應措施逃離現場時,便是處在恐懼狀態。
可以說,有機體有能力對外來的威脅做出反應,這種能力是先天的,有它與生俱來的神經生理系統。而人類有機體與其先祖一樣,也具有反應外來威脅能力。
正常焦慮是人類有機體的一種功能,每個人都天生的具有這種功能。在關鍵價值受到威脅的處境下,人們都會體驗到焦慮。但是,威脅到個人關鍵價值的處境是什么,則多半靠學習得來。
這意味著,完全去除焦慮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焦慮的存在簡直就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有限性的體現,是人類面對自然力量、病痛以及終極死亡的脆弱體現。所以焦慮無法避免,但是可以降低。
03?焦慮的建設性意義
羅洛·梅認為,焦慮是有意義的,我們一直沉溺于生活沒有焦慮的幻念中,而對真實抱有嚴重的誤解。
在史前期,焦慮保護穴居人免于野獸與野蠻鄰人的侵擾。如今,我們不再害怕猛獸的爪牙,但是開始擔心自己在競爭中失敗、害怕自己不被需要、無枝可依、煢煢孑立,而焦慮仍然保護我們免于受此威脅。
焦慮之所以會無處不在,正是因為我們覺察到人類隨時要面對威脅到我們“存在”的種種因素:死亡、疾病、人與人之間的偏見與敵意。但是我們往往過多關注了焦慮中的那些讓我們不那么舒服的體驗,那些不明所以的不安,不確定與無助感。
焦慮的存在,其實可以被視為解決問題的內在渴求。在焦慮的另一面,它使我們不再無聊,讓我們的心智變得敏銳,保持活力,甚至是我們行為的源動力。
在羅洛·梅看來,我們日常行為多半是為了降低或減緩焦慮。
公眾演說家演講時會以笑話開場,就是以幽默來克服焦慮。我們會刻意走在人行道的另一邊,以避免碰到會打擊我們自尊的人。人們以各種細致的方式談話、開玩笑和互相爭辯,證明了人們有建立安全感和歸屬感的需要。雜志和電視廣告所呈現的都是群眾想要相信自己和生活的樣貌,它們一成不變地秀出信心十足、堆滿笑容的人,好像這個世界沒有一點愁苦。
在面對人類的局限與無意義時,我們創造了文化、宗教,數不清的詩歌、戲劇、藝術作品等各類文明的表現。即使在戰爭這種帶來焦慮的極端的處境中,士兵們對自我的信心,對自己職責的全心投入,對領導者的信心與信任都是用來對抗焦慮的方式。
可以說,焦慮為人類注入了活力,是產生創意的環境。
因為個人的自我實現,即個人能力的表達和創造性運用,只有在面對并體驗到焦慮之后才有可能發生。對于一個健康的個體而言,在他面對和克服存在威脅時,他的活動范圍和對自我的覺察都擴大了,從而可以充分運用新的可能性來拓展生活世界的邊界。那些越有創造力的人,越會面臨焦慮的情境。
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面臨了無數的可能性,孩子與母親的一次分離使他體驗到了人生的第一次焦慮,在日后漫長的歲月里,他面臨的情境可能性越多,也就更常置身于焦慮情境中。當人有意限制或被迫限制自己的人格,又或者在自己四周筑起一道墻來避免焦慮時,便是生活世界的縮減,從而帶來人格的壓縮、貧乏與思想的僵化。
人格的壓縮、貧乏與僵化的思想雖然可以避免主體的沖突以及伴隨而來的焦慮,而帶來短暫的安全感,但是個人也在這個過程被迫放棄了自由、原創性、獨立關愛的能力,以及自主人格發展與擴張的其他可能性,失去了發掘嶄新真理的可能性,排除新的學習以及適應新情境的特異技能。為了獲得這種虛幻的安全感,而以人類獨有的特質為代價,實在是得不償失。?
04?如何緩解焦慮?
