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姆島(肯尼亞)游記(2):角逐諾貝爾獎的老人

上一篇 ?下一篇


我雖不擅長“街上的精明”(STREET SMART)但自認不是上海人所謂的“洋盤”,(容易挨宰的人)----中國來的,什么沒見過?無非是價錢有水分,很難短時間內探到底,只要被占的“便宜”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那么你開心,我省事,別以為我不知道就是。

我一上岸UMAR就跟上了我,他的形象不是那種讓人可以信賴的那種(直覺往往沒錯)。他的長處是英語不錯,他滔滔不絕地建議玩這玩那,跟著隨口敷衍著的我走了大半條街,然后要領我去看當地的清真寺,大概是他的自信和盲目樂觀讓我沒一口拒絕他。

知道我是中國人后,他說在拉姆島外不遠的的PATE島上住有中國人的后裔,形貌與本地人不同,是被中國來的科學家證實的,還帶走一些孩子去中國上學。去那兒要包船,他已找到兩個荷蘭姑娘要去,加上我差不多可以成行了。

這一下打動了我,不光是因為兩個荷蘭姑娘,而是他說的PATE島上的中國人后代,這同我在導游書(Lonely Planet)上讀到的是附合的,普遍的說法是鄭和下西洋的一艘船觸礁,船員們走不了,只得留在島上生存,同當地人一起過活,交流通婚。【1】【2】

他要我先付一些錢以便他準備第二天船上的食物。見我有點猶豫,他堅持讓我用手機把他拍下來,說是如果他拿了錢消失了,只要把這照片示人,他以后就沒法在當地混了。

就是他!!

他又邀請我參加晚上他妹妹的婚禮(這么巧!斯瓦希里傳統婚禮!)晚宴他請客,不,不,我一個先令不用出,誰叫我們是朋友來著?

他不是那種讓人信任的類型,我意識到他以帶我去看清真寺為名,然后在迷宮般的胡同中談預付錢的事,肯定居心叵測。

“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他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晚上,半信半疑地,我按時到面海的那家賓館等著去參加“婚禮大餐”,那里竟還有兩個也是受邀的客人在等著,一個是七十多歲的老者,另一個他在肯尼亞的項目合作人,是個衣著光鮮的中年男子,笑咪咪地話不多。這個美國老人一頭亂發,我記得白天見過,跛著足步子卻很大,街上很惹眼的。他用平淡的口氣介紹他正在本地搞一個項目,如果成功,應該可以獲諾貝爾醫學獎。具體地說他發現了一種針對孕期婦女的治療(保養)方法,可以大隔度提高當地新生兒的生存率和健康水平,而這套方法很簡單而且成本很低,目前已經有幾個孕期婦女同意參加他的試驗。

我表達了景仰之情,他又隨口地提起還有一個計劃中的準備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項目,具體內容沒聽太懂,總之好象是宇宙中有意識(或者是類似“神”的存在),理工出身的我當然覺得是“奇談”。(后來讀到現代理論物理學中的多維空間和平行宇宙的概念,加上最近讀的《三體》,現在再想想,我的天,他的理論竟不能全盤否定呢!)

話題轉到晚上的婚宴大餐,謎題解開了,UMAR只是作個順水人情,是老人對當地的本色食物很有興趣,這頓飯其實是他出資,UMAR的家人準備。

Umar來了,匆忙的樣子。我問起他妹妹的婚禮,他語焉不詳,說是不會耽誤,先去他家吃飯。他的言語舉止在我看來總有一種曖昧,反正我是既來之,則安之,而且似乎老人二個同他也挺熟悉。

島上電燈很少,我們跟在他身后深一腳淺一腳地走著在迷宮般的黑巷里走著,跛足的老人尤其不便。奇怪的是黑暗中似乎到處是人,奔走忙碌。Umar說是這是人們去清真寺,婚禮在那里舉行。

進了Umar的家,向他的家人致過意,應該一個是他的母親,另兩個年輕女子也不便問身份。客廳里很簡單,一臺老電視機,幾張椅子,但我們很快被一道門簾隔在客廳外,因為飯桌是在過廳里。吃飯的就我們三個,有點怪怪的,總之這會兒應該遵守主人的一切安排。

“大餐”平淡無奇,在街上都買得到 ,但是因為是現做的,所以很新鮮,只記得有“查帕提”(類似薄燒餅)和“薩摩薩”(類似煎鍋貼,碎牛肉餡,不過是三角的),烤魚和簡單的蔬菜色拉。

薩摩薩 ?SAMOSAS
查帕提 ?Chapati
制作查帕提

查帕提和薩摩薩在東非很普遍,其實都是源自印度的食品。網上查了一下,前者譯作“印度薄餅”,后者譯作“印度咖哩角”。東非海岸面對的就是印度洋嘛。

Umar邊來陪我們坐了一會兒,交談中得知老人還資助Umar的一個女兒上學。席間老人拿出錢包付Umar什么費用,Umar顯然臨時漲價,老人責備地看他一眼,還是付給他了。我想起老人提及他是坐大巴來拉姆,而不是作飛機,可見他本人還是很檢樸的。我自己也嘗到從蒙巴薩坐大巴來拉姆的滋味,八個小時還是十個小時我忘了,后半段是土路,不好受,何況這么一個老人,返程我是打算坐飛機的。

我們謝過Umar的家人,跟著他在黑巷里走到清真寺附近,還是有很多人在游行似的在走,其實看不到什么。人們似乎對這種近乎摸黑的社會活動也習慣了。到了這會兒,我不用問也猜到只怕Umar同新娘連“八桿子打不到”的關系也沒有。

Umar領我們到有燈光的“商業中心”——碼頭的街上。我和老人及他的同事分手,心里想,過幾個月一定寫郵件給老人,問問他問鼎諾貝爾獎的進展。

(待續)

引用和參考

【1】維基百科Pate島的文章中“古代中國探險者的證據” ?鏈接:https://en.wikipedia.org/wiki/Pate_Island#Evidence_of_Chinese_exploration訪問:2016.08.23

【2】特別推薦:來自非洲的“中國女孩”(中國駐肯尼亞大使館網頁)2005.07.07 ?鏈接:http://ke.chineseembassy.org/chn/sbgx/t202593.htm


上一篇 ? 下一篇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