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進行一場有深度的技術面試

首先簡單說一下面試,一場面試,候選人和面試官,對立的雙方,在進行一場幾乎是自己智商極限的對決,面試官初始占據一些優勢,但是一旦在面試的過程中把握不好,錯失掉自己的主動,往往也會被人指責沒有能力,技術一般的字眼。而如果在面試的過程中用力過猛,則往往打的候選人信心全無,沒法具體看出來一個人水平的高低。所以說,面試對于候選人來說可能僅僅是一場挑戰,但是對于面試官來說,則是一個擂臺,一方面你要守住擂,一方面你還要發現出來真正的人才,當然有些時候還需要你個人能夠抓住候選人的心思,對候選人構成吸引。

我們是做技術的,面試不是我們的專業,但是同時,我們是做技術的,是世界上最理性最具備學習的一群人,所以我們可以以程序的方式,用if-else來進行我們的面試。

首先,了解一下我們的面試流程,一個面試一般包含,自我介紹,技能問答和互問互答幾個階段,在每個階段,作為面試的發起方,我們面試官都應該有方法能夠引導和推進一次面試。

面試三板斧:

第一板斧,自我介紹,如同任何的會面都會以簡單的介紹作為鋪墊,面試的開端往往都以候選人的自我介紹開始,這里面往往就存在一個問題,有經驗的面試者會在自我介紹的時候自然不自然的影響面試官,讓接下來的面試往自己的方向走,這個其實特別的好,因為我們面試要發掘的就是候選人好的一方面,但是,這時候應該特別的注意一點,作為面試官在被候選人帶走的同時,不要忘記自己總有一些點兒是需要考察的,比如一個人的基礎編程能力,基本的邏輯思維能力,溝通的能力等等,如果候選人帶你走了一圈之后這些東西并沒有被表現出來,那么這時候我們就需要把自己的問題塞入面試者的溝通過程中,來得出自己的結論。但是往往的,我們的面試對象都是普通的程序員,大部分都不太會自己組織面試,自我介紹往往僅僅包含學校,工作經歷這些流程,其實對于技術面試是沒多少用處的,所以這里要提到的就是自我介紹的第一板斧,學會發問。從應聘者的簡歷的側重點來劃分的話,大部分的面試者都可以被分為兩類,一類是展現技術的,大量的技術名詞被堆砌在簡歷里面,經驗里面也充斥著不同的技術以及體驗,這種候選人是我最喜歡的類型了,因為他的這些技術關鍵字給我們提供了無數的提問的空間,所以,針對這種類型的候選人,我都不會讓候選人的自我介紹單純的按照自己的思路來,一般會提出一些要求,比如,要說出來自己工作的內容以及團隊構成,或者使用的開發管理模式等等,你可以看出來這個是偏離了技術的,原因很簡單,對于一個展示自己技術很多的人,我們將會在技能問答的環節獲取大量的信息來判斷這個人的技術如何,但是任何軟件開發都不是一個個人行為,所以我選擇在自我介紹這個環節讓這一類型的候選人更多的來描述自己是如何工作的,以查看候選人的團隊合作能力和溝通能力,如果這些方面存在問題,人員也是無法使用的。現在來說另一類,這一類的面試者的簡歷里面除了在自己的技能部分簡單的羅列了一系列的技術名詞之外,剩下的內容主要說明了自己所參與過的項目以及項目的介紹,其實這一類的候選人更加難以甄別一些,因為留給我們的發問點兒并不多,所以需要在自我介紹的階段讓對方暴漏出來更加多的可以在后面階段發問的內容,一般我都不會讓對方自我介紹,而是說介紹一下最近一份工作的內容,不如你們用了什么樣的技術,解決了什么樣的問題,如果自我介紹階段繼續沒有拿到我想要的內容,我會補充一個問題,介紹一個自己解決的比較得意的問題,以方便自己切入到提問環節。

