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該培養什么樣的孩子

據調查統計,2023年大學畢業生約1158萬人需要就業,去年有一半的孩子還沒找到工作,2022年出生人口數約956萬人。從2016年開始,中國生孩子的數量就開始低于大學生畢業的數量。

大家知道這意味著什么嗎?

再過十幾年,不是你要擔心你的孩子能不能考上大學,而是大學招不夠學生,以后也許就不需要高考了。所以單純靠分數,內卷的這種形式要根本性的扭轉,要擺脫每天陪娃寫作業的行為。

我們要思考了,我們到底需要培養什么樣的孩子?我們孩子的未來是什么?孩子不自信怎么辦?孩子愛玩手機怎么辦?如何處理好親子關系,如何做到高質量的陪伴,在未來的20天里,我們一起深挖育兒的底層邏輯,和善而堅定的陪孩子一同成長。陪孩子成長成他想要成為的樣子。也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這兩年,chat-gpt出來了,大部分人會因此而失業,產業調整,不國際貿易戰打的也很慘,現狀總體的形式不是太好,作為家長的我們必須要看到,全世界的教育都在改革,美國的高考沒有了,歐洲的中小學分科教學沒有了,中國的基礎教育的課程標準,人才培養方案近十年來也是第一次做了一個大的調整,調整完了之后,接下來課改,會帶來翻天復地的變化,據專家預測課改基本上到2027年基本能完成調整。

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么國家要雙減?

一個人的健康成長需要的教育包括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而近幾十年,我們很多人都進入了一個誤區,無限的放大的學校教育,學校教育的任務不斷分攤給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家長把家庭教育的職能變成在家里看著孩子寫作業,社會是讓孩子了解社會發展需要的技能,各種培訓班,把學科教育無限的放大,讓整個教育出現了一個失衡的狀態。

提升素質教育。讓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如何能讓孩子全面發展呢?

首先,我們要看到這個變化的時代

其次,我們要看到這代孩子,他們的生命從一開始就在二次元,三次元的世界平行展開,我們對孩子缺少看見就很難支持到他們。

第三個要看到我們自己,要看到在急劇變革的時代,我們對教育的觀念還停留在上個實際八九十年代,就是我們出生的年代,已經完全不符時宜了,這個時候如果我們自己不改變,懷著我們自己的執念,可能會害了一代孩子,我們那個年代是應試教育,標準的考試題,標準的答案,只要你刷夠足夠多的題,總結出老師的模式,就能考好,但是現在呢?大家有看過孩子的試卷嗎?課本的內容越來越少了,更多的是考試孩子的實際運用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所以,我們得把眼光放長遠一點,看見未來,尤其是站在現在看未來,然后再站在未來看現在,我們才能知道,我們應該給孩子提供一個什么樣的教育。所以我們要離開你盯著孩子寫作業的狀態,要從這樣的時刻退出來,把眼光放得長遠一點。看見已經到來的未來。為孩子謀篇布局。做一個好的人生規劃。這就是萌姐在哈佛探秘課中提到的我們要做好人生的戰略,核心的目標就是設計人生,降低不確定性,戰略是站在現狀看未來的能力,站在確定性中找不確定的能力。如果不思考人生戰略,未來不確定性太多。

國家要雙減,提升素質教育。全面發展這個概念是由人本心理學家卡爾~羅克斯提出的,教育心里學,究其本質就是人本心理學,讓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如何能讓孩子全面發展呢?

萌姐去到了哈佛,見到了非常多的優秀的人,萌姐就開始思考,哈佛培養的是什么樣的人才?這個世界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呢?

萌姐對話了哈佛大學的同學,校友,老師,研究了哈佛大學畢業的歷屆優秀人才,總結出了,哈佛一直在尋找全世界頂尖的人才,這些人才是什么樣的呢?就是T型人才,就是首先這個孩子全面發展,各方面都要非常優秀,其次這個人需要有一個方面特別突出,特別優秀,有他自己獨特的閃光點,有一種能被人看見的能力!

那要如何才能培養一個這樣的T型人才呢?

這里不得不提到我們青創的知識金字塔。這個知識金字塔簡直不要太高級,是萌姐研究了無數歷史人物,訪問了無數現代優秀的學者,企業家,總結出來的一套知識體系,也是青創這所社會大學用來修煉自我的一套體系。這套人才培養體系也和哈佛培養人才的模式出奇的一致。可能很多老師也聽說過,也見到過。萌姐總結的這個知識金字塔幾乎涵蓋了所有知識的方方面面,全球的知識體系都在這里了。

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天天向上,我們明天繼續討論有關育兒的話題,希望每個孩子都成長為他想要成為的人,我們也能成為自己更愛的自己。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