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高考終于結束了。
作為一個參加過高考的老人家,一直想給后來的同學們一些建議,希望自己掉過的坑,后面的人好繞過去。又趕上我國發展最快的十年,之前的經驗不知還有沒有效,先寫給大家,覺得有用可作參考,沒有用的話,就當娛樂吧。
填志愿
很多同學認為高考應該好好準備,畢竟“多考一分,干掉千人”不是一句玩笑,然后到了報志愿的時候就可以有更多的選擇。理論上是沒錯,而實際上面對一本厚厚填志愿資料的時候,我們對上面的大部分學校、專業是沒什么概念的,基本上一臉懵逼的可能性更大。我和我的同學在報志愿那會基本上屬于村頭二大爺的水平,比如“暨南大學”和“濟南大學”搞不清(差別蠻大的),比如以為北京郵電大學畢業之后就是騎著電動車送報紙(北郵的通信工程專業可是排名第一啊),比如以為地理信息專業就是拿著卷尺測山高(不知道這世界上有個東西叫勘測衛星么?),現在回想起來基本能笑癱。
現在好了,有互聯網了,想知道什么,上網度娘一下就OK,比如學校的重點學科、知名校友、學術貢獻等。比起當年不知道幸福多少倍!要強調一下的是,查閱學校資料勞動量頗大,做的越細選擇越精準,當然,效果也就越好。
如果方便,還可以去實地看一下,尤其是對高考成績比較滿意的同學。為什么呢?說個小例子。
原來的一位同事,華北電力(不錯的學校)畢業,閑聊時講過他入學時看到的一幕:一名新生在父母的陪同下來學校辦入學手續,還沒進校門就嚷著回家,最后幾經折騰還是回去復讀了。怎么回事?華北電力大學在保定和北京各有校區,這位同學報考的時候覺得報個保定校區的更有把握,結果果然被錄取,只不過到現場一看,跟自己的預期還是有點差距的,最終決定再來一年,不得不令人惋惜。
當然,條件不允許也沒關系,在知乎上問一下,未來的師兄師姐如果熱心也會指導你滴,尤其是住宿條件、伙食、校園活動、找對象難度等方面(笑)。
下面說點具體的,按照老司機們公認的,對于大部分同學有效的報志愿考慮因素優先等級排列是:城市>學校>專業,這一點,有不少同學也聽說過,下面簡單解釋一下。
城市為什么優先考慮?
首先,城市越大越發達接觸新鮮事物的機會越早越多,比如當下比較熱的共享單車、迷你KTV等。對于小地方出來的同學,這一點非常珍貴。不僅可以開拓視野,也能參與其中,繼而會影響到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這一點也導致今年的高考作文-全國卷1被噴)
說個接地氣的例子--吃。近幾年身邊有幾個朋友回老家,回老家干啥去了呢?包山頭,種水果,養土雞;挖池塘,養黃鱔,養小龍蝦,電商模式的有,預約模式的有,都做的有聲有色。這里面包含了電子商務、物流供應鏈、互聯網眾包、品牌和營銷以及專業種植或養殖技術等,這些知識或者技術不是看書聽課就可以完全掌握的,更多的需要體驗、研究、參與才行,規模小點的城市并沒有這樣的模式,也就體驗不到了。
其次,大城市的公共資源更豐富。雖然現在2345線城市的公共設施也不錯,但是比起如北上廣深這這樣規模的城市,還是有不小的差距。
大家熟悉的公交地鐵車租車就不說了,說個文藝點的,圖書館或者書城。說的不是大學里圖書館,而是這個城市的公共圖書館或者書城。以北京為例,北京不僅有國家圖書館、首都圖書館,連各區都有自己的圖書館,辦個借書證就可以借書了,借書不要錢。如果沒找到你要的資料,沒關系,有新華書店這樣神一樣的存在,不信找不到你想看的書。所以啊,在北京想看看書陶冶一下節操,哦不,是情操,真是方便極了,如果臉白再偶遇一下,就可以拍電視劇了。
最后,務實一點,掙錢的機會多,掙的也多。
這兩張圖主要是求職的數據,可能覺得跟學生的關系不大,實際上關系還是很密切的,到大三就可以出去找單位實習了,如果想在北京找實習單位,恰巧又在北京上學,至少占地理優勢,吃住不是問題。
