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美國的丹佛山,他眼見冷雨,感念的是雨意迷離的中國情調;懷想的是“云絳煙繞,山隱水退”的宋朝山水。
02 心在那片出生的土地,那片土地上的悠悠歷史。
03 “凄迷”中更多了一種懷鄉之痛,和是否能歸鄉的迷茫。一字之別,準確凝練,足見作者文字功力。
04 作者在雨聲中夢回故鄉,輕泊夢境,母親、江南、故國這既是夢境,也是作者的精神家園,如今雨在零落的墳上冷冷地奏著挽歌,母親已逝、故鄉遠離,一種孤絕感在冷雨中悲吟。
05 “我”在孤島聽雨,在雨聲中回憶自己出生的土地,回憶自己的身世,心境啊,怎能不凄迷!
06 公寓時代的臺北沒有音韻的雨季,像黑白的默片。何處去追尋中國文化的寄托,只有去詩經里去找了,表現出作者的文化鄉愁。
07 一灣天然的海峽,一道人造的鴻溝,鎖不住漂泊游子思鄉之心。冷雨一季一季地下著,作者在冷雨中去回憶去追尋自己的文化原鄉。
08 從看黃河到摸黃河,隨著作者與黃河越來越親密接觸,他的感慨也越來越深刻,情緒越來越澎湃。從作者由黃河而聯想到的人、事來看,黃河就是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中華民族文化的命脈。
09 為指尖曾流過黃河的水,等待一生也值得。表現出作者執著堅定的文化信念和濃烈真摯的民族情感。
10 詩歌是智慧的濃縮,恰似《圣經》和其他宗教的典籍。余光中先生作為一個讀者,他的趣味是知性,而作為一個作家,他的很多詩文卻是非常有感情的。這不能不說是個有意思的現象。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