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明明可以花更少的錢,反而過上更好的生活

午間美好生活提案 ?職場人的小成本逼格指南

想要問問你:窮不窮啊~最近~

午休君的人生,一字記之曰:窮。

不過倒是窮得挺淡定的,正所謂寵辱不驚嘛。

關于花錢,我有兩個看似矛盾、實則統一的人生信條。

第一個信條,是不要凡事都試圖“省錢”。

我相信自我調節機制。達則兼買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有錢的時候就盡情買買買,人生得意須盡歡;沒錢的時候就有情飲水飽,蘿卜咸菜好過冬。

覺著這樣才能把效益最大化嘛。有錢的時候壓抑自己的購買欲,這里摳那里省,勢必不開心,沒錢的時候還是不開心,與其都不開心,還不如先在有錢的時候開心開心呢。

第二個信條,是有錢也不能隨意揮霍。

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即便在倉廩豐實的時節,也絕對不能大手大腳,見什么買什么。

這無關省錢,不為節儉,而是關乎人生的幸福感。

我不相信金錢如糞土這樣的鬼話,但我確乎相信,從溫飽至小康之間的某一個階段開始,金錢與幸福感就已經不成正比了。有時候,你花了很多的錢,反而給自己買來累贅與麻煩。

如果能花更少的錢,反而過上了更幸福的生活,不更是美事一樁嗎?

不信?這就來細數我的“少花錢幸福法則”,分享給困惑中的你,也是提醒貧窮狀態下的我自己。

01?擁有一百支口紅,和擁有十支口紅的效果是一樣的

雖說有可能會被噴成“直男癌”,但我還是必須像《皇帝的新衣》里那個小孩子一樣說句人艱不拆的大實話:“擁有一百支口紅,和擁有十支口紅的效果是一樣的。”

星你色想你色人魚色斬男色吃土色梅子色豆沙色大紅色……啞光霧面鏡面唇蜜唇膏唇釉染唇膏……各種排列組合無窮無盡,讓你覺得買一百支都不嫌多。

然而承認吧,適合你的顏色就那么多,買了n支仿佛鬼打墻,到頭來都是差不多的顏色。

就算你真覺得顏色支支不同,但在別人眼里,也頂多就是“紅色”“桃紅”“橘紅”這些簡單的區別而已。

如若對方是個真·直男,也許都只能換來一句“你今天氣色不錯”的評語。

消費主義時代,商家無時無刻不在瞄準你的錢包,因此必須動不動就“搞搞事情”,升級你的欲望。

明明是差不多的顏色,A家用了一個美美的包裝,B家添加了滋潤成分,C家創新了涂抹的方法,D家則出了限量版。但真值得每一款都吭哧吭哧掏腰包嗎?

口紅只是一個例子。其他產品也是一樣,例如眼影盤。例如衣服。欲望沒有止境,東西是買不完的。還是知道你自己的需求最重要。

了解到欲望和需求不劃等號,了解到物品有一個“夠用”的上限,是我們進行下一步討論的基礎。

02?限定物品的數量和容量

暢銷書《法國人只需十件衣》中,作者、旅法美國留學生詹妮弗來到寄宿的法國人家中時,震驚地發現,主人的衣柜中只有十件當季的衣服。這十件衣服,各自承擔的功能不同,不會重復購買,但每一件都精致而得體,足以讓主人充滿獨特韻味。

東西貴精不貴多,這其實是一個管理學的問題。每個人對物品的管理寬度都是有限的。當一樣物品的數量超出你的管理范圍,你就會對它們失去控制。

如若你自己的物品都不受你掌控,你又如何能掌控好自己的人生?

從這個側面來想,法國女人的從容優雅,背后不是沒有原因。

試想,如果你的衣柜只有十件衣服,每件衣服都會被你充分地利用起來,你會細心鉆研它們彼此之間的搭配,做到“物盡其用”。

但如果你有……比方說,四十件衣服。彼此之間搭配的可能性驟然多了許多,反倒降低了每件衣服的活用率,有些衣服可能就會被遺忘和閑置。

你相信嗎?磁場是存在的。當你身邊環繞的每一樣東西都散發著“物盡其用”的光輝,你的磁場也會變得更加強大和健康。然而,當你身邊充斥著冗雜物品,它們則會釋放出負面的信號,破壞你的磁場。

OK,我們可以不說得那么玄乎。以下場景,別問我怎么這么熟悉——

就想象一下衣櫥爆炸的狀態吧。當你為了找一件衣服翻箱倒柜、遍尋不著的時候,已經影響了心情。

而當這件衣服終于找到,卻皺如爛腌菜的時候,你感到根本不想穿上它。

當你忍著心中怨氣,急急忙忙給衣服噴水、熨燙的時候,你已耽誤了出門時間,最終導致遲到。

而當你穿著并不喜歡、皺褶未消的衣服見人的時候,你的心情將越發雪上加霜,臉上早已失去了自信的笑容。

仿效“十件衣”的概念,不妨給自己所擁有的物品數量定一個上限。

在數量上,到底是5、10還是15、20,倒并不一定強求。只要遵循自己的需求來制定標準就好。

可以細數自己到底需要哪些衣服。例如你的冬季十件衣標準可以是:大衣×2,毛衣×3,半裙×2,連衣裙×1,褲子×2。(運動衫等功能性衣服可以另計)

