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上個月上海之行(上音古箏學術論壇)于我個人產生了一些思想上的沖擊。
首先,自己很羨慕上音所擁有的強大的學術資源和氛圍,且每天都有水平的音樂會上演,更有許多牛人同學及學姐學哥們相互探討學習。
其次,還有那一出校門就不失情調的滿是法國梧桐樹蔭的街道,好像這里天生就適合藝術的生長。
最后,自己關于講座的零碎思考的記錄:
1、不會精湛的演奏該樂器,對于它的理論研究就不可避免的會出現片面性的見解,或者有局限性的觀察角度,從而得出的結論也很難令人信服,引發爭議,也可以說這是不負責任的研究。
2、流派合流是否和方言淡化、消失有關,是否和普通話的推廣有關;引發這一現象的原因是什么;而我們又應該怎樣對待這一現象。我們是否要像保護非遺那樣來展開對流派的保護,還是任其在歷史中自然發展。
3、表演實踐與學術理論之間的關系,懂得理論對演奏又有什么幫助和影響。演奏者不僅應該有技術的訓練,更要有審美的訓練,畢竟“意在像外”。
4、演奏,不是為了表現自己功利性,而是傳遞音樂中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