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寫作# 第1篇
前段時間,我在看了《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之后,反復在思索目前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一件事。分析了諸多選項之后,還是認為“寫作”是目前對于我來說最重要的一件事。那么,問題又來了:對于在寫作這件事上,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么呢?
我發現在這個問題上,我一直在各種誤區中徘徊。我檢驗了一下自己原來的關于寫作的心智模式(很多都是在潛意識層面發生的),記錄了下來:
1. 我希望我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很嚴謹的邏輯,文字不求優美但求精確,有新奇的故事情節或者標新立異的主題。
這會帶來什么問題?
首先,這直接導致了我在開始寫作前,心理負擔的加重。這要求我每次寫作前都要經過深思熟慮,要處處挖掘不一樣的視角,以至于其實有很多可寫的內容,卻在未動筆之前就被自己否決了,原因只是:寫出來的這些東西,沒什么特別的,別人都是知道的。但細細一想,別人都是知道的嗎?不一定,每一個人頭腦中輸出內容,一定都是獨一無二的。
其次,這種想法讓讓我開始寫作的成本變高。按照我過往的經驗來看,因為自己寫作的技能并沒有非常純熟,所以寫一篇完全符合自己內心要求的文章所需要花費的時間至少要5個小時,這包括了前期的素材的搜集、角度和立意的挑選、文章架構的編排、內容輸出、修改等等完整的寫作過程。然而,在一天中能夠抽出連續的5個小時的時間,實際上是非常奢侈的。同時,對于目前并不以寫作獲得收入的我來說,投入產出比是非常低的。
這樣一來,我創作出“符合自己期待的”文章的頻率是非常低的:一開始的心理負擔就比較重,再加上寫作的成本比較高。所以我就不大愿意開始動筆,希望自己一動筆即是精品。因為動筆不勤快,導致寫作能力提升緩慢,這又體現在寫作效率緩慢上,而一旦寫作效率底下,寫作投入的時間勢必更多。寫作投入的時間更多,投入產出比更低,我就更不愿意動筆。
根據這個,我畫了一張系統循環圖——提高寫作頻率是目前的高杠桿解。
2. 我希望我的文章可以讓更多的人看到,帶來閱讀量,帶動我的個人品牌,增加公眾號的用戶數,最后再帶動其他的業務。
這個想法的確是很好,但細想下來也有很大的問題。
我不得不承認我仍然只是一個菜鳥寫手。這樣的身份,注定了我的文章在一開始的閱讀量一定不會很高。而即便是一個寫作高手,在剛開始時,由于關注的人數較低,文章的傳播率也是低下的。所以,如果我的目標是“更多的閱讀量和更多的用戶數”的話,鐵定在一開始就會面臨挫敗。而從心理學中我們知道,要塑造出一個持續的行為,反饋機制是非常重要的。既然我內心中有這樣的一個目標,而通過寫作,我卻沒有獲取到激勵我持續寫作的正向反饋——即看到更多的人來讀我的文章、公眾號的用戶數不斷增長。那么,我寫作的這種行為如何可能被塑造出來?
你能說我對自己沒有要求嗎?你能說我不夠努力嗎?事實上是,一開始的“游戲規則”就定錯了。
所以,在回到我先前的這個問題:在寫作中,對于目前的我來說,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我想我找到了答案——持續地寫作。
是的,嚴謹的邏輯、完整的結構、動人的故事、新穎的思維方式、刷新讀者的認知并不是我目前在寫作中最重要的事;更多的閱讀量、更多的用戶數,也并非最重要的一件事。
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持續地寫作。
有了這層新的認知之后,我明白了我這段時間自己遇到的最大瓶頸是什么了——我的目標定錯了,我找錯了那件最重要的事情。
所以,從今天開始,我準備進行“輕寫作”的項目。輕寫作,不要求敘事的完整性,我可以從任何地方開始寫,寫到我想達到的目的地,哪怕沒有目的地,也無關緊要;我可以寫任何我的想法、見解,哪怕這些想法可能會被認為普普通通。
普普通通不重要,思維散亂不重要,重要的事情,是堅持。
想用前天讀到的李笑來老師的一句話作為總結:所有學習上的成功,都只靠兩件事——策略和堅持,而堅持本身就應該是最重要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