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茶婊,從來都不等于異性緣好。
前者是處處桃花,喜歡撩漢于無形,表面人畜無害,卻從不手下留情。
后者是行走江湖,始于人品,終于心性;擅長說話知分寸,有趣又聰明。
△
美貌或許是先天的,但會說話是女人的武器。
知乎上有一個高贊評論。
男生的鐵哥們兒新交了個女朋友,身材超贊。男生和自己女朋友在一起時,不經意夸了那個女生一句,結果,他女朋友淡淡說道:“那又怎樣,她男朋友又沒有我的帥”……
一句話機智盡顯。夸了自己的男朋友,也云淡風輕中抬高了自己。
而不會說話,再漂亮的皮囊也拯救不了骨子里的無趣。
上大學的時候,同班一男同學追到了漂亮的小師妹,我們都打趣這位男同學有艷福。可正為他高興著沒倆月,卻傳來分手的消息,而且是男同學主動提的。后來聊天才知道這其中原委。
男同學開始很主動,總是想去主動制造話題。
但小師妹大部分的回應都是:“哦哦,嗯,好。”
言語上的敷衍,又怎能讓人相信你已經付出真心?
而說話沒分寸,更是加速了兩人關系的破裂。
有一次,男生騎車摔了一跤,摔到后腦勺,發了條朋友圈。
底下留言的朋友大多表示諸如“寶寶你沒事吧”的關心,而那個師妹卻來了句:“你快去醫院看看腦子有毛病沒?”
倆人開始在一起,或許是因為荷爾蒙上頭的激情,但總是沒話說,或者說不到一塊兒去,總歸是走不遠的。
小師妹不見得是成心的,但是不經思考的話說出口,一次兩次沒有關系,日積月累,還是會傷了感情。
很多有時候,率真和沒分寸,也就只有一句話的區別。
△
真正聰明的姑娘,知道言語上戰勝別人是無意義的,有效溝通才是目的。
微博網友@豆瓣學長曾經整理過情侶間一次令人崩潰的對話。
在這段對話中,女生始終沉溺在車子發動不了的焦慮和抱怨中,沒想著如何解決問題,也完全沒有明白男生在說什么,這就是典型的無效溝通。
王蒙寫過一篇小說叫《雄辯癥》。
患了“雄辯癥”的病人去看醫生,醫生禮貌地對病人說:“請坐。”
病人卻不樂意了:“為什么要坐?難道你要剝奪我不坐的權利嗎?”
醫生決定換個話題緩和氛圍:“今天天氣不錯。”
結果病人還是不買賬:“純粹胡說八道!你這里天氣不錯,并不等于全世界在今天都是好天氣。例如北極,今天天氣就很壞,刮著大風,漫漫長夜,冰山正在撞擊……”
醫生解釋:“我說的今天天氣不錯,一般是指本地,不是全球嘛。大家也都是這么理解的嘛!”
病人接著反駁:“大家都理解的難道就一定是正確的嗎?大家認為對的就一定是對的嗎?”
病人始終要在言語上勝過醫生,已經忘記了此行的初衷。
不管是朋友還是情侶,在諸如此類無謂的問題面前,沒必要一定分出輸贏,爭個對錯。
招人待見的女生,不因為與對方意見相左就鬧情緒。她們會把不同的觀點當成思想的碰撞,認真換位思考,讓雙方從交流中獲益,而非一賭氣就來一句“好好好,你都對”來強行讓對方認輸,陷入尷尬。
與這樣的姑娘交流,頗有一種高手對決見招拆招的快感。
我們都聽過蕭伯納那句名言:“如果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我們每個人仍然只有一個蘋果;如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彼此交換,我們每個人就有了兩種思想,甚至多于兩種思想。”
沒人喜歡被質疑和反駁,沒人喜歡被逼著認輸。沒必要強迫別人同意你的意見,把閑聊變成不歡而散的爭吵。
“語欲勝人”是自絕于他人,那些聰明的姑娘,總會給人留一個臺階下。
△
招人喜歡的姑娘,可能并不是多么貌美明艷,但她們不總是以自我為中心,而是會把別人放在心上。
有個段子:女生和一個男生在聊游戲。男生說:“我通關了”。
女生輸入:“我早就通啦”,但是又按了刪除鍵,重新輸了一次:“哇,這么厲害,有時間帶帶我啊”。
這類姑娘,說話時通常會把“我”改成“你”或者“他”,自己表達完以后,不忘把話題拋給對方,讓對方也可以暢所欲言。
每個人都想表達自己。但你的趣事別人不一定覺得有趣,你的苦惱別人不一定想聽。
蔡康永就說過,聊天的時候,每個人都是朕。每個人都只想聊自己。你講了自己的經歷,或者對某件事的看法,然后加上“你呢”,“你覺得呢”,把話題丟給對方,讓對方也有表達的空間和權力,你會變得可愛很多。
人緣好的姑娘,在適當時侯,會真誠接一句:“是這樣的啊,你怎么這么棒”“我要是像你這么聰明就好了”“下次我也要試試看”,這種輕松不壓迫的說話方式,讓收到小紅花的人如沐春風。
生活中,高冷女神通常沒有大眾想象的那么受歡迎,而異性緣好的女生通常都是會尊重別人,照顧他人感受。
-我送你的禮物喜歡嗎,有沒有拿出來用啊?
