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喧嘩自有聲 為《朗讀者》點贊

不喧嘩自有聲 為《朗讀者》點贊


“朗讀者,就是朗讀的人。在我看來朗讀可以分為兩部分來理解,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則是展現生命。將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關注的文字完美結合,就是我們的《朗讀者》。”董卿在《朗讀者》節目宣傳片中這樣說。

昨晚我在主持人董卿的帶領下,走進了一個《朗讀者》的世界,度過了非常美好的一小時,整個節目的舞臺布置成圖書館的樣子,當一扇門緩緩開啟時,想起了博爾赫斯那句:如果有天堂,那應該就是圖書館的模樣。整個節目看完,不得不說每個故事都值得聆聽。

每天為對方念詩,寫情詩的夫婦,讓我記住了朱生豪的“醒來甚是愛你”;

聯想集團總裁柳傳志,在寫給兒子柳林的信中,轉達了當年他的父親對他說的“只要做一個正直的人,不管你做什么行業,你都是我的好孩子”,我們看到的不是產業帝國的創始人,而是一位為兒子的婚事而喜悅的父親。

世界小姐張梓琳在初為人母,她希望給予孩子最簡單的快樂,就如同劉瑜在給女兒寫下的信中說道“愿你慢慢長大。愿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愿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愿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愿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我想,這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對子女最真切的希望!

而這期節目中,我最喜歡的故事有兩個,這兩個故事都與熱愛有關,生活中,其實最重要的就是那份熱愛。因為有了熱愛,才會有一直保持年輕的狀態;因為有了熱愛,才有獲得幸福的基礎。著兩個故事中,一個是與熱愛的人在一起,一個是與熱愛的事在一起,他們都是幸福的。

故事1

山谷的一對神仙夫婦周小林和殷潔用朱生豪的情詩,訴說他們相戀26年卻新鮮如初的愛情。“相愛一生,還是太短”,因為妻子一句“想要有一個自己的小花園”,丈夫便在山谷里為她種了一千兩百畝花田。他們寫日記,讀情詩,他們說讀情詩是他們的生活常態,經常妻子躺在自己懷里,互相讀著情詩,董卿幽默的說:沒讀過情詩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他們共同朗讀的是朱生豪寫的《朱生豪情詩》。他們年過半百,但依舊一如初見。

故事2

另一個是翻譯大家許淵沖的故事,老先生今年已經96歲了,仍堅持著翻譯的工作。他曾將中國的詩詞翻譯成英文、法文,讓更多的人能夠欣賞中華民族流傳千古的的傳統文化。他回憶起年少時,為了喜歡的姑娘,翻譯了一首林徽因的《別丟掉》寄給她,卻在50年后他成名后才收到回信。當他說起這段時竟紅了眼眶。這讓我想起“永年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我被許老先生對于翻譯工作的那種不隨歲月的消逝的熱情所打動,也祝福大家都能從事這樣一份能讓人發自內心熱愛的工作并終其一生為其奮斗。

在最后的最后,許老先生的同事、朋友、學生從四面八方齊聚《朗讀者》的舞臺,為我們讀出了老先生畢生翻譯的佳作,讓我不禁感慨,不遠萬里,只為了朗讀。衷心地祝愿老先生“活到100歲,將莎士比亞的全部作品翻譯完的愿望成真”。

在我看來,閱讀很美好的一點就是我們能夠從作者的文字中看見別人的人生,亦或是與自己經歷相似的片段。

我想《朗讀者》最大的意義便是,對我們已經麻木的情感,給予最溫柔的喚醒。

朗讀屬于每個人,這樣的朗讀,展開了書卷,撫摸了靈魂,樸素了情懷,安詳了歲月。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