第二板斧,發問的藝術,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所以說面試也不存在一成不變的套路,自我介紹環節,面試官只需要一兩句話然后就去聆聽和觀察即可,但是在發問階段則需要花更多的心思,問的好了,不然候選人的能力躍然而出,同時還能對候選人直接形成技術吸引力,問的不好,不著邊際,候選人往往會對你的問題不以為然,比如明明一個人沒有做過數據庫相關的內容,但是你面試的問題三句不離數據庫,那么不論候選人的真正能力如何,已經很難面試出來真正的水平了。那么在提問的環節,具體的我們應該怎么去發問呢?還是要回到前面說的兩類人,一類人已經給了你充足的發問空間,那么就問吧,對方羅列的技術,首先簡單的問一遍理解,然后問一下項目的使用程度,最后再問一下技術的原理,這時候有人問了,候選人全答上來了怎么辦?當然是內心歡欣鼓舞,表面默不作聲嘍,的確是個不錯的人才,但是要想讓人進來,一定不能讓對方過于得意,接下來為了后面面試的需要,需要簡單的打壓一下,問一些比較深入的問題,問一些難一些問題的解決方案,如果對方依然對答如流,那么恭喜你,人真的很不粗,試試問問算法和計算機原理,操作系統這些level的內容,如果依然可以,那么就結束這個環節算了,對方是個高手。(高手畢竟很少,所以勿需擔心)。經過前面的一通發問,這個人對于自己的技術的領悟能力,以及學習的能力和態度就已經出來了,只是粗枝大葉的知道的可以直接過濾掉,不能說出來技術原理的建議進入下一環節查看但是最好是多個人之間進行對比,既能說出來原理,又能不停深入的,這個嘿嘿,真的不需要猶豫了,直接進入下一環節。OK,說完了比較好面試的,現在來說一下簡歷里面沒有留下多少技術點兒的,往往的這種人要么是對技術不是很有信心所以規避,要么就是另一種極端,技術真的很好,對于軟件的認知很全面,知道技術不是重點,后一種人真的是可遇不可求,所以我們還是針對前一種來說。對于這種面試我們只能走套路,什么叫做套路,就是把我們工作中所用到的技術一個個拿出來發問,先從基礎開始,然后數據庫,并發,服務器,網絡以及解決問題的思路,最后別忘記考察一下具體的代碼思維能力,比如簡單的描述一個小算法或者設計模式都是不錯的選擇。其實這一類人是最難面試的,因為沒有把自己最擅長的方面表現出來,所以往往會有一些人錯失掉,這個我們只能表示默哀。

第三板斧,總結以及相互交流,一般能進入最后這個環節的人都是我比較滿意的,所以一般我都會多說兩句,或者是針對剛才的面試的簡單總結,或者是分享一些在某些方面自己的心得,簡單的吸引一下候選人,然后偷偷的拋出來最終的殺器,你有什么想問我的么,這個表面看起來是一個比較無厘頭的問題,但是如果對方是在那種可選可不選的人上面,如果對方無法問出來針對剛才的短板相輔相成的問題,那么基本就錯失掉這次機會了,怎么講呢,比如一個候選人技術一般,但是交流起來還可以,那么我期望對方問出來一些自己的技能應該怎么和工作匹配相關的問題,這說明對方自己了解自己的長處,價值還是比較大的,而如果對方問出來的是一些比較偏僻的技術問題或者簡單的問一下你們使用的技術,那么基本已經無法作為加分項了。同理如果一個技術面試還可以但是感覺交流存在一些問題的人,如果問出來的問題繼續偏執于技術,那么這時候往往會讓我心生疑慮,這個候選人會不會過分偏執而導致團隊合作的問題。當然了在問這個之前一定要提前說明白對方的一些問題,如果一個人當時就反省了,那么人嘛,有些短板是自然的,畢竟作為面試官,進來之后我們還負責培養不是?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