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系列的文章都是參加“霧滿攔江”先生的[攔江書院],作為院士所寫的讀書筆記。因為是自己的感悟,以喃喃自語為主,哈哈。
我覺得老霧非常善于推薦那種把舊觀念推翻的書。《人類滅絕》和《綠色國王》分別從人類命運和個人命運的角度在價值觀上沖擊了我一把,這次則是用科學再次狠狠地沖擊了一遍。對于一個理工科的人來講,很多時候物理和數學是天經地義的。然而,有幾句話深深的刺痛了我的心?[物理使用的數學所到底就只是數學,這種數學和世界沒有必然或者天生的連結],所以覺得從小認知的1+1=2都不好了。再比如,對于一個學習牛頓力學的人來說,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向來被我認為是小眾或者是高深的理論,然而后兩個才是?[充分被確認的理論],[若以預測和解釋力來看,量子理論可說是我們曾經有過最成功的的理論]。巨大的沖擊下,總結幾個小感悟:
1.過時的教育
大學學過一點點相對論,0量子力學,以至于后來看科幻小說以及聽朋友討論量子力學,我都覺得很神秘,認為是很小眾很玄幻的理論。Facebook的小扎給自己女兒讀baby的量子力學時,我的第一反應是不明覺厲。然而,現在,本書啪啪打臉的告訴我,[若以預測和解釋力來看,量子理論可說是我們曾經有過最成功的的理論],更別提相對論是20世紀初就提出,我的物理學習落后了100年?瞬間有種無知了幾十年的感覺,不知道用什么言語才能形容我內心千萬草泥馬奔騰的驚愕!第一個反應,趕緊跟圓圓講,這家伙居然很早就知道相對論在特殊時期被“封殺”的事兒。第二,立馬上網買了一整套baby物理學的書,從小就要教對。更加堅定幫助朱樂樂規劃的教育路徑。第三,深刻反思自己的無知,對于未知更加敬畏。
2.有趣的信念體系
世界觀是一個人對于整個世界的認知信念。這世界原本是什么到目前也無法確定,然而人人都有一個自己的信念體系來解釋這所有的一切(真有趣)。所以關于信念有幾個地方蠻觸動我
1)[信念彼此相合,形成一個連貫一致的體系,每一個信念都緊緊與周圍的信念連接,并環環相連下去]
所以我們經常感慨身邊的人那么的不同,是因為過去的幾十年的每一件事情,都拼湊成這個人一張完整的信念拼圖,年紀越大,越牢不可破。試圖理解一個人,就只能理解他的核心信念是什么,改變一個人更是改變核心信念的艱辛歷程。(那得是多大的沖擊,我覺得我核心信念在大四暑假那次沖擊最大,這個故事以后再表)
2)[我們會以某些證據來支持我們的信念。你相信一件事,是因為這個信念吻合你信念拼圖的其他部分,而與之相反的信念并不吻合。但這證據比一般人想像的還要不直接,而我們許多(甚至大多數的)信念其實都是如此。我們的信念有直接證據的其實少得驚人,對于我們多數的信念(甚至可說全部的信念)而言,我們會相信,是因為這些信念吻合大量相互連接的信念組合。也就是說,我們相信什么,主要是看我們的信念能否吻合我們的世界觀。]
既然信念本身跟事實沒有聯系,只是眾多經驗的支持,那么就很難界定對錯。集體的信念比起個人的信念更加牢不可破,糾錯的成本更高,所以珍惜個體的差異,多元和活力的個人差異化信念,才不會把一整個群體帶到溝里。
3)[相對論栩栩如生地說明了一個看起來如此常識且如此明顯正確的信念,是如何被證明錯得徹底。這應該可以讓我們更為警覺,對于其他看起來明顯、無可置疑的事實我們能有多么確信。相對論迫使我們改變的世界觀,主要面貌并沒有那么多,但它卻引領我們重新思考,對這個世界想像的自信程度。]
再理所當然的所謂“真理”,都可能被隨著經驗證據的增多而被證明是錯誤的,甚至取代。插播最近的一個小例子是,這一整本書(400來頁)都是繁體字,我的信念是繁體字不好認所以我看的慢!所以年前看了一點點,年后忘記了關于繁體字的信念,讀的好快。當然我們討論的是更大的嚴肅問題,思維轉回來,實時警醒自己,對未知哪怕貌似已知,永遠充滿敬畏之心。
最后,學習達爾文來個抒情的小結:科學是一步壯麗的發展史,凝聚了許許多多頂尖的智慧。生命如同史詩般生生不息,按照自己的法則生長綿延。群星持續運動,璀璨這宇宙。作為見證宇宙生命歷程的一個人類的小小個體,我覺得很幸運。同時我默默的定下了一個小目標……
周昊2017年2月15日
Project ZJ Da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