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4日8:00,姥姥走過了92個春秋,平靜而安詳地離開人世。姥姥離開我們這段日子,我一直想應該寫點有關姥姥的記憶。追憶姥姥,愿老人家一路走好!
?
8月20日下午,與邁能朱慶國董事長交流后就匆忙趕往無錫火車站,隨著擁擠的人潮,恍恍惚惚地踏上回阜陽的火車。站在兩個車廂銜接處的過道里,打量著面前過往的人,身體有點疲憊,太陽穴有點漲,但大腦的思維細胞依然很活躍。習慣性地點燃一根香煙,靠著車門,狠狠抽了幾口,又重重地吐出幾團煙霧。看著過道中站著以及坐著的人,大家都在低頭玩弄手機,掃了幾眼發現,都在以看電視劇或玩游戲的方式來消磨這段旅途物料時光。
窗外,盛夏,藍天白云,樹木蔥郁,陽光強烈,十分刺眼,感覺整個頭的皮在發皺,眼皮發重,恍惚中有關姥姥的殘缺記憶片段在腦海浮現。
姥姥是戲迷,每年春季,我們周邊的集鎮上總會趕過去聽戲。然后給我們講包公鍘美案、杜金良(音)尋父等凄美動聽的故事。講完故事還會常常總結幾句:“人憑良心,懂得報恩,不能忘記別人的恩情。不能做陳世美那樣的人……”,“舍得當官的爹,舍不了要飯的娘”,“孩子,你考上大學在北京工作生活不容易,姥姥還花你的錢,想著姥姥就可以啦,常回家看看……”,“姥姥是看著你長大的,你太實在了,不過話說回來,人還是實在點好。但你在外留點心,不要上當受騙了”,“孩子啊,你爹娘都是苦命的人,你娘嘴碎,愛嘮叨,但都是為你們好,你們要多得理解。”
?
爸媽童年記憶:饑餓
記事時候,爸爸做換賣兔毛的小生意,經常要出去收購兔毛。平時莊稼的打理和家務活的重擔都落在媽媽肩上。媽媽總是在昏黃的油燈下做針線活計或者用紡車紡線等待爸爸回來,無論多晚都是如此。我和兩個妹妹三人有時候會陪著媽媽,偶爾聽媽媽講她小時候的故事。
我媽媽性格倔強,有時候甚至不通情理,至少在我看來是這樣。媽媽是現在姥姥抱養大的,幾個月的時候,父母就去世了,媽媽的姐姐也由于下雨天沒鞋穿外出劃破了腳,得了破傷風導致死亡。“那時的人真笨,破傷風都治不好。”媽媽每次談起這事,總是眼里充滿怨恨的眼淚抱怨說。
唯一活著的媽媽,眼看就要餓死。媽媽的叔伯們等著分她家財產,沒有關心一個孩子的死活。姥姥30多歲還沒有孩子,通過親戚介紹抱養了媽媽。我們老家也叫“押子”。“姥姥心眼很不錯,但脾氣很壞。”媽媽總這樣說,“小時候干了很多活,犯錯誤挨罵是家常便飯,偶爾也會遭打。對待親生兒子你們大舅也是如此。你姥姥她就是女皇,姥爺言語不多,默默的干活。” 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媽媽,從小就知道自己寄人籬下,也飽嘗了其中的滋味。自然也就形成了媽媽堅忍性格。
那時姥姥家里窮,但一家人分享快樂。大舅說,他上高中時從學校帶回來白饅頭都會分著吃。媽媽體味過“六零年”(也稱“賤年”)挨餓的滋味,十分珍惜糧食,看不慣我們浪費,總是不免嘮叨幾句。聽多了就有點煩,有時難免回應幾句。惹得媽媽不高興,很快也就忘記了。
媽媽童年的傷痕記憶終身難忘,會時常和我們講這些。
