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自私自利與自利利他

師父,無論放生還是捐助,總會產生“這樣能為自己增加福報”的心理。雖然初心是覺得被幫助者可憐,對其憐憫,但“增加福報”這一念的產生還是不對的吧?應該如何打消呢?

學誠法師
行善助人,有不同的層次。一是散心為善,不望報、無所求,自覺秉持一顆善心去行善。這種善心雖好卻不堅固、不普遍,多隨性而為,遇見可惱之人、委屈挫折就容易退縮,有時甚至分不清自己到底是不是善良,做得是不是正確。絕大多數人行善都是這種情況。二是有心為善,希求善果福報。這種善有了業果理論的支持,更持久有力,但卻容易增長執著。三是以正念行善,懂得所做的一切都是圓滿自利利他的資糧,宗旨清晰、堅定不移,既積極修福而又不執著福報,是我們應當努力的方向。希求福報不是錯,但要進一步思考,修福是為了什么?

法師您好!最近我又重新看了《了凡四訓》,想請問您,一切以利己為由的善都是偽善,那么了凡先生初發愿也是為了功名,那他的這種善也是偽善嗎?

學誠法師
善或不善,在不同的層面上有不同的定義。對于希求出離輪回、斷除我執的修行人而言,一切追求世間利益、會增長我執的行為都算作“惡”,但對于剛剛開始修行的人而言,為了得到樂果而做種種好事,就是善行(雖然在另一個層面來說,這屬于有漏、雜染的善業)。佛教講自利利他,自利是每個人行為的根本動力,并不是可恥的、虛偽的。自利不等于自私,佛教所講的“自利”,是在最究竟的層面來利益自己,是以智慧為引導、以無限生命為前提的利己,與利他是一體的;自私,則是狹隘的為己,與他人對立,目光短淺。自私之人終會害己,絕不是真正的自利。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我們平時說“我們高興死了”,一般都是形容自己高興的程度,與生死無關??墒墙?,真的有一名小伙子把自己給高興死了。1...
    彭圣辟谷閱讀 598評論 0 0
  • 午夜,躺在床上,打開手機看到的第一條朋友信息是我去年去美院設計院面試的HR姐姐的一條說說:干我們設計師這行的都是不...
    筱昳閱讀 537評論 5 3
  • 我把v2定為調整月。總體來說:未達標。 信心滿滿地制定好v2計劃,21天后回顧結果,有很多的不完滿。不過沒關系,既...
    han_han2017閱讀 250評論 0 0
  • 不知道自己堅持什么 你不愛我了三觀不合 話不投機 我像一個備胎 很明顯的事情 不知道自己在舍不得什么 每一天 我都...
    老三是個高富帥閱讀 212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