再說個跟學生直接相關的例子,大學生兼職打工。遙想十幾年前,我和我同學還在一個三線城市讀書,周末和節假日在手機賣場站柜臺賣手機(三星、摩托、諾基亞都做過),掙點生活費嘛。一天站8個小時,工資多少呢?25元/天。對于純潔的我倆來說,已經不少了,還挺開心。直到有一天,我們聽說了一件事:同樣的工作,北京的三星兼職每天80,諾基亞每天90!當時的心情可想而知。
北京的專科分數線超過重點線一截,對于很多省份的考生來說是一個不解之謎,這么解釋一下,你大概會明白那樣離譜的分數線并不是虛高。
選學校
這個比較容易理解,我在另外的文章也有詳細的解釋(你看不上的學歷,最終打了你的臉),下面再簡單解釋一下。
作為用人單位,無論大小,篩選簡歷這個環節就已經在分三六九等了。如果同時面試兩個人,一個清華,一個小專科,即便面試表現都不錯,那么優先考慮的也一定是清華的。不是歧視,是真的有這個需求,換誰都會做出這樣的選擇,有的國企或事業單位甚至單純為了門面。另外就是校友的資源,對于那些有雄心壯志的同學來說,這一塊蠻重要的。
對于普通二本或者專科的同學是不是就沒有希望了呢?當然不是,你還有一次考研的機會,這個時候就不僅限于國內的大學了,只要大學期間表現OK,公費出國深造也不是沒可能。
選專業
這部分要劃重點了,如果因為分數的弱勢,在城市和學校的選擇上捉捉襟見肘,那么就需要在專業選擇上下點功夫了。
理論上以自己的興趣和特長為主導,也要有務實精神,當然,如果說家里不差錢,那就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興趣選,選個哲學、神學什么的,你開心就好。
看圖說話,可以得出,當前的社會基本以科技為主導,所以數學好的同學稍微占一點上風,計算機、軟件、IT、財務等學科基本上都是以數學為基礎的,學起來不費勁,還能多掙錢,美得不行。
如果你跟我一樣是個數學渣,理論上語言和藝術至少會有一個比較厲害,可以學外語、國際貿易、藝術類設計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如果什么都不是很厲害,那就選個自己喜歡的,相對務實一點就好。
這里面涉及到一個具體的操作,就是是否服從調劑,簡單說呢,好點的學校服從調劑比較理智,比較有把握的學校不服從調劑問題也不大。那么問題來了,一旦服從調劑,最后真調到了一個不如意的專業咋整?這個坑,你還得自己填,找老師再修個第二專業吧,辛苦一點,到時候輔導員也會幫你滴,老師就喜歡你這樣上進的同學!
上文我也說了,很多同學對大部分專業名稱都沒有概念,所以如果木已成舟也不必糾結:今天不火的專業,四年之后就火了也說不定。這里要引用一段我童年的回憶。
在我還小的時候,大學生很稀缺,鄰村有個大姐考上了個小專科(依然是很稀缺的),方圓幾十里都羨慕不已,學的什么專業呢?日語!當時國內的國際貿易應該說還處于初級階段,進駐的日企也不多,這專業的確有點冷。后來我國的國際貿易放開,外語人才急缺,這大姐由于學的扎實被一老板看中,經常往返于中日之間。幾年以后不僅在上海定居,而且還在日本讀了博士!
應了那句話:自強者,天助之!
復讀
對于復讀,總的原則是:盡量不要復讀
人生最美好的時光(沒有之一),為了未知的分數付出一年的代價,我覺得,不值。
過來人都知道,一旦進入社會,知識也好,學歷也好,只是一個方面,還有很多因素影響著你的未來,比如溝通能力、做事習慣、著裝打扮等,當然,也包括網上大家調侃的看臉、家里有幾套房、你們村拆不拆遷(機智的眼神)。
沒錯,我之前的文章里說過學歷很重要,但是我上文也說了,即便第一把學歷不理想,后面還有彌補的機會,或雙修,或考研,甚至考博。
下面聊點具體的,什么情況下可以復讀?
