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游記)茶峒的雨

(一)喜歡聽雨的孩子啊!都像小王子一樣有一顆玻璃心,單純,透明,沒有塵埃。單純的孩子啊,如雨珠一樣純情。是的,我喜歡聽雨,更莫過于茶峒的雨!

芙蓉古鎮

(二)八月上旬,于沈從文筆下的《邊城》(茶峒鎮)小住幾日。恰巧遇上如約而至的雨。那便是令我一生都難忘的雨——茶峒的雨。

凌晨四點,花未眠,書初醒。我睡眼惺忪地起來,剛好趕上了自多情的,溫柔的,透著生命的茶峒的雨。很少有機會在那個時刻聽雨了,同我聽雨的江南女子又會是何人呢?

在這車水馬龍,物質性膨脹的小時代,多少人心中的那點淡雅早已蕩然無存,如果說那些大人們凌晨四點鐘會起來多如巴爾扎克筆下的葛朗臺先上一樣是為了金子,也可能是為了養活那一家老小。

誰有用心聽雨像我一樣的呢?

(三)茶峒的雨是江南中最具代表性的。淡雅卻不失端莊,多情卻從不柔媚。

這是雨中的茶洞,茶洞的雨中。湘西文豪沈從文筆下有千古樸的小鎮——邊城鎮。(原叫茶峒)我佇立吊腳樓前的木窗前。聽雨聲,溪流聲,聽島上翠翠的盼望與情深,聽老黃狗低吠與哀傷。

聽,那雨珠滴在堤岸垂柳的歡心,跳躍在乎篷船上的喜悅,親吻行人臉頰的激動與柔情。茶峒的雨不是“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的急躁剛剛猛。而是如徐志摩般的悄悄的來,輕輕的去,僅僅留下淡淡的痕跡。輕柔,濕潤,富含生機,孕育柔情。

夜深的時候,不知雨是什么時候下的。

茶峒的雨正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之味。那潛入的細雨三三兩兩滴在寬大厚實的芭蕉葉上,又隨風撲打著梧桐葉上。只聽聞“清泉石上流,明月松間照”叮咚婉轉之心。賞心悅目,心曠神怡,沉醉在雨中。如孩童嬉戲忘了時間,又是白頭翁醉在雨中不愿醒來……

小雨便這般揮灑在茶洞這座小鎮上空,小鎮就在雨中安靜長眠千年,不染塵埃,保留最初的美好樸實……

(四)來到茶洞,當然要看苗家的吊腳樓了。那黎明細雨中的吊腳樓最美不過?

細雨中的吊腳樓,如江南的美女。沉魚落雁,羞花閉月,修長的木柱如果美女的長腿。吊角樓便在雨中哭,雨中笑,直到終生。

翠翠島前的翠柳,低頭梳妝。溪水分兩路繞島唱著驪歌兒而去。橡膠堤岸調奏著不同的音符伴奏。那一排吊腳樓則又如一位神秘莊嚴的士兵守護著翠翠和她的黃狗。吊腳樓前的老街,叫做中山街。在樓上,拉拉渡,行人,翠翠島,三不管島酒店等風景和人,都是盡收眼底,一目了然。

雨中的吊腳樓之美,莫過于它的形狀過于變化,過于多端清雅大方。

(五)在茶峒最浪漫的事莫過于與佳人一同在雨中,手拉手。干一趟最早的拉拉渡。那渡船在雨中時隱時現,漸行漸遠。

雨中攜佳人之手,共度一世情長,又忽聞那煙雨中傳來二佬儺送動人心靈虎茸草一般的山歌……才子當然得由佳人作伴,再撐一把油紙傘。漫步老街,談文說史,那得引來多少羨慕的眼光。可謂捥子情絲,捥子一世傾心。遷爾玉手,擋你此生所有風雨……

坐了拉拉渡過清水江便貴州或者重慶了。一腳可踏三省,乃一大特奇之處。

漫步古色古香的青石板小路,任細雨親吻發絲,腳步也不著急。上了拉拉渡,岸邊高出接一風雨橋。此橋在風雨中更顯當年風味。

細雨潤透木欄,行人一手撐著木欄一邊眺望遠處的煙雨風光,不緊不慢,背影迷人,可是那江城的少女……她不經意間的一次回眸,煙雨畫橋中那相互不經意間對視的一眼,更顯迷人,醉人心芳,久久不能遺忘……

風雨橋通一小島。那島便是茶洞有名的“三不管島”傳說當年雙方有什么江湖恩怨便自行車上倒解決,三省接壤之地湖南不管,貴州不管,重慶也管不了。如今島上早已有了旅店酒家,風景也是更勝一籌,那迷人的背影,便轉眼消失在了島上了。流水淙淙,悅耳動人,青煙渺渺中島若隱若現,更看出它當年的風味……

