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如何用1000粉絲理論顛覆BAT格局》中為大家分享了我對社群的理解及應用,也對社群的類型做了稍微的介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翻看下。
今天對社群進行更詳細的分解,其實不要把社群想的非常困難,簡單來說,社群就是把一群共同目標的客戶圈起來,由你來持續輸出價值,這樣的模式可以增加彼此的粘性。
之前在讀《富爸爸窮爸爸》時得到了啟發,如何獲得財務自由? 就是源源不斷的賺錢能力。根據我的親身經歷來看,賺錢這個事情,能賺多少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你能賺多久。隨著這幾年移動互聯網的發展,確實出現了很多普通人逆襲的機會,有些人抓住這個風口跨越了層級。但是錢來的太快,容易讓人產生幻覺,認為是自己能力導致的收入暴漲。當風口過去時,很多人還是不甘心,持續砸錢做營銷,做產品,投項目。最終導致這幾年賺來的錢,全甩了出去,真是一夜回到解放前。
就像雷軍所說,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但風口沒了,適可而止才是明智,但擁有這樣能力的人還是少數。所以近些年很多人從窮到富有再到破產,看的也是讓人心酸。
很多人會問,風口沒了,沒抓住機會的也就過了,普通人還有沒有逆襲的機會呢?
我認為是有的,只是起步沒那么快,剛開始沒那么暴利。社群更像是一種積累,讓你在沒有風口的時候可以儲存能量,等你的社群慢慢壯大了,收入也會慢慢上升。當風口再次出現時,你很可能就有了足夠的資源飛起來。
在上一篇文章我也分享了社群的三種模式,但是比較寬泛,今天我來詳細說明一下。
我認為社群可以分為三個類別:服務型社群,產品型社群,興趣型社群
(一)服務型社群
顧名思義,這類社群主要是提供服務的,目的性非常強。比如成長學習類的社群,現在很多英語老師都開始做自己的社群,把學生圈在一起,每天輸出一些自己的英語資料。也有讀書會,每天早上打雞血一樣,一幫人6點起床開始在群里打卡讀書。這樣的社群需提供一定的資料,大家盡量少的在群里閑聊,多分享知識,方法。定期可以讓收獲比較多的成員進行分享。
(二)產品型社群
產品型社群主要還是出售產品為主,那么產品的功能性是首要的,用戶使用后必須能有一定的效果,不然不會進行復購。這類社群主要不是賺會員的年費,而是靠后續產品的復購。
所以會員的年費不需要太高,或者提高年費的同時送出產品,這樣客戶也容易介紹,效果好的話復購也是可能的。當然產品的選擇上要注意,要適合復購的,不然客戶只需要使用一次的產品很難做下去。我所了解的比較多的就是保健養生、美容護膚行業做的社群,當然還有一些出售水果生鮮和母嬰產品的人士做的社群。
(三)興趣型社群
這類社群情感類非常強, 大家是以共同的愛好在一起的,尋求的是交流和被認可,所以這類的社群少提錢。我們可以在社群建立一定規模后進行定期的活動,這樣我們的產品和活動才有機會一起結合。比如動漫社群,多組織多家一起參加一些動漫展,多分享一些不太好獲取資源的動漫鏈接。組織一些線下聚會,在尋找一些機會展示自己的產品,可以是手辦,畫報,模型。
文玩收藏類的同樣如此,大家都對文玩喜愛,肯定看到更好的文物想要入手,我們可以定期在群內分享下相關的知識和鑒別真偽的方法給群友們,建立了信任后可能更有機會出售自己的商品。
在這里只是分享下個人的經驗,相信會對很多朋友提供一些思路,大家可以進行擴展組建自己的社群。如果有問題交流,隨時歡迎大家直接加我。我一直認為,風口來的時候,越有資源的人越容易成功。到那個時候在想著積累資源,可就晚了,說不定就趕不上下一波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