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3日,由英國書畫藝術研究院及英中經濟文化促進會共同主辦的胡樂平教授中國大寫意花鳥畫講座在牛津大學舉辦。牛津大學教授陳錚鳴,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牛津大學教授崔占峰、牛津大學訪問學者及師生們聆聽了講座。
講座現場
此次講座旨在通過梳理中國寫意畫的發展脈絡,展示中華民族自古以來追求和諧的精神境界。中國寫意畫的本質,就是通過對自然的提煉取舍來表達自己對生活、對社會、對自然的理解、認識和情感。這個過程中,主體對客觀的反映能力,恰恰需要中國傳統文化的滋潤和涵養,這樣,寫意畫就有了靈魂,就能超越型的階段而走向升華,就能更好地展現我們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表現新時代中國人的風格和文化精神。
英中經濟文化促進會會長李臣、英國書畫藝術研究院院長安琪等在講座現場
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牛津大學教授崔占峰與牛津大學教授陳錚鳴在講座現場
講座中,胡樂平教授從對“寫意畫”的理解、發展,升華到藝術與人生,從理論到實踐,從作畫到個人情感表達,用自由把握描繪生活感悟。胡樂平教授表示,“水墨畫是中國畫最高境界的黑白藝術,我國著名國畫家的代表作大部分均為水墨畫,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因此,學習寫意畫應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英中經濟文化促進會會長李臣、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牛津大學教授崔占峰與牛津大學教授陳錚鳴贈予胡樂平教授齊白石生肖紀念幣一套
此外,胡樂平教授還結合自身的實踐經驗和研究理論聯系實際,詳細講解了中國書畫中“詩書畫印”、“墨分五色”等相關理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闡述了中國大寫意花鳥畫要“以形寫神,需要靈感”的觀點。同時還強調,“中國畫是由點、線、面三點構成,其中線占了一副作品的六七成,因此在學習中國畫中也應勤于練習書法。”
英中經濟文化促進會會長李臣與牛津大學教授陳錚鳴為胡樂平教授授予英中經濟文化促進會高級文化顧問聘書
胡樂平教授以我國著名畫家徐渭、八大、吳昌碩、齊白石為例,說明中國大寫意花鳥畫以''似與不似之間''為圭臬。他用齊白石老人的經典名言“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表達了自己的對寫意畫的看法。
英中經濟文化促進會會長李臣與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牛津大學教授崔占峰為李洪波院長授予英中經濟文化促進會文化顧問聘書
在場師生認真聆聽,并在互動環節中踴躍提問,胡樂平教授均一一解答。
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牛津大學教授崔占峰與胡樂平教授合影留念
胡樂平教授與英國書畫藝術研究院院長安琪與牛津大學學聯工作人員合影留念
互動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