還可以是“只允許自己同時擁有10支口紅”,“只允許自己同時擁有3個眼影盤”、“只允許自己同時擁有三支鋼筆”,等等。

除了限定數量,還可以限定容量。

比如給某樣物品設定一個收納容器,永遠不要讓這樣物品多到裝不下的程度。

而最理想的情況,是物品只占最大負荷容量的80%,會讓你更加輕松愉悅。

還是以衣服為例,如果你就是沒有辦法規定衣服的數量,起碼可以規定“所擁有的衣服必須只以掛滿這個衣櫥為上限?!?/p>

如果你已經超過上限,應該先進行清理;在衣櫥飽和的情況下,今后如果再買新衣服,可以遵循買一丟一原則,買一件,就舍一件,讓衣櫥的總量保持平衡。

03?快用完的時候再買新的

這一條,寫給囤貨癖。

仿佛必須囤滿整個家才有安全感,最終囤著囤著,自己都忘了自己買過什么。等發現時,已經過期。

或者是手頭的護膚品還沒用完呢,忍不住又買了新的??側滩蛔∈仲v想去試用新的,一試就一發不可收拾,舊的從此打入冷宮直到過期。

為什么不能等快用完再買新的呢?女人嘛,總會給自己找各種各樣的理由。

譬如有一個看似最無法反駁的理由就是,“最近剛剛去了香港\臺灣\國外,看見免稅店就囤了好多。誰讓國外便宜呢?”

然而,有的人買免稅商品省下的錢,還夠不上因為囤貨過期或因為喜新厭舊而造成的浪費。

我自認為自己在這方面貫徹得不錯。首先這可能得益于我有一種變態般的強迫癥,就是如果能把一件東西用到空瓶,會覺得特別爽。

我會懷著一種“謝謝親,你死得其所了”的心情,把空瓶虔敬地扔進垃圾桶,聽著“咚”的那一聲響我就開心。

曾經嘗試過舊的沒用完又買新的,結果因為貪圖新鮮的本性造成了浪費,對于被浪費掉的那一罐,總懷著負罪感。

所以后來我一直遵循“用一買一”的原則。那就是會估摸手頭那一瓶用完的時間,等快用完的時候再買新的,如果正好能在用完的時候買到新的,那種無縫對接的感覺,會在我心里想起充滿快感的齒輪咬合聲。

當然,出國的機會機不可失,我也不會不買。

但我會在出國之前仔細排查一遍現有護膚品,剩量確實少于1/2的,才會被列入采買清單。在國外只會按清單購買,相同功能的護膚品,除非有讓人無法拒絕的特價,否則絕對不會買兩件以上。

每年出國m兩次,出一次國可以覆蓋最近3個月至半年的護膚品需求,也差不多了。沒必要為了更長遠囤貨。

實在是缺某樣護膚品近期卻無法出國買的,那就找代購、海淘網站、托朋友帶(當然不要過分麻煩朋友),實在不行去專柜……總之現在地球都已是一個村了,總有辦法買到吧。

04?在買東西前,先想象一下它的使用場景

這么多年購物經驗下來,有一個血的教訓,那就是“永遠不要只因為‘美’而買東西”。

作為一個顏控,我當然懂“東西好看就行啊為什么非要計較實用”“單是設計就值得埋單”“美就是這樣東西最大的功能”等等“美”的辯護詞。

然而,只有小女孩才會不顧一切想要一個漂亮的糖果。長大了以后我才懂得,美的東西不一定非要都擁有。

有些時候,那樣東西第一眼看上去很漂亮、很可愛,但當你把它買回家之后,你發現,根本沒有使用它的合適場景。

例如有一次,我去臺灣正好碰上柳宗理的器物展,在展廳旁邊的商店,看到原來在展覽上為之驚艷的燒水壺,原來剛好有賣。

于是就毫不猶豫地買了回來。然而可笑的是,我家里明明有更方便的電熱水壺,我是從來不用煤氣爐燒水的。

而我家也沒有足夠大的空間,可以把那個壺純粹當做擺設來安置。

所以兩年過去,這個壺都永不見天日地躺在櫥柜里,每每想到,總覺得對不起它。明明出身名門,居然還被我打入冷宮,愧疚得要命。

如果你了解柳宗理設計的實用主義,了解他父親柳宗悅的日本新民藝運動強調的實用美學,你會更加能理解我這種愧疚來自何處。

信不信由你:物品是要在持續使用中散發它的美的。盡管我后來一次沒有用過這個壺,但它現在的狀態已經不是“簇新”的了,而是仿佛覆蓋著一層廚房油煙和灰塵構成的膜,看著它,很難再找到當初讓我心動的感覺。

我因此告誡自己:下次在買任何東西時,都要先想象一下它的使用場景。如果這個場景是確有可能經常發生時,才下手購買。

例如我之前想買一個藍牙音箱,但想到家人并不喜歡音樂,沒有合適的使用情境,就一直沒下手。

但一次和朋友一起旅行,她在酒店里使用便攜藍牙音箱播放音樂,我這才切身發現,在旅途中用音樂填滿房間的感覺實在太美好。我這才想到,我每年都很多出差和旅行的機會,這不正好可以用藍牙音箱播放音樂嗎?

