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語文成績都不好,因為很難理解那些作者的中心思想,也有部分原因是那種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太適合我。不過在初中和高中的時候分別遇到了一位能夠讓我激起對語文興趣的老師,頗有受益。一個人如果對一門課程不感興趣的話,45分鐘是很難熬的。
初中的時候會有很多對話的文章,老師有時也會讓幾個同學朗讀。我是屬于靦腆的學生,所以一般都不會舉手去示意老師,但也會有很多機會被老師照顧到。一次又輪到我了,既然是有感情的對話,我用帶有哀求的語氣讀了書上的一句:“所羅門啊,別殺我!”還沒有念完,全班同學都笑開了,因為從來沒有人真正有感情地閱讀過,一般都是在應付老師。所以那次之后,我就比較配合語文老師的課程,之后不僅是簡單的閱讀,而是直接到講臺上表演,我們不必照搬課本上的東西,只需要遵循主要的思路即可,加上表演者自己的發揮。自由發揮的好處是不必讓我們去死記硬背(那樣往往會因為忘記一些東西而使表演陷入尷尬的局面),更自在一些。課堂中融入了表演,需要老師去踐行,還有我們去配合,才能起到最大的效果,之少那樣的體驗讓我不再那么的討厭語文課程。除了書上的東西,她還經常給我們講一些瑣碎的事情,具體的東西不是那么的重要,關鍵很多時候能夠引發人們的思考。
她也總是把一些好的東西展現給我們,讓我們去學習。在她的鼓勵下,每周寫隨筆的時候,我總是嘗試在每篇文章里插入一幅圖畫(自認為臨摹還是有一點水平的,哈哈...),這樣老師看著賞心悅目,我自己也特別有成就感。
初二的時候,兩個學校合并,分了班,她沒有教我,她的教學嘗試在其它的兩個班也沒有成功,因為那群家伙并不配合她。初三又分了班,教語文的還是她,相比初一的時候,我們的表演活動就少了很多,那時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應對中考,學校對每個班級都有一定的指標。雖說少了,但還是有一些,我們也比較的配合,因為初一時期的一些活寶又再次被拉到了這個班級中。還要感謝她的是,她在班級里放映過一部電影——它叫《英雄》,對我的影響很大?!陡呱较碌幕ōh》這部電影記得也是她放映給我們看的,看后需要寫一篇文章,這讓我體會了不一樣的教學。
初中畢業后,再也沒有見過她,也沒有怎么聽到她的消息,我想我應該去看望她了!
高一的時候,開始覺得那個語文老師很扯蛋,他只花費很少的時間講課本上的東西,大部分時間在講述其它一些相關的東西,但這些東西不會讓你聽得厭煩。因為我也被那種傳統的教育給毒害了,所以才會有那種想法(認為他不靠譜)。我曾一度擔心我們班在各種大考的時候,平均成績是否會很差,事實告訴我,我的擔心完全是多余的。他講一些延伸的東西,讓我們接觸得更多,至少沒讓我們對這門課程喪失興趣,而書上的東西我們為了應付考試自己都會去看,從某種程度上培養了我們的自學能力。
在一次課堂上,他講述了一個故事,每個人的角度不同,產生的觀點也不一樣。
孟子(沒記錯的話,主人公應該是他)有一天回到家里,發現自己妻子坐姿不好,裙子敞開了,能夠看到她的私處(古人那時還沒有內褲),就不悅地說道:“即便是在家里,你怎么能這么失禮而不知羞恥呢?”
他的妻子沒有作聲為自己辯解,反而是他的老娘聽不過去了,替兒媳辯護道:“你一進門就只注意到你媳婦因敞開裙子而露出的私處,卻沒有看到她在忙碌著手活。沒有人特意要你觀察你媳婦的裙下,只是你自己只在意了那里,到底是你媳婦不知羞恥,還是你自己內心齷齪呢?”孟老先生聽后竟無言以對。
正處于青春期的少年,提到女人的私處,那當然是性趣大增,可又有多少人去細細體會孟母的話呢?我想我們的語文老師給我們講述這個故事,并不是讓我們去關注女性的器官,而是想讓我們明白其它一些更加深刻的道理。
高一時期的課前五分鐘演講,我比較喜歡,因為那時我可以聽一些不一樣的東西,不足的是95%以上的人還是在念讀者或者青年文摘之類的雜志。每周的隨筆,我也不會憂愁,因為我可以隨意寫一些我自己喜歡的東西。高二文理分班,從此我接受了傳統的語文教學方式,最后發現語文成績反而下降了。
如果拋棄那些循規蹈矩地教學方式,我想我是會喜歡語文這么課程的。其它課程也一樣,我想不是學生學不好,更多的是老師不知道怎么去教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