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我聽了九本書|我聽

從這周開始,用“得到”聽書,每天至少聽一本。

知識付費與知識焦慮

書不自己讀,只是聽一遍其他人嚼爛的碎東西,有什么意思呢。看不到作者本來的語言風格,不能建立個人見解,完全接納其他人的定論。

可是由于工作關系,我開始接觸這款軟件,并對它產生依賴。的確,每本書只要花三十分鐘就能了解大致內容,節省時間,豐富閱讀量,但很容易遺忘,不過直接看書也不一定記得多少。

以下記錄我還記得的部分。

1

《遙遠地球之歌》[英]亞瑟·克拉克

硬科幻,指的是完全從現有的科學理論推演而來的科學幻想。由于地球即將毀滅,為使種族延續下去,人類不再考慮倫理問題,采用在廣袤的宇宙中廣播種的方式,開發生命頑強的自適應能力。人類成功了,而在生活習慣、歷史傳承、審美觀等方面都發生的變化。

2

《地光》

21世紀,人類搶奪能源。22世紀,人類為金屬而戰。但由于本書年代較早,未來戰爭的方式并不完全正確,書中仍使用涂炭生靈的大戰,從太陽上汲取能量,制備強大武器。但依照先進發展來看,未來戰爭更應該是信息戰、經濟戰,武器只是起到一個相互制衡的作用,不會真的拿來使用,因為一旦使用,毀滅的將是所有人類。

3

《莎士比亞、牛頓與貝多芬》

科學中也有美,很多科學家將自己從事的研究比喻成非常美好的形象,顛覆了我的傳統觀念。那些數字、波形,也是另一種大自然的創意。

一般科學家在年輕的時候更容易出成果,獲得職稱,因為人的大腦在年輕的階段更富創造力。而文學工作者的工作則需要時間、經驗的積累,往往年過半百才會有一個比較高的地位。

牛頓對研究結果的發表并不重視,以至于一些理論發現晚了很多年,真得很讓人佩服。

4

《文案發燒》

5

《科學的廣告&我的廣告生涯》

最近讀了很多關于廣告文案方面的書。

廣告主要有幾點比較重要,一個引人注目的標題,一張好的圖片勝過千萬文字,一個精煉的不說廢話的文案。

如果客戶退回了你的廣告文案,并不全是因為他難以理解你,可能是你不理解他,所以常常和客戶相處、聊天,對撰寫和交流更有好處。

剛開始這個工作時,先從大量閱讀前人作品開始,先從模仿開始,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大多數著名文案工作者會選擇使用紙筆工作,有了完整的構思再動筆,在一張紙上寫寫畫畫,以前忘記的就是不重要的。

只選擇一個形容詞,如果你同時想到兩個,一定有一個更好。

寫一個廣告,還有一個非常基本要素,那就是受眾群,文案最終是給他們讀的,如果你不能了解他們,不能很好地踩到他們的痛點,談何廣而告之,別人又怎么會花錢購買你的產品呢。

6

《萬物解釋者》

從圖書館借閱了紙質版,很適合給孩子閱讀,大開本,質量很好,藍白兩色,不包含任何專業名詞,甚至稍微復雜一點的詞匯都沒有,但不是很有意思。

不過像下水道、水龍頭的結構,開鎖的原理,都是生活中常見的東西,但我們卻缺乏常識,讀一讀還是不錯的,都結合圖形表達地很好。

7

《劇本》

8

《電影編劇創作指南》

想成為編劇的人都應該有一本,它是眾多編劇的枕邊書。

整體性原則:開頭、過程、結尾。給所有劇情中提到的東西賦予意義,才是具有整體性。

和另一本書里講的“三幕式”如出一轍。

開頭,介紹人物、時間、地點、事件。

過程,分成兩部分,上部分有第一個轉折點,下部分有第二個轉折點。

結局,只要把前文多有遺留問題都給出答案,就可以了。

創作的人物要有對抗,和自己的對抗,和他人的對抗,和社會的對抗。

追求高酬金的編劇比沒有要求的編劇更好。編劇在電影中沒有演員和導演受人重視,但其實,他們才是一個好電影的靈魂。

9

《安靜:內向性格的競爭力》

很符合我,讓我重新認識并接納自己。

原來參與聚會后我的元氣大減,并不是因為抑郁,而是因為內向。好的解決方法就是及時找到一個安靜的地方,自己待一會,馬上就會恢復。

緊張的時候可以將注意力從自己身上轉移到其他人身上,像福爾摩斯一樣觀察。需要在公開場合發言時可以展開角色扮演模式,充分地表達觀點。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