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加行動才有突破的可能。
1
上周末(11月5日-6日),我在北京參加了李海峰老師的第36期DISC課程培訓。
上課的地點在外經貿附近,離我的住地有一段距離。課程時間周六日兩天,周六從早9到晚9點;周日從早9到晚5點。上課的時間感覺過得很快,周六的課程結束后,到家已經十一點半了。第二天因為晚上要出差,于是收拾好行李,一早從家里出門。周日下午5點課程結束,和同學道別后,我與海峰老師打聲招呼,離開會場,趕往機場。晚上十點半,抵達大連。
這就是我上個周末的生活節奏。也許你看了會說,哇你過得這么充實,但是我要說這其實不是我典型的周末節奏。我是平時不太喜歡在物理空間里折騰,所以除非必要,我寧愿在家里安靜地度過周末,也不愿意在偌大一個北京城東奔西跑,更不愿意像一些知識達人小伙伴辛苦地背著包趕高鐵到處跑。在家里有一個最大的好處是,可以有一大段不被打擾的時間,拿來做一些事情。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想這就是我的調性了。但是李海峰老師的課程,我還是要去學習的。
2
在上課之前,我對DISC做了一些調研。我讀了李海峰老師的作品《DISCover自我探索》,并且結合Wikipedia上的一些資料,對這個領域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簡而言之,DISC是心理學家建立的一套體系,旨在用來刻畫和描述一個人的行為傾向性。也就是在DISC的話術體系下,一個人的內在或者外在會呈現出不同的行為風格傾向,而這些傾向于是就可以通過問卷以及報告的分析捕捉到。而根據這些捕捉到的信息,就像對人的行為特征做出一個統計分析,可以用于指導一個人在不同的環境下應該采用的策略。這就是DISC的基本思路,后續由不同的人沿著這個方向開發出了不同的課程體系,李海峰老師演繹的DISC就屬于其中的一個主要分支。
說實話,在不了解DISC之前,我在一些公眾上的一些文章里,看到有人曾經提到過;但是鑒于我對類似的心理學上的分類有一些不知道從哪里來的偏見,我對像這一類以字母組合起來的玩意,不是特別有興趣。比如在某些社交網站上有人用MTBI的體系來給自己打標簽,于是經常看到某兩個標簽相似的人的對話模式是,“哇你是XXX類型”,“哇我也是……”。
我個人觀點認為這是一種“適合不適合”的靜態思考方式,而且我認為在一定范圍內,這個思考模式不利于我們的成長進步。如果一個心理學的模式能測定我們的未來,那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就不需要了,那馬克思主義也可以不需要了。于是你生下來對時做一個測評,就可以完成社會階層的分析和分配了。正因為有這樣的想法,我對各類心理測試,往往也持有一個中立分析的態度,我會玩一玩,但是不會入戲。
3
也許我這種想法只是門外漢的坐井觀天,但是整個課程聽下來,我個人很開心的事情是,我擔憂的“測了我是XXX,然后我就XXX”的模式全然沒有出現。無論從李海峰老師對DISC的演繹,或者他一直貫穿在用各種教學模式強調的,還是我們在課間的交談,DISC都給了我許多啟發。一方面是印證了我之前的一些分析和想法,另外一方面是從更多的空白領域切入,給了我一個更加全景的視角。
關于DISC的具體內容,今天不在文章展開介紹,有興趣了解的可以搜索本文開篇提到的書籍或者各種網絡的材料。我想從我的收獲方面談幾點看法,這些更多的是從意義層面著手,如果你能看完你可以大致了解DISC的價值所在。
(1)對人的行為建立坐標體系,是邏輯推理和分析的基礎
我的學術背景是工科,工科是關于數理邏輯推導應用的學科,主要關于掌握領域知識同時面向工程實踐應用。也就是工科更多的是面向如何把事情做好成交,雖然在規模擴大的時候,會有和各種角色人物打交道的事情,但是從成長路徑來看,面對客觀物體的研究時間必然是遠大于研究人的時間的。如果你是一名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而你陪著計算機的時間少于陪著你女朋友的時間(不管哪種女朋友),那么你的專業素養有可能是積累不夠的。
于是長期以來工科學生在數理方面所積累的能力會比對人的敏感程度要高很多。而也正是因為這樣的路徑依賴,許多學習工科的童鞋,對于人的問題往往鈍感,于是敏感性相對較低。而社會上又會有一種干擾聲音,把這群人叫作“情商低”,而且許多時候TA們往往文章寫的不好,不知道怎么罵回去。
當然同樣的,在人文與社會科學的某些領域里,也有許多童鞋在其中受到許多訓練,但是由于其知識結構的碎片化相對較高,邏輯緊密性相對較低,于是這一類人群對于事理的敏感度也會不高,從而對現代科技、對方向、對數字哪怕是人民幣都不夠敏感。于是TA們自知地稱自己“XX小白”。
這兩批人各自抱團,形成了一種幾乎分裂的世界。由于我自己的知識結構,正好接觸了兩批不同的人。例如,在機器學習的一些專業社群里,基本上是清一色的男生在說話,偶爾會有一兩位女生發言,這個時候就像水滴進油,群里會出現“炸鍋”:無論在討論什么話題,通常都會變成 “哇這里有個妹子”然后群High……在英語學習相關的社群,人們的心態不會因為女生的出現而波動,但是這類社群女生比例很高,于是流行的思潮很容易變成,“為什么我的世界沒有什么好男人……”、“我感覺不能再愛了”、“我今天見到一個很帥的人……”、“我的老公不行啊……”類似的話題。然后你會發現,兩批極性很不一樣的人,就像絕緣一樣地生活在這個網絡世界。