一是狀態不好發揮失常。比如平時模擬一直在班里排前三,這一次高考直接跌出20名以外。這種情況還要看你是習慣性暈場,還是就這么一次心態沒調整好。如果是就這么一次還好,如果是習慣性的,那么這個坑最好是進了大學再填,要是非要跟高考死磕,可能就沒機會進大學了。
另外一種情況是各種意外,比如高考頭一天擼串吃壞肚子啦,比如坐車去考試的時候車壞到半路上了,再或者心太大走錯考點了,等等。
最后一種,也是比較常見的,就是填志愿運氣差了一點,被迫復讀的。比如高考成績660,報復旦妥妥可以錄取的,結果報的是清華,差幾分,最后是個二本院校發來的通知書。
即便出現以上情況,如果分數或者學校出來可以接受,依然建議認真填寫志愿,盡量早進大學。
上面說了可以復讀的,說一個千萬別復讀的---超常發揮。比如平時模擬也就是個十幾名,這次高考直接進了前三,那最好知趣,報個靠譜的志愿去上大學吧。不服的話就坐好,看看下面的小故事。
“有一個人非常相信上帝,他是最虔誠的教徒。有一天,他的家鄉發了洪水,將他的房子淹沒。他孤身一人站在房頂,洪水已經淹到了他的胸口,如果再不得救,他就要被洪水淹沒。
這時,從上游飄下來一個木盆,木盆很大,足以支撐他的重量。他的鄰居大聲對他說:快抓住木盆!爬上去就不會淹死了!他搖了搖頭,堅定地說:沒必要,上帝會來救我的!
又過了一會,洪水已經淹到了他的脖子,這時候上游開來一艘救援艇,艇上的人大聲對他喊道:快上來,上來就能得救!他還是搖了搖頭,信誓旦旦的說:不用了,上帝一定會來救我的!
洪水越來越大,已經到了他的鼻子,這時候飛來一架直升飛機,拋下一條繩子。直升飛機上的士兵對他喊話:快抓住繩子,飛機會把你拉上來,你就得救了!他倔強地搖頭,艱難地說:不用了!上帝一定會來救我的!
又過了五分鐘,他被淹沒在洪水中……
死了以后,他上了天堂,有機會當面和上帝對話。 他非常氣憤地沖上帝吼道:上帝!我對你那么虔誠,那么相信你,為什么你不來拯救我!讓我死了!上帝搖了搖頭,無奈地說道:我忠誠的孩子,你這是冤枉我了。我救了你三次,第一次我派了一個木盆去救你,你放棄了。然后我又派了一條船去救你,你又放棄了。最后我派了一架飛機去救你,你還是放棄了。現在倒來怪我?”
老司機含著淚對你說,人的一輩子也遇到不了幾次上帝派來的船,趕緊上船吧。
復讀的重點
如果非要復讀,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反思上一次高考為什么會不滿意,找到哪里出了問題,這一點非常重要。這里說的問題不僅是知識上的,也包括日常行為習慣。
我中學的一位學長連著考兩年都是考試期間吃壞肚子,5分鐘一趟廁所,最后都脫水了。好在學校跟監考老師疏通,第二年的時候單獨給他開了綠燈,允許頻繁上廁所,才勉強完成考試。
還有同學忘帶準考證,找不到考點等等,就不一一舉例了。這些情況看似是意外,本質是行為習慣,不僅會影響學習、考試,如果不調整,未來還會影響到工作、生活和家庭。
其次是心態。要我說,最好別指望著復讀一年成績有多大的提升,按部就班,修修補補就好。高考是人十幾年學習成果的體現,最好別異想天開。比如前面十幾年都是個學渣,希望通過一年的努力成為學霸,如果能實現,那真是萬中無一的天才,然而,這樣的天才也不怎么需要復讀了。
放松
所謂“文武之道,一張一弛”。不管是打算報志愿準備上大學,還是打算復讀,都建議給自己一個假期,放松放松。放下一切,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喜歡動的可以打球踢球;
喜歡浪的可以出門旅行 ;
喜歡安靜的可以讀書追劇 ?;
喜歡浪漫的可以坐在樓頂數星星。
總之,徹底放松一下自己。你會有意外的收獲。
結語
一位偉人(我)說過:指點別人總是容易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殊情況,所以不必拘泥于本文,選擇自己做,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就好。
說了那么多,也不知道對不對,希望可以幫到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