爸爸,7歲的時候我爺爺去世了。9歲做了童養媳的奶奶一個人帶著爸爸兄妹四人艱難度日,處處遭人刁難,若是奶奶走了,家產就會落到他們手中。幸好奶奶娘家距離我們村很近,舅爺們能幫忙,幾次之后就自然沒有人敢欺侮了。
爸爸講述最多的是“六零年”挨餓的記憶。“我們村一百多口人,’賤年’已過僅剩2個半勞力。那時眼看全家要餓死,奶奶當時為這個家留后決定帶著大伯投靠河南的一家親戚。”爸爸并沒有詳細講述奶奶走后,他、姑姑和三叔如何度過的,也許是那種痛苦的記憶不愿意說,我們靜靜聽著也不會隨便問。奶奶到了親戚那里,別人也比較困難,但比爸爸他們當時要稍好些。他們并沒有接收大伯,奶奶無奈又帶著大伯回來。爸爸講述看到奶奶那一刻的時候,情緒很是激動。奶奶看到三個在家而無人照顧的孩子,決定一起度過去,大家要死也要死在一起。日子雖然難熬,但堅韌不拔的奶奶一步步把孩子拉扯成人。
爸爸話語不多,個性比較強,傳承了家里吃苦耐勞的傳統,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們家就是方圓數里獨有的萬元戶。經常到家借錢借糧的人不少,爸總是會盡可能提供幫助。媽媽心疼錢,存在銀行有利息。而借給人沒有利息不說,還會賴賬。“誰沒有瘸腳(崴腳)的時候,能幫忙就盡力幫忙。吃點虧沒有什么。”爸爸總是和媽媽這樣說,“來我們家的都是客人,我們好好招待。大家都不容易,誰也不知道會將來誰能發達。也許有一天,我們用得著時候,他們會幫忙的。”
爸媽都經歷了“六零年”那段挨餓的日子,也是獨特家庭長大的,對于他們的那些經歷,我難以體會到。但他們給我童年留下深刻記憶:爸爸多少年的風雪也歸人,媽媽忙完家里忙地里的活計,晚上給我們做鞋。
?
我童年記憶:堅忍
我童年記憶深刻的幾件事情浮現在腦海:
小學三四年級一個寒冬夜晚,白天下大雨,冬季少見的暴雨。寒風呼嘯,北風凜冽,樹枝由于雨水而結冰,在寒風中發出刺耳的聲音。我們一家人圍著如豆的燈火等待爸爸回來。“這都什么時間了,應該10點多了吧,你da(爸爸的另一種稱呼)還沒有回來。路面結冰很滑的,騎自行車很容易摔倒。”媽媽抬頭看著我們,面帶愁容自言自語地說。我站起來準備去村北大路上迎一下爸爸。媽媽又擔心外面太黑,嚇著我了。留2個妹妹在家,她們很怕。媽媽很犯難。
我壯壯膽出去,推開大門,一股冷風撲面而來,順著脖子鉆進身體,不由打個冷顫。四周一片漆黑,耳邊回響著風吹結冰樹枝那種咯吱的聲音,猶豫很久,才走到門前的大路上,看著北方有點亮光,不用猜這個時候就是爸爸回來了。我立刻回去告訴媽媽。媽媽放下手中的活計,爸爸還沒有吃飯(為了省錢,爸爸總是很晚回來才吃飯),為爸爸準備晚飯。聽見敲門聲,我過去開門一看,一位陌生人站在面前,他說出我爸爸的名字,一定是爸爸的朋友。我連忙請他到屋里坐,這是媽媽也迎了出來。趕忙生火驅寒,取出爸爸的新棉衣,讓他換上。原來這位伯伯是潁上縣兔毛加工廠的(模糊記憶中好像叫宋寅強。),結識了我們幾里外的一個朋友,約好來這里給公司收購兔毛。由于路不熟悉,從鎮上走過來8公里,又下著雨,耽擱了不少時間,好容易找到朋友家,聽著他在家,但沒開門接待。舉目無親的他,沿著大路走的時候剛好遇上我們村的大叔,聊幾句就帶他過來了。我端上為爸爸準備的兩盤炒菜,為眼前這位陌生的伯伯斟滿了一小杯酒,雙手托腮坐在桌子對面的端詳著他。好奇地問一些問題,偶爾會給他夾菜。大概深夜12點鐘渾身濕透的爸爸回來了,聽他們一起聊會就睡覺了。