(六)我所居住的中山路53號的吊腳樓上,可觀大半個茶峒的風景點。與三不管島,翠翠島隔河對望。

雙手托著臉頰,聽了許久許久的雨聲,溪水細流聲,仿佛不經意間便入睡了。垂柳隨微風拂動,紫薇花蕾含羞欲放。一陣陣青煙從河面升起,吹散。自己也似乎羽化成那一陣裊裊升起的煙,化出那一絲細雨隨清水江遠去,不留痕跡與思念,在雨煙中飄然起舞……

在那朦朧的夢幻中,我聽見了沅江滾滾注入洞庭湖的聲響,八百里洞庭浩瀚的碧波蕩漾聲,以及長江勢如破竹,猛烈呼喚,奔向汪洋東海的聲音……我們的生命也如一泓清泉,奔流不止,永遠不停息。

靜靜遐想中一陣冷清清的河風伴著細雨襲來,頓時清醒過來。把手微微的伸了出去,雨還是在淺淺淡淡的下著,可是我抓不住一縷,留不住一絲啊。

細雨啊,你就這樣綿綿延延的下,我是這樣靜靜細聽。那可是翠翠獨自坐在島邊哭泣時的淚珠化成的。煙雨籠罩著小鎮,潤著早行人的衣裳,青石板被吻的光亮光亮,花柳樹木也煥然一新,更洗刷著一顆顆墮入塵世的心靈。

“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我淺淺的思緒也同著細雨飛揚。

(七)友人家的陽臺上排列著許多不同的盆景。諸如我認識的仙人掌,仙人球,蘭草,美人蕉,以及我鐘愛的紫薇花。房腳下還不布著爬山虎,幾朵不知名的小花點綴其間。常青藤藤爬山虎對稱分布,風景超俗,在煙雨中賞玩更是閑雅無比。

紫薇花尚未開的時候。花苞是純的,淡淡的,高雅的。給人一種想親親去撫摸她一下的感覺。當細雨多親吻的她幾次含羞的臉后。她緩緩,慢慢的盛開了,白色的花瓣,從白到淡紫,再到藍紫,這不經意間的過程,最引我淚下了。

。細雨早潤濕了陽臺以及我的心。我在雨中眺望風景,看風景的人們,可曾看見我。細雨裝飾了茶峒古鎮,誰可有曾裝飾過我年少時的夢。

雨中風光輸臺上,癡心浩蕩思無涯,閑時來把香茗煮,最難孤島癡女意,遞于雨中人。茶峒的雨是不同于江南的雨,她特別,她更多情或更多幾分癡情。茶峒的一花一柳,一小木船一樓也帶著她自身獨自的氣韻。那情絲般的雨融入了雙眸,便化著兩行清淚滾滾落下,自己也毫不察覺。

雨啊,你是千年的癡情,百年等待的產物啊。雨還在下,翠翠,翠翠呀,你是在哭泣,還是在等待呢?黃狗為你哀傷悲吠,旁邊一排垂柳也低下了頭,淚在了塵埃,以至于遠去的溪水為你低鳴怒喊。而我又為什么會落下淚珠,是被你的執著所打動的嗎?

我的淚珠也化作一陣細雨,風吹過,飛遠,落下。

(八)像這煙雨的早晨,街前河邊的垂柳下,是有不少“青蓑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來早釣的閑人。雖是在樓上,樓下一排小鋪子,三三兩兩,或早或晚的開門聲,聽得還是很清楚的。那種木板門聲,給我一種似曾相識燕歸來的感覺。我知道有一天這種民族文化風俗遺產會在現代化的潮流中漸漸的褪色。但是我想,木板門,吊腳樓,翠翠島,拉拉渡,垂柳都不會逝去,逝去的只會是一種古樸的風味與民族的文化記憶。

商業化的開發經濟利益的追求使茶峒原汁原味大大折扣,我想只有在凌晨四點的時候茶峒才是沈從文筆下的那個茶峒吧。

簡單的吃過早餐,便在友人的陪同下漫步雨中的茶峒小鎮。

行到渡口,見到清水江對面,拉拉度上河口。有一紀念碑巍然聳立,有人說那是當年劉鄧大軍解放大西南時的遺址,指揮部的舊址還保留完好,國立茶師依舊矗立在江邊,只是很難再培養出當年一樣的英杰棟梁之材了……山水無言,只靜靜回想當年的風景,因為是細雨青煙天,出來時便不讓友人帶傘,好任性一點,放豪情漫步,再十里雨中畫廊。

渡口處岸邊,有幾家商鋪叫賣著民族裝飾品,和手工藝制品,更有沈從文的《邊城》《長河》等作品,亦有彭學明的《娘》以及湘西文化有關的書籍,淡淡的雨氣中也透著淡淡的書香墨氣,令我心醉,令游人流連忘返……

