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思Vol.2:論雞血的可持續性
2017.4.17
深夜總是雞血澎湃的時刻。
如果有個工具能夠測量我日常的「雞血水平」的話,那一定是「日出而降、日落而升」。深夜總會讓人想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有很多原本計劃內的事情卻一直沒做、很多奇思妙想像午夜精靈一般冒出、甚至下筆都暢快很多。之前挺某雜志記者吐槽,說自己主編是典型的「深夜工作者」,白天找不到人,一到晚上就開始瘋狂給大家布置任務。我其實某些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
把時間線拉長,「雞血水平」在我生活中也是周期性波動的——正在做某個項目、某個實驗、某個策劃時,水準會比較高;而當一個事情告一段落,就會如賢者時間般迅速下降,頹喪一陣。以至于等到下一個事件成為「雞血觸發器」后,才能重新回到高點。
但這樣股市般的波動并無好處,我現在覺得,某段時期我個人的抑郁就是由此形成的。
以下是我列給自己的「雞血可持續性箴言」:
? 夜晚容易沖動,就像飛嗨了之后覺得價值一個億的點子會在清醒后覺得傻逼一樣。再牛逼的事兒睡一覺起來依然覺得牛逼,那才是牛逼。
? 「晚上睡前千條路、早上起來走老路」的人是可憐的,就像一個活在夢里的人。
? 夜深人靜確實靈感容易爆發,但這時候的靈感大多廉價、膚淺,屬于小聰明層面。但白天卻有可能把他們打磨成真正的金子。
? 依靠某個想法、靈感的「突擊型選手」沒什么值得驕傲的,細水長流的生活中一直能找到熱情所在的人才是真正牛逼的。
? 雞血這事兒就像理財或是欲望,一下子全滿足就沒意思了,細水長流看本事且更有意思。
? 暴飲暴食不利于健康,「高血壓式雞血」同樣。
END
*注:我也開始嘗試寫「日思」,雖然有點成功學或雞湯的身影,但保持思考總歸是個好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