-款式太老土,我不喜歡。
-我送你的禮物喜歡嗎,有沒有拿出來用啊?
-放到柜子里啦,我平常舍不得用。
兩種表達方式效果會完全不同。
△
做人貴在拎得清,分得清輕重緩急,知道什么該說什么不該說。
好奇心研究所曾經做過一項名為“生活中的你要直面哪些虛偽”的調查,調查一共收到 5318 次讀者表態,其中:
“我這人比較直”——所以我出口傷人你也不能打我。
“我說句話你別放在心上”——就是要讓你聽了不爽。
“我是對事不對人”——不對人,只懟人。
“不是我說你”——你不懂事還不讓人說了?
“我也不是說你不好”——但你確實就有這么糟糕。
“我都是為你好”——雖然知道你內心是拒絕的,但我就是不能憋著不說。
“你就當我沒說過啊”——如果你想計較那你可真是心眼有點小了。
這幾項高居前列。
這類話的邏輯就是:“打過招呼的口出傷人都可以被原諒,甚至被感激”。
事實上,如果已經意識到說出的話不合適,就不該打著為對方好的flag去傷害別人。
異性緣好的姑娘,懂得換位思考,會察言觀色,盡量照顧別人感受,說話時絕對不會故意戳人痛處讓人難堪。
她們陽光,不到處在公開場合吐槽別人,在她們眼中,如何讓別人和自己都感到舒服是一個需要長久磨煉的技能。
日劇《巧克力職人》中的女主在大家面前永遠一副開朗快樂積極的樣子,交淺不言深,不會嘰哩哇啦拉著別人嘮叨自己的日常,不會見到誰就把持不住地倒苦水。
唇齒間的分寸盡是可愛和溫柔。
生活中我們都討厭哪壺不開提哪壺的人,比如:
你這么胖怎么還不減肥?
你這么大了怎么還不結婚?
你男朋友家有錢沒有?
你工作這么忙現在攢多少了?
不求人人都喜歡,但至少不要處處踩雷。
說話前先觀察和試探,知道對方的雷區在哪,絕不口無遮攔亂說。
△
對女生而言,說話的最高明之道,是言語間擅于示弱。
男人的柔情常常來自于:性欲+征服欲+保護欲
性欲來自樣貌。外表三分靠長相,七分靠打扮。
征服欲來自才華與內秀。思想獨立有主見的女生更有吸引力,相處過程中,適當表現優秀又不高傲,會激發征服欲。
而保護欲則來自擅于示弱。男人和女人的分工本身就不同,一個聰明的女人,一定會努力工作,但在生活中適當依靠男性,哪怕,她可能并不比這個男人差。
愛情除了滿足生物本能和心理需求之外,還需要滿足“依附”本能。
妻子對不干家務活兒的丈夫說“你把窗戶擦擦!我忙不過來。”丈夫一般都是心不甘情不愿。
“你能夠到高的地方,能把窗戶擦得更亮。拜托啦。”這樣一說,效果更佳。
示弱,從來不會顯得做作和掉價。
相反,適當的示弱,恰恰可以讓劍拔弩張的日子顯得從容平和。
女人最大的情商大約在“得體示弱”二字,它絕不是語氣詞上的發嗲撒嬌,它的內涵其實是多表揚,不發飆,通過幾句話,讓男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是有價值的。
這個ps安裝包我搗鼓半天不知道怎么裝進電腦,可以麻煩你給我講一下嗎;
今天我車拿去修了,你要是順路方便的話,可以麻煩載我一下嗎,我請你吃飯;
……
男人本質上都是大男孩,沒有男人不喜歡帶著笑意的崇拜與褒獎;沒有人會希望奔波一天,回到家聽到的都是挑剔和不滿,沒有人會討厭一個溫暖的擁抱。
《魔幻廚房》里面的Maggie Q,美艷、開放、義氣、智慧,她說話永遠那么輕柔,卻又那么有分量,可以輕松化解與鄭秀文之間的矛盾,讓男人女人都愛她。
這其中都是生活的智慧,不只是說漂亮話那么簡單。
世上的女性,她們可能擁有千萬種的樣貌,或明眸皓齒,或眉眼皎潔,也可能有各式各樣的性情,或強悍,或溫婉,每一種人生皆不相同。
但會說話的姑娘卻可以用強大的內心力量,把日子變得溫柔,讓生活,真的開出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