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翻知乎時候看到了一個問題:獨生子女的父母都希望孩子留在自己身邊,而不讓子女去外地發展么?這是一個自古以來,根深蒂固的歷史難題,也是中國大多數父母的思想。這個問題突然把我拉到幾年前。
我的老家在一個十八線小縣城,雖不是獨生子女,但姐姐小時候由于父母工作忙的原因,在姥姥家長大,從小學到大學一直以來都比較獨立,畢業后也就留在外地打拼。而我卻不一樣,從小屬于媽媽的小尾巴,長大后也一直在父母身邊,甚至上了高中時候梳個辮子還是媽媽代辦的那種,在爸媽的眼里只要我好好學習,其他事情覺得我不會做,即使做了他們也要返工還不如不浪費那個時間,在甚至大學,也在家附近上學,父母希望我畢業后在家里考個正式的編制,當上老師,然后一直在他們身邊幸福的生活下去。
但我從小到大一直生活在這個小縣城,我想出去闖闖,不想一輩子都待在一個地方,不想當個井底之蛙。我不想過20多歲看到60歲的日子,就算我出去闖了,失敗了,我也能收獲一些經歷。當我提出這個想法時候,父母是堅決反對的。
爸爸媽媽給我講述了很多故事,給我描述了我如果留在老家的很多美好的未來,但我也是個比較倔強的人,一旦堅持了的事情,就很難去妥協,我知道父母反對的原因,但以我當年的心智,我是不懂得心平氣和找到他們擔憂的點,然后一一突破的。當時的我只會用吵架、冷戰去解決,我知道只要我堅持的事情父母都會選擇妥協,這一次也不例外。他們說只要我想清楚要了,過的比現在開心,他們同意我的意見。如果哪一天在外面覺得太累了,就快點回來。最終,我父母讓我離開了那個我長大的城市。在2011年大年初七我用一整天的時間去收拾行李,我的心情無比的喜悅,我覺得我可以開始自己嶄新的生活了,我覺得我的未來不是夢!
2011年大年初八,當我洗漱完畢,餐桌上準備了一桌早餐,我草草扒了兩口,我吃早餐時,媽媽又在往我的背包里塞零食了,我不耐煩的說:“不用了,幾個小時而已,很快就到了!”媽媽說:“好幾個小時呢,路上吃點別餓著!”吃晚飯,爸媽送我到車站。那天的天出奇的冷,天上飄著雪,當大巴車緩緩啟動時,我一回頭,發現他們兩個相互攙扶著站在雪地里像我揮手......
隨著年齡的增長,每每想起這個場景,想起父母送別我的那種無奈、擔憂的眼神,我都在自責。當時的我明知道他們的擔憂點,為什么沒有多點耐心給和他們溝通清楚,讓他們少一分擔憂。
現在想想父母無非擔憂三點:1.對我的安全不放心2.擔心他們我在外不能獨立照顧自己3.你們覺得自己年齡越來越大了,希望我在他們身邊老了總有個照應。既然我當時知道問題的癥結所在,其實我只需要用行動及溝通縮小雙方期望差距,提出解決方案即可。可是當時對于父母我沒有那么多耐心,也沒有溝通的意識。如果讓我在回到6年前,首先我會找想去地方熟人,主動介紹父母給他們認識,并留個聯系方式,包括電話和地址。讓他們覺得即便突然找不到你了,還是可以有其他方法找。其次用行動說服,學著做飯、主動承擔家務,證明自己可以獨自照顧自己,讓爸媽看到我為決定付出的行為方面的改變。且跟他們溝通,自己為什么想出去?自己的目標怎樣,為此付出了哪些努力?短期收益怎樣?長期收益怎樣?如果不出去也許會,安安穩穩地生活,結婚生子。但你們總會老去總會需要人照顧,以前都是你們一直為我遮風擋雨,我一直在溫室當中成長,我不想在你們老了后自己由于過度保護失去了承擔的勇氣。現在還年輕,出去未嘗不是一種很好的歷練。且青春只有一次,不想留太多遺憾,不想一輩子在抱怨中度過。最后,我知道你們在慢慢變老,給我5年的時間嘗試,如果不行,回老家可以繼續工作,同時這五年的經歷對我來說也是很好的歷練。如果可以,希望你們退休后和我一起去我發展的城市,畢竟那里的醫療、福利設施更完善。如果不愿意現在的交通條件越來越發達,回來也很方便的。
我希望如果也有像我一樣的經歷,請不要用冷戰去逼父母妥協,畢竟他們是這個世界上最愛你的人。請多點耐心跟父母溝通,同時用自己的行為證明你可以!他們一定會選擇放手的,另外在外面發展的你對父母多一些問候和溝通,告訴他們你的近況你的想法!他們會越來越支持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