焦慮是一個無法避免的問題,我們只能將其降低到正常水平,并利用這種正常的焦慮作為增加我們覺察、警戒的刺激。
在本書中,羅洛·梅并沒有列出如何與焦慮相處的各種方法,而是闡明了人們在面對焦慮時的有用的基本原則:
首先,個人要能夠坦然面對產生焦慮的情境,承認自己的不安,在焦慮的情況下繼續前行。
其次,焦慮是個人人格或人際關系出了問題的警示信號。問題可能千變萬化,解決的核心就是要靠著雙方的真誠溝通?;蛘呖赡苁俏覀兊哪承┢谕霈F了問題,它們在當前發展階段事實上無法達成。孩童期不安所帶來的焦慮往往只有在他能力成熟后才能解決。此時,焦慮至少可以被當成冒險去體驗各種嶄新的可能性。
最后,面對某些處境,我們最終也許只能將這一問題坦然接受為生命本然的一部分。
不得不說,與焦慮相處的建設性方法便是學習與之共處。我們要做的就是一步一步走下去,踏踏實實走下去,不抗拒生命交給我們的重負。
筆者也很喜歡克爾愷郭爾對焦慮的定義 :?“焦慮是自由帶來的暈眩。”
現在的人總是匆忙度日,困惑、疏離、心理混亂,無法擁有愛人與被愛的體驗,不斷設法讓自己分神、逃避無聊、避免孤獨,直到「困擾」成為問題本身為止,當我們不知道自己的歸屬時,焦慮便由此產生。
焦慮是一種復雜的情緒,多認識他,可以使得我們可以更好的理解自己的情緒和心理。
所以,歸根到底,我覺得,這是一本歡樂的書,它傳遞出正面的力量,告訴我們,焦慮并不可怕——這取決于我們應對焦慮的方式。
焦慮并不是沒有意義的,只要我們學會管理焦慮,使得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不讓他影響到正常生活,我們還可以建設性的運用焦慮,把焦慮轉化成繼續努力的動力,去獲得自己想要的生活,會激發出我們生命本應有的智慧與活力。
馬克·吐溫曾說:“我的生活中,曾充滿可怕的不幸,而那些不幸大部分都是從來沒有發生過的?!?,焦慮也是這樣,從本質上講焦慮是我們想法的產物,從意義上講,它是對我們的提醒和保護。
與焦慮相比,我認為,沒有焦慮才更可怕,因為沒有任何焦慮,意味著我們處在停滯狀態。
“冒險造成焦慮,不冒險卻失去自己。”
正常的焦慮是因為我們認識到了自身的有限性而產生的,會讓人更珍惜當下,更加努力。
完整的自我人格奠基于個人面對焦慮,以及雖有焦慮依然前行的能力。
自由是個人在每個存在的瞬間創造自我人格的能力,戰勝焦慮是一項勇敢的挑戰,只有直面焦慮才能不斷拓展自己的人生舞臺,希望大家都可以在焦慮中更好的前行。
焦慮自評量表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
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由美國杜克大學醫學院Zung1971年編制,是廣泛用于精神科臨床、精神衛生調查和心理咨詢實踐中的焦慮狀態篩選和診斷的主要工具之一。
SAS是一種自評量表,由評定對象自行填寫,測量的是最近一周內的癥狀水平,評分不受年齡、性別、經濟狀況等因素的影響,被測者所得總分可換算成標準分,對照全國常模來評定被測者的焦慮程度。
該量表可廣泛應用于評定內科、外科、心身疾病及精神病人的焦慮情緒;也可用來篩查各種特定人群的有關焦慮問題;以及評價心理治療、藥物治療的效果,具有良好信效度,適用于具有焦慮癥狀的成年人。
001 關鍵字:焦慮、自評、簡便、最常用
002 適用范圍:適用于各種職業、文化階層、年齡段的正常人或各類精神病人。但文化程度或智力水平較低者不能進行自評。
003 測評時間:共20題,約10分鐘
004 注意事項:
*該量表僅用于測量焦慮狀態輕重程度,主要用于療效評估,但不能區分各類神經癥,不能用于焦慮癥的診斷。
*【特別申明】本測評量表僅是對評定者心理狀態的一種假設,不應該僅僅據此做出任何決定,應與評定者的其它信息進行綜合分析。
*本測評量表不對任何決定負責。本測評量表僅供參考,具體情況請以醫生診斷為準。
005 測驗說明:
下面有二十個條目,請您根據自己最近一周內的實際感覺,選擇一個與您的情況最相符合的答案。
A.從無或偶爾(過去一周內,出現這類情況的日子不超過一天)
B.有時(過去一周內,有1-2天有過這類情況)
C.經常(過去一周內,有3-4天有過這類情況)
D.總是如此(過去一周內,有5-7天有過類似情況)
請根據自己的真實體驗和實際情況來回答,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去思考。一般需要5-10分鐘完成。
?量 ?表
01.我覺得比平時容易緊張和著急
?A.沒有或很少時間??B.小部分時間??C.相當多時間??D.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
02.?我無緣無故地感到害怕???
