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劇本七月下旬開始讀,前兩天剛剛讀完。講的是一個落魄爵士福斯塔夫,為了打算勾引溫莎的兩個有錢鄉紳的妻子,想讓她們成為自己的情人,間接得到金錢得以快意人生。然而卻被這兩個女人反復嘲笑捉弄的故事。
福斯塔夫這個人物形象在《亨利四世》、《亨利五世》里面也存在。是個典型的潑皮形象。他雖然有諸多缺點,但很多時候并不讓人討厭,反而會覺得這樣一個鬧劇人物,十分可愛,增加了劇本的喜劇性。
說一說這個劇本最令我折服的點,就是據中國關于三次捉弄福斯塔夫的情節。這是劇本的主要內容,它的精彩巧妙之處就在于,作者利用福斯塔夫的貪心與取巧心理,再利用福德(其中某一個鄉紳)的吃醋性格,讓“偷情”與“捉奸”巧妙地相遇,產生一出出惹人發笑的情節。看完第一次戲弄福斯塔夫的情節后,我停下來思考了一下,如果是我寫第二次戲弄他,我會如何設計情節。我想了想,無所獲于是繼續往下看。看完第二次戲弄的情節,我簡直要拍手稱絕了。將福斯塔夫化裝成一個女老婦人的形象。想起他那圓圓的大肚子,臉上的胡茬,再穿上伊麗莎白時期的婦人衣服,真是太好笑了。
這個劇本的喜劇性強,情節構思巧妙。最后大家雖然嘲弄了福斯塔夫,但是依舊愿意和他一起吃飯,和好如初。也反映了溫莎這群人的人道主義精神。他們也是不忍心再捉弄這個破落騎士的。
最近看到有寫對話的比賽。據說這是歐美很流行的講故事的新體裁。可能是因為讀的劇本多一些,打開這類文章之后,實質上感覺和劇本沒有多大差別,只是少了一些必要的舞臺指示和劇情說明。
簡書上開了很多的寫作班課。都是那些寫小說出了一些名的作家教授的。沒上過,也沒聽過,自然是不能評價的。不過呢,關于寫作——故事性創作,我可以推薦一本書——譚霈生的《論戲劇性》。
這個本不是單純的教人寫作的,也不是單純的教人寫劇本的。他在講一件事情,如何讓你的故事具有“戲劇性”。劇本和小說實質上都是在講故事,本身也是有某些共性的。只是小說重敘述,而劇本基本上是排斥敘述的。劇本的語言更具有動作性。但還是要推薦這本書給寫故事的人,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會告訴寫作者,寫一個故事,要想把它寫好,最應該關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