于是我這才下單買了一個便攜藍牙音箱,現在也一直使用著,沒有荒廢。

當然也不是說,只能買實用的東西,而不能買美的東西。

如果那樣美的東西剛好能為你的家增色、符合你家居的整體氛圍,而你家里剛好有擺放它的空間,當然可以購買。

另外,作為我個人來說,我更希望我生活中那些美的東西,可以擔負一些實用的功能。例如,我家已經沒有足夠空間可以擺放美而不實用的裝飾品,但我正好想買咖啡器具,于是我就選擇了外觀比較美的咖啡器具,既實用,也起到了裝飾效果。

05?充分利用手頭既有物品,會更有成就感

有時候,我們的“亂買”來自某種“匱乏焦慮”。我們總是覺得衣櫥少一件,總是覺得沒有合適的餐具裝某樣菜,或者總是覺得家里的食材不夠做出美味的食物。

但似乎做了“買”這個動作,你的焦慮就暫時得到緩解,你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把它們遺忘。最后導致物品被冷落,直至過期。

在這過程中,你又在重復購買著其他相似的東西,無限惡性循環。

一個推薦的方法是“列清單”。你可以給自己設定一個時間,整理某一樣物品,并制作成清單。例如,上個周末,我就給自己設定了半個小時的時間,檢視家里的食材和調味品,制作清單。

不整理不知道,一整理嚇一跳。原來我居然囤了那么多調味料,而且好多都已經過期了!扔掉過期的,把既有的制作成清單,我發現,以我平時做飯的頻率,現在的這些也根本用不完。

我分析了原因:我這個人做菜喜歡標新立異,總去查閱網上的菜譜,并且嚴格按照菜譜執行。菜譜上所列到的食材和調料,我必須都把它們買回來。仿佛不放這些調料,我做出來的菜就是贗品。

然而往往有些調料只在個別菜譜中出現過,在我自己平時的烹飪習慣里,根本不太用這些調料。

最近看日本料理家、生活家門倉多仁亞的書,她的觀點令我很受啟發。她說平日里的家常菜只要健康、好吃就好,沒必要去和網上或書上的菜譜較勁,購買一堆平時都用不著的食材。

菜譜只能起到借鑒作用。看菜譜時,遇到自己沒有的食材,她會去分析運用這種食材的原因,例如是增加酸味還是增加鮮味,然后選取手頭既有的食材作為替代品。

另外,還可以定期給自己出個考題:在不增加庫存的情況下,就家中既有的食材做一桌美味的菜。

不僅能給自己增加樂趣,而且能很好地把手頭的食材消耗掉,避免浪費。

記得去年奧運會的時候,日本網友評價劉國梁:“看著就是那種能把冰箱里剩余的食材做出好料理的人。

有國內網友笑話這位日本網友,太不了解我們的乒乓大神,我反倒覺得他這句話,是對劉國梁極為妥帖的隱喻式評價。

身為國球教練,要的就是能點石成金,即便給一堆看似雜亂的“材料”,也能沉著應對,在不增加成本和投入的前提下,迅速排兵布陣,打出漂亮仗。

我們當然沒有國球教練的高度,但如果能對著真正的冰箱里的食材運籌帷幄、點石成金,也是極有成就感的嘛。

祝你午休愉快!享受清簡、輕松、自得的人生!

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也請你不吝動動手,關注一下“午休在別處”,把它分享出去吧。

- 好好利用午休時間,打開人生新大門吧!-


版權聲明:

1、本篇文章內容全部為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抄襲。如需轉載或合作,請聯系作者,謝謝!

2、本文圖片部分源自網絡,沒有任何商業用途,如有不妥,亦請聯系作者刪除。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我身邊就有個沒要一分錢彩禮的姑娘,梅子。 我和梅子共事,住在同一間宿舍。結婚前,她的準婆婆對她跟親媽似的,說她瘦,...
    讓你三招閱讀 563評論 2 0
  • 我現在寫這篇文章只有十分鐘,還包括投稿的時間,我看一下我能寫多少字。 今天早上坐了7個半小時的車從伊犁返回,可能是...
    燦燦_e560閱讀 344評論 0 3
  • ADD ADD命令有兩個參數,源和目標。它的基本作用是從源系統的文件系統上復制文件到目標容器的文件系統。如果源是一...
    Superwind20閱讀 692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