當然由于我們這個社會很大,所以無論怎么樣的知識結構,怎樣的屬性,都可以在社會上找到一個可以謀生的立足之地,而且可以發揮得不錯。技術嚴謹可以做的很好,天馬行空也可以發揮到極致。但是落實到個人而言,如果我們要成長進步,僅僅擁有一個方面的特質往往不夠,如果在已有的一個特質上,跨界般地擁有其他方面的特質,那光是這種特質轉換的能力,就可以讓我們擁有更多的進步空間。
同時,無論哪一個領域背景的人,在進入新的領域時,總是會有一些不習慣。因為已有的價值體系可能不復存在,新的判斷標準又沒有建立,所以兩眼一抹黑,是非常容易出現的事情。從概率上來說,工科生在了解人、接觸人的時候,往往容易犯怵。這個體現之一就是在當前相對比較繁榮的關于戀愛的培訓上,這一類課程往往價格收費不菲,抓的就是荷爾蒙的痛點,宰的就是DNA斷代的恐懼。
那DISC的價值在哪里?我認為最核心的就在于,DISC建立了一個坐標體系,通過兩個維度張成的四個象限,基于這樣的一個基礎模型,完成了一個學科體系的建立,并且從底層原理、推論邏輯、應用場景等方面,做了許多豐富的實踐案例。
也許心理學會有許多的門派和理論,但是就目前我的學習看來,一個坐標體系的建立,相當于提供了一種認知方法論或者視角,這對于一門領域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試想一下笛卡爾坐標系的引入,給現代數和幾何構建了一座橋梁,對數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所以如果你自認為對人不敏感,在這一方面是一個空白,我認為DISC可以幫助你建立一個基本的尺度,就像我們定義好了一個基本的坐標一樣。在茫茫人海中,你就可以找到一個基本的方向了,當然這未必就是靈丹妙藥,但是至少有一個開始。
從本質上說,DISC可以在一個模糊精準的范圍內,對一個人的行為特質在四個象限中進行數量化,而一旦可以把一個人的綜合復雜的因素拆解出一組向量參數,于是就可以對接上我們前輩在數學領域里多年的體系,于是后續的分析就自然出來了,這就是一個新的世界。
例如在我們知道一個人的DISC的特性后,可以繪制出圖表、給出分析報告,而如果每一個人都有一份DISC的參數化描述,我們可以做出兩個人的互動模型,可以對一個團隊的匹配情況進行分析推演,或者對一個企業的崗位和員工的匹配程度進行分析。
也就是說,以前可能看上去復雜、不確定的人,現在至少有一個大體可以前進的方向。從這一點來說,DISC對我們認知人這個領域,有非常重要的貢獻。所以正如標題揚言,這相當于在茫茫人性的海洋中,建立了一個坐標系。
(2)也許我們可以改變,改變有規律可循
整個課程上,李海峰老師一直在強調的是一種多元化的思考,在課堂互動中,糾正偏見的教學互動占據了很大比例。因為人們身上往往帶有非常強烈的偏見,尤其是在進入新領域的時候,而這種偏見除了阻礙新技能的習得和進步,沒有其他太大的作用。于是李老師通過持續地發問、反問、設置概念陷阱、打斷思考模式、案例演繹、夸張的肢體動作等方式,花了大力氣進行引導。從這個意義上,李老師在DISC的領域學習上,給我們做了一個非常好的表率。也許我們對DISC的掌握未必馬上有那么好,但是我們的認真精神卻是可以借鑒學習的。
DISC的初學者很容易進入的一個坑就是,把四種不同象限的特質依據自己的評判做一個價值取舍。也就是在還沒有展開分析學習之前,就已經開始下結論認為哪一個特質比哪一個特質好。于是這就進入了一個偏差的世界,這個世界種滿了草。
但是更本質地看來,DISC給了我們一種新的視角。也就是DISC認為,在四種特性中,每個人身上都會有,只是值的高低不同,在內在或者外在的表現量級不同,轉化時感受到的壓力大小不同。
這個視角其實可以一瞬間把人從“我的性格是XXX,于是我要XXX”的單向思維中解放。也就是不管我們分屬在哪一個象限,我們的身上始終可以有其他類型的行為傾向屬性。于是這樣就開朗許多了,就像我們每個人就是一個國家,國家的領土里都有DISC的四種礦藏,只是各自的儲量不同,各自的經濟結構不同而已。
所以這樣就可以得出一個概率分布圖,DISC就像行走江湖的四種武器。平常習慣用哪個,可以通過測評大概了解;而當我們知道自己有更多的武器的時候,我們也會知道,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遇到什么樣的事要用什么樣的處理方法。
如果分析到這一層面,你就會發現,這個其實和我一直以來的文章思路是一致的。我過去1000天的文章,其實許多是通過用理性和邏輯的作用,利用好一致性的特點,逐級推演、分析論證,得出來的結論。
這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技術就在于,有規律有章法,而藝術就在于,因地制宜、因人而異。這也算是一種學習之道了,所以前置性的事實收集、信息處理、規律演練,最后的導向是我們在與世界交互的時候,可以做的更好。
通過這個輸出倒逼下來,DISC把問題分解成兩個維度四個象限的體系,同時沿著這個方向,構建了豐富的理論體系。于是沿著這個軌道,你可以在對人的認知方面,有一個大的進步。當然最終的方向不是讓你言必DISC,而是把這樣一個理念應用到實踐的生產實踐中,從而獲得重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