第二天早上,鵝毛大雪紛飛,我去上學的時候,爸爸表揚我們做得很好。放學回來吃早飯時,伯伯拿出錢給爸爸算飯費,并讓爸爸找人幫他收兔毛。接下來幾天爸爸、大伯和三叔每天早出晚歸地幫著收兔毛。一個星期后,潁上的宋伯伯要走了,爸爸送他到鎮上坐車到阜陽坐車回潁上。以后還通過幾次信,說是給我們家弄100輛永久牌自行車代賣,可以賺不少錢。由于種種原因爸爸沒有去辦這件事情。這在我記憶中最為深刻。
媽媽很疼愛我和兩個妹妹,有什么好吃的,不舍得吃,總是留給我們。上中學第一次離開家,開學不湊巧,半個月才回家。一回家十分興奮,和在地里種蒜的爸媽打個招呼就找小伙伴玩去了。有人告訴我,媽媽經常說著說著就會流淚,擔心我在學校受委屈,不會洗衣服照顧自己。以后每個周五下午她都會在村北大路上等我回來。第二年春季,由于學校要期中考試連續2周沒有回家,媽媽賣得肉沒舍得吃都有腐爛的味,家里櫻桃樹上摘下的櫻桃留給我的那份也爛掉了。
“我爸媽都是苦命人,把我們養大不容易,盡量避免惹老人家生氣。”我經常和老婆說。
“南京站馬上到了,請讓開車門。”把我從記憶中拉回來,揉揉眼睛往車廂中間走,看看是否能找個位置坐會,讓僵硬的雙腿休息一下。剛剛好找個空位置坐下來,喝了口茶,沖對面的大叔微笑一下,閑聊了起來。車子開動后,大家都有些疲憊不說話。
?
女兒童年記憶:缺愛
?“南京站馬上到了,請讓開車門。”把我從記憶中拉回來,揉揉眼睛往車廂中間走,看看是否能找個位置坐會,讓僵硬的雙腿休息一下。剛剛好找個空位置坐下來,喝了口茶,沖對面的大叔微笑一下,閑聊了起來。車子開動后,大家都有些疲憊不說話。
童年的記憶多么深刻,每每想起有著特別的情感。而我又給孩子留下什么樣的童年呢?
“假如我是爸爸,我不會讓我的孩子度過沒有爸爸的童年……”女兒一篇作文的這句話讓我久久難以釋懷。是的,女兒3歲之前一直和爺爺奶奶在溫州生活,來北京后,我由于工作原因出差和加班比較多,很少花時間陪她。她這篇作文我仔細讀了好幾遍,體味一個父親的責任,很多事情做得不夠好。時光不能倒流,多花時間陪家人,多于他們溝通交流。但由于工作原因,依然交流不多。我只有用工作和物質方面來回報他們。
和女兒、兒子一家人相處的往昔情景在腦海浮現……不知不覺睡著了。
?
童年:刻骨銘心
?
合肥站到了,有人要做這個位置,揉揉惺忪的雙眼,我站起來,伸個懶腰。看著外面燈火闌珊的街道,心中默默祈禱姥姥等我,咣當咣當的列車搖晃著。幾個小時后就要見到姥姥了,悲喜交織的復雜心情難以名狀。
人生短暫,有些事情現在不做也許以后就沒有機會了。童年是人生重要一站,錯過了就再也無法回頭。
姥姥面前沒有盡孝,這幾天好好陪她走完最后一程。姥姥一生經歷滄桑磨難,依然微笑面對。平淡一生,但人生在世,就是證明走一遭,留下些記憶。
陳講運∣THINKT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