翻一頁《邊城》,聞一聞古墨書香。隔著時空與沈老(沈從文)交談……誰為你下一場茶洞的煙雨?又是誰撐一把油紙傘,穿過多情的雨季,尋覓少女如煙的舊夢,那島上百年的盼望,是否埋藏了一顆癡情的種子……我愿拾起一枝葦草,化作水舟在清碧的江水上打了那匆匆流逝的故事。到白塔邊高山月圓的八月十五日。唱一曲動人,如虎茸草的山歌打動那癡情的佳人……

(十)茶峒的雨,一下便是幾天,甚至一周。小鎮如少女穿上了紗衣十分靜美,宛如天仙。

現在過貴州和重慶去,大多數人都選擇坐車過橋去,一是趕時間,二是時代的進步,都在處于一種快節奏的生活,閑雅情趣,早已經沒有了吧。只有前來游玩的人,或像我這樣的閑人,才會坐著慢慢的,拉拉度。雨的拉拉渡,且行且珍惜,風味別然。

擺渡的就是鎮上的老人,寒來暑往的擺著一艘大船。看過了多少的風雨奔波,送走了幾許春秋,也品淡了人世間的浮沉世態炎涼。擺渡的老人不是為了錢而擺渡的。而是一種記憶,一種傳承,一種責任,一直默默無聞的奉獻……當一天老人擺不動了,老了。不知道誰會是下一個擺渡的人……

人,就是這一生都走的太快,有時需要等一等靈魂。當我們的身軀到達彼岸時,靈魂還未度過。誰又是我們靈魂的擺渡人呢?誰又愿意在雨中駐足等待……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所以的爭,只為那一生的虛妄與執著,愿這一場雨潤醒,那匆匆而過的蒼涼和激發心中的美好。

(十一)漫步于雨中的小鎮,勝過品荷塘月色的寧靜恬然,看九寨溝山水的絢麗多彩,黃山日出的雄偉壯觀,一切詩情畫意,只有身在其中才能贏會體悟。

沿度口下行,便是一排酒家吊腳樓,其中一家特別有名,那便是《邊城》文章里面提到的順順家的那棟吊腳樓。多見游玩之人,在那酒樓談笑風聲,同時解決肚子問題。

一桌友人圍坐一圈,主菜是一鍋“一口吃三省”,那是來自清水江里野生的,美味的角角魚。其間放入姜片,香蔥,八角等輔料。更有華潤可口的米豆腐相伴,其中光看著就令人垂涎欲滴了,吃一口米豆腐,再喝一口鮮魚湯,再趕上這細雨迷人的輕音細雨天。美味配美景,人生能有幾回嘗,此行不長嘗,更待何年……

當下鍋小菜,爆炒臘肉,水晶香腸,上桌時。一大鍋魚早已經見底了,于是乎又是添酒加菜的,店子的老板伙計忙得不亦樂乎。那些文人墨客,更是趕著雨中的美景,吟詩作賦,大發才子之氣。你言我一語,上接下對。直至夜色降臨,方才飄然散去。“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行一別,人生如夢。更不知何年何月何日再相逢,只有這雨還在下呀下呀……酒醒人去,美味于心,那一顆顆的心更是被這里的雨,這里的山水所侵染。

那島,那橋,那吊腳人家,那吊腳樓,那一條不長不短的老街。街在煙雨中單或者原味白天的日子,人心是浮躁的,很難體會到那風味。最美的花是凌晨慢慢綻放的,翠柳在凌晨更顯婀娜多姿……這場雨若是停了,那么茶峒的氣韻必將少上三分,雨是茶峒的調味劑,凌晨四點最佳。

(十三)走一走茶峒的雨中,聽一曲千年的吟唱,夢回人間,一生直到一次茶峒也變自足了。茶峒一過,猶過百年,只愿煙雨還可落千年萬年與塵寰濁事是隔絕開來,不愿天上飄落一粒塵沙,玷污了它的美麗。

在友人家寄住多日,自覺打擾。在那煙雨黃昏道了別,從雨中來,又從雨中去了。

難忘,在雨中最后一次揮手作別;難忘,離別前的不舍與感動。“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贈我情。”難忘,友人雨中伴我入車站的漫漫長路,更難忘煙雨中深情的對望不舍……在轉身的剎那,那煙雨更是渲染了一川煙愁,滿城風絮的哀傷與淡淡的喜悅。走吧走吧,是男兒總要走向遠方,我終將長大,但愿還做那個聽雨的小王子。也愿身后的小鎮它寧靜,樸素,永遠不墜入塵世的灰土里面。

車窗外的雨還在下,我還在傾聽“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魚雁傳我意,驛站寄青梅。寫一曲靈歌,紀念那雨中的時光,當我再一次輕輕悄悄步入雨中時,我還會傾聽,用心聽,因為我溺愛著茶峒的人。

逗霸欠之 丙申年作品 丁酉年收錄 二月十七號 邊城書院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