A.沒有或很少時間??B.小部分時間??C.相當多時間??D.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
03.我容易心里煩亂或覺得驚恐???
A.沒有或很少時間??B.小部分時間??C.相當多時間??D.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
04.我覺得我可能將要發瘋 ???
A.沒有或很少時間??B.小部分時間??C.相當多時間??D.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
05.我覺得一切都很好,也不會發生什么不幸?
A.沒有或很少時間??B.小部分時間??C.相當多時間??D.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
06.我手腳發抖打顫??
A.沒有或很少時間??B.小部分時間??C.相當多時間??D.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
07.我因為頭痛、頸痛和背痛而苦惱?? ????
A.沒有或很少時間??B.小部分時間??C.相當多時間??D.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
08.我感覺容易衰弱和疲乏 ???
A.沒有或很少時間??B.小部分時間??C.相當多時間??D.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
09.我覺得心平氣和,并且容易安靜坐著 ??
A.沒有或很少時間??B.小部分時間??C.相當多時間??D.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
10.我覺得心跳得快??
A.沒有或很少時間??B.小部分時間??C.相當多時間??D.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
11.我因為一陣陣頭暈而苦惱?????
A.沒有或很少時間??B.小部分時間??C.相當多時間??D.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
12.我有暈倒發作,或覺得要暈倒似的????
A.沒有或很少時間??B.小部分時間??C.相當多時間??D.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
13.我呼氣吸氣都感到很容易????
A.沒有或很少時間??B.小部分時間??C.相當多時間??D.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
14.我手腳麻木和刺痛??????
A.沒有或很少時間??B.小部分時間??C.相當多時間??D.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
15.我因胃痛和消化不良而苦惱????
A.沒有或很少時間??B.小部分時間??C.相當多時間??D.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
16.我常常要小便????
A.沒有或很少時間??B.小部分時間??C.相當多時間??D.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
17.我的手常常是干燥溫暖的??
A.沒有或很少時間??B.小部分時間??C.相當多時間??D.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
18.我臉紅發熱 ???????
A.沒有或很少時間??B.小部分時間??C.相當多時間??D.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
19.我容易入睡并且一夜睡得很好?????
A.沒有或很少時間??B.小部分時間??C.相當多時間??D.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
20.我做惡夢??????
?A.沒有或很少時間??B.小部分時間??C.相當多時間??D.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
006 選項分值:
評分方式為:A沒有或偶爾(1分);B有時(2分);C經常(3分);D總是如此(4分)。
請注意:5、9、13、17、19題為反向評分,評分方式為:A沒有或偶爾(4分);B有時(3分);C經常(2分);D總是如此(1分)
007 評分方法:
SAS的主要統計指標為總分。將20個項目的各個得分相加,即得粗分,用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數部份,就得到標準分。
008 結果自檢:
標準分小于50為無焦慮;
50-59為輕度焦慮;
60-69為中度焦慮;
70以上為嚴重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